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95000968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PDF 页数:113 大小:1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中心样案教案(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并試昜文-扫办畔岔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教学过程一、导入: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二、

2、初读课文: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2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4齐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毋音)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四、学习三七自然段:t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

3、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O煎熬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林涛”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小鸟、松鼠、小兔、小猴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浑浊一“碧波”,“P包哮“轻抚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

4、齐读。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2、掀、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3、齐读。六、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1. “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3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七、朗读全诗:1.齐读。2尝试背诵。【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教学调整【教学反思】:2暖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3.说出暖流”的

5、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教学重难点】1.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2.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3教法学法: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4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课之前,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2.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导入新课: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

6、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设计目的:1、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谈话,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暖流”的本义,为本课学习作好铺垫。2.交流自己的理解,谈出暖流”本指温暖的气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泉互相读一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6.尝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7.互相交流分

7、段及段意;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讨论对“涌动”一词的理解,感受因为江主席来看望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从而令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心情异常激动。让学生各抒己见)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匹指导写字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四学习第二段1.提出自读要求: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2.组织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段。3.组织交流。4.组织同

8、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5.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觉。(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体会。(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并体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个别纠正,对有共性的问题提醒全班同学注意。(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4)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要求:先分角色读,再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6.引导深层次体会: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9、(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得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体会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这样写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五学习第三段1.组织齐读。2.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4.组织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六引导总结1.组织讨论: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体会: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2说一说本课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

10、深刻的印象,并反复读一读这一部分。七作业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一中秋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八、板书设计暖流悦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七、教学反思:兴奋喜关心青年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相关的教学课件一、导入

1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4读题质疑: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3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杻泥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

12、湖边玉澜堂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四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瘟多的地方找春天”!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于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

13、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糜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4指名读然后齐读。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脱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学生回答。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二段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1 )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

14、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涤,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4)学生畅谈体会。匹、小结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到玉澜堂去看看。二、学习第三第四段。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

15、哪里?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渊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春天是什么样子?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 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4学生交流。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指名尝试背诵。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教师引读

16、课文。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2)出示句子: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12学生讨论交流。13练习背诵第7一9自然段。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7一9自然段。2默写词语。四、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 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玉澜堂儿童多处就是春(花儿一儿童)会教学调整女五、教学反思:4.早【学习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论”早1教师板书:早22设问:想到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5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