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折枝窗景及其制作工艺探究 [Summary]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窗的作用是界定空间窗作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连接点,窗内为内部空间,外为外部空间,内外空间清晰明了,这一空间划分特征在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表现得最为精彩有代表性的长窗、漏窗、六角窗、什锦窗等本文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窗所创造的独特景观效果,空间意义,并且深入探析“折枝”窗景本身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信息和内涵,最后对一些有代表意义的长窗、漏窗的材料、构造做法进行研究和探讨[Key]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折枝窗景;制作工艺[Abstract] Windows, which act as the delimitation of spac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architectures. As a boundary, spaces inside of windows are considered as inside space, where as the other side is to be outside space. It is windows that give us a clear sense of spaces between outside and inside. This utility of windows for space division, such as the long window, ornamental perforated window, assorted window, hexagonal window, etc, was wellperformed in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re, we discussed the sight effects and spatial meanings created by various patterns of windows and analyzed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window scenery of “Zhezhi”. Finally, the elementary substance and structure of the long window and ornamental perforated window we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 window scenery of “Zhezhi”;Technology一、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窗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建造房屋时墙上留有空洞装门窗,才能使空间空气流通,人们在房屋里才能居住的舒服。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利用空的、无的为有提供更多的空间园林建筑上的窗户就像画框,将建筑外面的风景界定在窗洞里明代造园著作《园冶》中就有“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的描绘如江南园林建筑上的窗形式多样,时而窗洞、时而漏窗,让参观者在园林中行走时,有移步换景之感一)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窗之形式计成的《园冶》中有关门窗部分说到:“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图1);修草弄影,疑来隔水笙簧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非传恐失,故式存余关于门窗图式(图2、图3、图4)的描述有:“方门合角式:磨砖方门,凭匠俱做券门,砖上过门石,或过门仿者今之方门,将磨砖用木栓栓住,合角过门赞上,在加之过门仿,雅致可观圈门式:凡磨砖门窗,量墙之厚薄,校砖之大小,内空须用满磨,外边只可不可就砖,边外或石粉或满磨可也上下圈式、莲花式、如意式、贝叶式:莲瓣,如意,贝叶,斯三式宜供佛所用据上所述,在宏观上,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的窗可分为洞窗与漏窗;在微观上,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的窗按材料可分为木窗、砖窗、琉璃窗、石窗,其中木窗最常见,按外形分有圆形、花瓶式、六角式、桃花式、葫芦式等,又以方形与矩形最为常见。
二)中国古典文人思想对窗景之审美观照谈到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窗,就不能不谈诗画常言道:“窗景如诗画”,这不仅是指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窗与诗画有着的密切的关系,更因为其是表达文人思想的一种艺术载体文人把窗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即通过窗将一般事物确定为审美对象一方面,窗的出现实质上是为主体确定了一个特定的审美视角,使主体进入到特定的审美情境之中;另一方面,窗又为客体划出了一个特定的范围,窗起到了画框的作用,正如李渔所说的:“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物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1.窗的诗格体现窗是许多文人墨客托物寄情的载体,或蕴哲理发人深思、或抒情怀令人神怡、或启人心智曾巩的“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还对纸窗明”、苏轼的“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等著名诗句都是在说“多景悬窗墉”,因窗得景,通过窗户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都尽收眼底,使内外空间发生交流,正所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还有文人画家通过窗来观赏图画李方膺从户外“触目横斜千万朵”转向室内窗中“赏心只有两三枝”(图5)郑板桥看到窗外景致,忽发创作灵感“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草旋剪裁。
影落碧纱窗子上,便拈毫素写将来”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杨万里的“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朱淑真的“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苏舜钦“独绕虚亭步石砚,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等也都说明了窗的诗格体现endprint2.窗的画理之妙窗景如画,是以画论为指导,遵循着绘画的规律,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宗炳《画山水序》:“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通过窗景表现出“咫尺之间,有千里万里之势”(图6)另外,在花鸟画画理指导下,在适宜的窗景中营造出如画的景观效果画家追求有形之象出内之“理”,在窗外景物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观物必造其质,写物必究其理”窗外梅,是在观梅画,其意不在梅,而在于梅花后的理这些理是超越物象,而重心智的理趣,这些理趣即以窗景的方式挖掘出自然之物所蕴含的生活韵味,以引起游园者对自身的思考正如莱辛所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一切事物都是交织在一起,相互转换,相互转变的一般来说,当一个人面对着无限纷纭且交织在一起的景色,他的视域往往漫无边际,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不知看什么是好,因而对此只能“作事物观”。
这时,美对他来说显得很分散,如果有了门窗作为审美框格,就像画家、摄影艺术家有了取景框一样,情况就不同了框格把框中之景和四周景物隔离出来,把框中之景从纷绘繁杂的美的王国里选择出来,给原来没有界限的景色划出界限 ,作为框格,不论圆、方、扇面之形,皆有着限定画幅的作用二、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折枝窗景呈现方式古代有诗句写出了在园林中折枝窗景的艺术效果,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醉里春归寻不得,眼明忽见折枝花向来飞盖西园夜,万烛高烧照烂霞”、“窗非窗,画也;山非后屋之山,即画上之山”(图7)、“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似枯木竹石图”(图8)此外,园林著作也有提到:“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还有甚者亲自做折枝窗景,如李渔:“取老干之近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是窗之外廓具矣再取枝柯之一面盘曲、一面稍平者,分作梅树两株,一从上生而倒垂,一从下生而仰接,其稍平之一面则略施斧斤,去其皮节而向外,以便糊纸;其盘曲之一面,则匪特尽全其天,不稍栽祈,并疏枝细梗而留之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红梅、绿尊二种,缀于疏枝细梗之上,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 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曾记:“‘筋咏楼之左,作平台,通东边楼,楼后即‘小洪楼射圃,多梅,因于楼之后开户,裁纸为边,若横披画式,中以木福嵌合,侯‘小洪园花开,趣抽去木福,以楼后梅花为壁间画图。
基于以上古人将折枝形象在园林中的运用,实际调研中看到了留园的六角形窗洞(图9);拙政园里犹如一幅生动的折枝小品的窗景(图10);苏州艺圃“天然画卷”洞窗,洞窗的框景组成了一幅天然的折枝墨竹图一)取势“取势”一词多出现在画论中,即“构图”的意思画花卉者大都要曰枝曰花曰叶,而全局布置当以得势为主枝得势,虽萦纤高下,气脉仍是贯串,其势不出上插、下垂、横倚三项,上插宜有情不宜直攫,下垂宜生动不宜拖惫,横倚宜交搭不宜平措,此为入手最要之势 折枝画构图的内在结构是内敛的,重视法度,又以法度之外自出新意,具有鲜明的图式结构特点折枝窗景的取势分两个方面,一是将大自然中美的花草树木折断摘取回来,对着描绘二是画家主观截取树木花草中最美的一角或一段作为表现内容,文同的《墨竹图》创作灵感是晚上躺在床上看到窗户外斑驳的竹影二)取景纵观折枝窗景无论方形窗还是什锦窗洞,均设置在园林廊道和建筑墙面上,注重植物在窗洞中展现的画面,大都均衡得势,以平稳为主,平中有势为了突出人在画中游的题材,窗洞取近中景的物象作为视觉中心点,画面中体现着少即是多的原则,舍弃了许多辅助的景致,如把山、石、水、坡、树根、主干等略去,只留一种植物作为主体物。
植物一般选取桂花树、梅花树、玉兰树、竹子等这些植物在江南一带,高度与窗的尺度相吻合折枝窗景抛弃了大而全的中心景观转向对每一根树枝进行反复研究,推敲它的穿插、走向、粗细、曲直以及与其他枝干之间的关系,抽取的是窗中的近中景三)造型折枝窗景的造型大多成线性,这与它所表现的植物有很大关联,折枝窗景大都表现桃枝、梨枝、杏枝、竹枝、茶花等,这些植物据《诗经》记载,均属于取外貌形象之美姿,而且还有象征性寓意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也有“栽花取势”的论点除此之外,折枝画的线性造型与栽花修剪艺术也是分不开的,唐宋时期出现了“花谱”,如唐代贾耽“百花谱”,宋代范成大“菊谱”、“梅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等详细记载栽培、修剪植物的知识,直至后人得出结论“树木不在与添种,而在于修整”、“枝不能多,也不能密,才见姿态” 具体的线造型大致有三线式、折线式、对角线式,这在园林窗景中也是有所呈现的三、折枝窗景制作工艺折枝窗景的窗框和窗户艺术配置合理规范,有一窗一景一环境的艺术传神,它们是古建筑的眉眼苏州窗棂的式样,自宋代的《营造法式》出现后就一直独领风骚苏州园林的楼阁门以八隔扇见长,窗以四隔扇见长,真有小桥流水人家,“一窗一景一环境”的艺术氛围。
说明了“窗景”不仅本身是美丽的,而且可以将窗外景色特意打造或渲染得更美一般窗户的构造,以木板组合成框,以小条纵横搭接、穿插成图案并表现出了各种窗景的形式明清时期一般窗棂用料,宽厚见方的木条大都为15mm*30mm,较大的升底子井子格窗棂的边条,其大小选27mm*30mm的木条这也是传统工艺的规制,旧称4分棂、5分棂、6分棂、8分棂窗棂的厚度和边框棂的宽度统一为9分厚 唐辽时期窗格空的尺度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棂木栏式,一般用宽厚40mm*30mm的木条竖向排列,窗格空距离不等二是雀眼空,不糊窗纸麻雀也飞不进屋,尺寸多为45mm*50mm方窗雕花棂、扇形饰画棂等形式的窗景,必须限制是只能有少量交织的方格在特定的结构部位出现 折枝窗景以长窗、空窗为主要形式长窗是一种美的长条式矩形窗户的形式,多出现在起脊房屋和平房的装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