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295177205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友好学校第七十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33题,满分100分,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

2、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

3、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表明韩非子认为人类社会是A.静止的 B.循环的 C.发展的 D.退化的4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包括尚贤、非攻、兼爱、修身、天志明鬼、备城门、备梯等,涉及哲学、逻辑、军事、工程、几何学等,这反映出墨子A.最能体现各国统治者的需求 B.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C.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 D.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系统概括5.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4、 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6.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B.始终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7.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

5、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8.黄宗羲认为,一个人出来当官,做君主的臣子,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義主张A.平等的君臣关系 B.臣子与君主持相同意见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9.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其中的规律性是由“理”与“势” 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体现的。由“理势合一”而构成的“天”即是人类历史的主体,它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下列项中,与此相对应的

6、主张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C.“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先气后”D.“天地之化日新”、“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10.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他还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A.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B.彻底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 D.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11.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展现了男性美,英俊的面孔、有力的肌肉、比例恰当的身材,充分显示出男子气概。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琪罗直言不讳地答道:

7、“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琪罗的回答A.抨击了天主教会 B.推动了宗教改革C.否定教皇的权威 D.体现了人文精神12.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A.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13.洛克在政府论中论述道:“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求

8、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与和平的生活。”此论体现的洛克的主张是A.社会契约 B.共和政体 C.分权学说 D.人民主权14.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A.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C.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15.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

9、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6.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7.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

10、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探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应用于生活实践18.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教会逐渐同意尸检以查明死因。1543年,维萨里出版人体构造,根据解剖事实指出,天主教义里所说的帮助耶稣复活的“复活骨”不存在。1564年,重压之下的维萨里去耶路撒冷“谢罪”。这些历史现象A.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复杂曲折 B.奠定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C.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圣统治 D.摧毁了封建神学的创世理论19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

11、“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C.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20.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例如,英国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林则徐的这一认识A.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 B.客观分析了战前形势C.延缓了鸦片战争爆发 D.成为战败的主要原因21.19世纪

12、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2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

13、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23.1923年梁启超曾言:“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这段话A.解释了中体西用的局限 B.表彰了辛亥革命的贡献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转型 D.分析了新文化运动起因24.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即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

14、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表明他主张A.中国共产党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真正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D.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25.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 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26.下表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部分思想主张。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思想主张出处“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李大钊民彝与政治A.都反对封建 B.都倡导政治革命 C.都否定儒家思想 D.都提倡民主政治2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