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95177137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变”应变多模态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融合 贾元超摘要: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让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承受巨大压力,因为传统词汇教学模式既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两能力”,即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能积极促进其“两品识”的发展,即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面对现状,积极探索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中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媒体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融合,为高中英语教师解决词汇教学低效现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帮助教师在“变”中提升词汇教学效果,在“变”中应对高中英语课改新趋势。关键词:多模态教学理论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培养、发展学生“两品识、两能力”为要素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具体目标。以能力培养为

2、出发点的基调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需要累计掌握30003200个单词和惯用语。词汇量之大、难点之多、复现率之低,是学生熟练掌握词汇的重重障碍,脱离生活的词汇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应以“变”应变,探索新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融合与运用。多模态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嫁接与整合,为求“变”的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词汇教学新角度。一、多模态教学理论基于多模态理论,新伦敦小组提出多模态教学理论,自1996年至今只有20多年,但已在国外语言教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华南师范大学刘晓斌团队制作的“一课一曲”是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有益尝试。模态是

3、通过感官等与外部互动的方式,当涉及两种以上的模态互动,即多模态。通过各模态间的互相关联,可强化、补充、调节、协同主要模态传递意义。基于该理论的词汇教学活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加深其对目标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进而确保词汇学习的有效性。二、多模态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不断探索语言媒体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由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构成。语言媒体又分为纯语言和伴语言。纯语言含声音、书写符号两种形式。伴语言形式包括字体、大小、布局等,对词汇意义的传递非常重要。在设计词汇教学课件时,注意字體大小、布局要素的作用,避免对颜色模态运用的随意性,并对各种符

4、号资源统筹规划,以求达到词汇学习效益最大化。同时,声音符号是语言意义传递的另一主要媒体形式。听觉模态在意义传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应首先考虑语言媒体本身的充分挖掘。视图文、听声音,以满足词汇学习的基本要求。例如,在讲授 “节日”话题词汇时,利用课件呈现词形、音、图,增加视与听的输入机会。对比中西节日,将中国节日排在课件左侧以强调本土文化,用标红、加粗的形式突出中国节日起源、庆祝方式、意义。此外,文中节日涉及怀念逝者、纪念重要人物、庆祝丰收和春节。后三类都涉及中外节日,唯独第一类没有涉及中国节日。填完表格后,教师将“festivals of the dead”字体标红、变大,引导

5、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学习,并进行了高阶思维能力训练。最后,师生一致同意增加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学习,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文中相关表达clean graves、light incense等词汇也被迁移到清明节的英文介绍中。语言媒体的挖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述手段帮助教师创设陶行知口中适合学生创造的“时”与“地”的良好环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锻炼了其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促成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了语言能力,发展了学习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当然,文字和声音素材的精心选择也属于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2.深入挖掘非语言媒体除语言要素外,非语言媒体对词汇意义的传达也极其

6、重要。非语言媒体包括授课者和学习者的身体动作以及由工具和环境构成的非身体媒体。身体动作包括面部、肢体和躯干的动作。若运用得当,身体动作配合文本,能更好地传递信息。例如,在用语言媒体呈现身势语词汇后,学生运用表情、肢体表演yawn、approach等。再如,大不列颠一课呈现了英国的发展史,学生用情景剧和旁白的形式,将其国土、历史和体制演变的过程表演出来,再配合短视频,很快就熟悉了文本。将词汇学习融入多种模态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效果显著。新科技使词汇教学如虎添翼。智能手机、词汇软件、社交平台等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比如,学生以主题或词缀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并就一个分支写不少于5句话的段落。学生利

7、用软件绘制导图、用手机拍摄,解读导图、展示用到的词汇、优秀句式,并在直播间与大家分享。若没有新型教学工具的辅助,这个过程会非常耗时。此外,非身体媒体中环境要素也能为词汇教学助力。教学环境中的人和物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传递词汇的相关意义。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将英语词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讲授代词one和 it的区别时,教师随手拿起一位同学的钢笔在纸上写字,同时说:“The pen writes well, and I also want to buy one. Can you tell me where you bought it?

8、”当然,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的统筹考量能更大限度地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做出贡献。教师应结合不同的主题,创设不同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模态,对主要模态要传递的概念、信息进行强化、补充、调节,以达到词汇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三、多模态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融合了多模态教学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提升词汇教学效果,实践意义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积极性教师基于多模态话语系统中语言和非语言两个层面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模态符号,将词汇教学融入“听、视、味、触、嗅”五感的体验中,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拥有不同智能侧重的同学,均有机会在融入多模态教学理论的英语

9、词汇课堂中得到适合自己的感官体验。有趣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目标词汇。在一节课的不同环节,均有学生积极投入词汇学习过程中。因此,融合了多模态教学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课堂,具有学生积极参与的特点,学生的词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2.增强学生的词汇运用有效性综合挖掘多模态各元素功能,为英语词汇教学创设了较为轻松、真实的学习情境,即达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减轻了语言学习压力,提升了学习的意愿。通过“听、说、读、看、写”五种方式,感知词汇意义,学生在用中学,既加深了对话题词汇的理解,又在运用中内化并存储在学生的词库中,为日后遇到类似话题时提取相关表达方

10、式提供支持。词汇提取速度加快,意味着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保障。因此,多模态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结合使词汇学习呈现有效性特点。多模态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课堂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词汇教学的局限性,激发了高中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可以尝试融合了多模态教学理论的词汇教学新途径,以“变”应变,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Reference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J.外语电化教学,2007(02):3-12.2张维,刘晓斌,周榕.多模态话语课件在外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6):58-61.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J.中国外语,2009,6(01):24-3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