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5177116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xx-20xx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8300字 20xx年秋学期高二学情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 孙孟英(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除臣洗马 除:拜官授职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慰问 而夙嬰疾病 嬰:缠绕 迨诸父异? ?:烧火做饭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家 听臣微志 听:允许 寻蒙国恩 寻:不久 已为墙,凡再变矣 再:第二次 A B C.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3分)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形容枯槁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3.下列句子“以”字用法与其

2、他三个不同的是( )(3分)A.谨拜表以闻 B. 臣以险衅 C.能以足音辨人 D.是以见放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

3、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下列诗句中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薄罗轻剪越溪纹 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如此高人雅士, 。一盏清茶在手,一卷古书在案,即可出则与山人野树对话,入则与心灵之音共赏。如此这般,即使身居闹市,心却依然自在。原来,静,是在心里,不是在山水间。坐闻蜂鸣蝶舞 于是可以夜闻山泉叮咚 立观云山雾海 1必是心中常怀一道山水 晨沐雨露花香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游灵岩记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

4、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其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

5、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识于今而素昧于昔也。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 公顾瞻有得,因命客皆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注】: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为人孤高耿介。遭

6、朱元璋怀疑,被赐金放还。因文字狱受株连,被处死。 具区:太湖的古称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峰联岭属 属:连接 B用号奇观 用:因为, C游此虽甚亟 亟:多次 D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识:了解 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杉桧为之拂舞 吾属皆且为所虏 B夫山之异于众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2C而亦与其有得焉 其孰能讥之乎 D宜其目领而心解 吾尝终日而思矣 9请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识于今而素昧于昔也(4分)(2)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4分)(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7、。(4分)10作者写灵岩山的“异”,目的是什么?(4分)三、古诗词鉴赏(9分)1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减字木兰花蒋氏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洞房:幽深的居室。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2分)(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3分)(3)两词中“飞

8、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2)吾师道也, ?(师说)(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阿房宫赋)(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6)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7)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阿房宫赋)(8)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五、现代文阅读(一)(1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江南无雪刘长春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

9、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

10、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需桥,有

11、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 4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

12、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13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3分)14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4分

13、)15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16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中国的孝道朱大可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5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

14、这种“秀孝传统”的变种而已。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

15、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现代母亲节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全世界的儿女都知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感: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有删改)17.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8.文章第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4分)19.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