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94993485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屏时代,在声音中寻找心灵栖居地-一播客与听觉文化新浪潮调研90后视障女孩马寅青在音频平台的录音室里录制节目。新华社发善,在提供给听众良好体验的同时,帮助新手创作者更快上手, 将新声浪传播到更远方。一场听觉文化的复兴在谈到播客的社会文化功能时,李建刚表示:“听觉文化的 复兴,优质深度内容的制作传播,对我国全民文化建设、软实力 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深度优质内容中构筑网络精神家园在采访中,不少学者认为,随着中青年人群信息需求量、自 身焦虑感的提升,对精致精良的内容需求会越来越大,对劣质侵 占性的内容会越来越排斥。作为脱离时间限制和视觉冲击的便捷 载体,具有优

2、质文化内容的听觉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家共同 寻求的网络精神家园。与在线短视频相比,播客与用户的关系处于一种“弱连接” 之中,但为何又能保持较高的用户忠诚度?李建刚认为,这与声 音媒介的文化承载功能和易建立信任的特质不无关系,其耳语风 格和伴随属性为深度、严肃内容面向群众的触达与理解提供了帮 助,而这正是当下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方式所缺失的。此外, 播客就像一种以趣缘为纽带的“文化沙龙”,能够加强参与其中 的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作为播客主,虽然播客平台上的粉丝比我的视频类节目要 少,但这个群体反倒是最稳定的,他们愿意聆听,也热衷于参与 我讨论的社会学问题。”沈奕斐有着相同的感受。在文化共振

3、中满足表达和社交需求现阶段中文播客的呈现方式多以对话聊天为主,用户在收听 过程中容易产生情感或认知共鸣,从而获得具有社交感的陪伴体 验。毛冬最受欢迎的几期节目是群像式的声音记录。在节目里, 30个单身年轻人提供自己是如何度过情人节的,这两期节目累 计获得了 13万的播放量,每期都有超过一千条评论。在评论区, 年轻人们为找到单身“同类”而感到温暖,也为声音中蕴藏的对 爱情的理解而感动,他们用文字回应这段印象深刻的声音之旅, 提供着自己对情感的理解与思考。这种经由播客内容产生的文化 共振,激发着听众对彼此存在的体认,并获得一种跨时空的情感 陪伴体验。VC制作的关于敦煌特展的节目敦行故远,念念不忘很

4、 快也得到了更多反应,节目播放量创下新高,不断有人在评论区 表达对敦煌的喜爱。于是她又制作了新一期的节目,听众回馈给 她更多一一有人说,“想去感受在千百年前那些画师是如何描绘 这些令人称奇的艺术瑰宝,;有人提供了自己的工作感受:,莫 高窟之于我,是另一种方式的精神寄托,每当想起那些匠人就鼓 励自己享受工作的过程,这是我热爱的事情,就够了 o甚至还 有学习简牍文字的学生在评论区科普敦煌汉简的知识。出于对敦 煌文化的共同爱好,年轻人们被声音聚集,他们依照观点、兴趣、 人生阅历寻找与自己契合的同类,继而在对话中结成微妙而深刻 的联系,文化的种子也就此种下。在声音交错中营造可供想象的文化空间目前,越来

5、越多的播客创作者在内容上有了更高追求,从声 音纪录片、声音非虚构作品到线上语音室,形式创新成为听觉媒 介更新迭代的一个重要表现。钟声、铃声、风声VC在敦行故远,念念不忘中加 入多种声音元素,以调动收听者的声音敏感性。她用声音纪录片 的剪辑手法,录下了自己在故宫看敦煌特展的全过程,加入了策 展人娄婕的讲解,加上前期做的大量案头工作,最终将敦煌的历 史、艺术作品的解说与大量现场声、背景声融合起来,呈现了一 期极具沉浸感和艺术性的播客节目。“声音不像视频那么直给, 也不像文字有那么强的物理隔离感”,收听音频会让人的心不自 觉地静下来,然后随着耳边的声响去构筑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李建刚指出:“个性化、情

6、感化和口语化的播客内容,对于 网络用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推动用户从信息的外在感知进 入内在的思想与情感层面,从而进入沉浸式的叙事空间。”关于播客开展的假设干思考调研中,记者也观察到当前播客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个人创作者的局限性需要突破优质的播客节目是提问、回答与音乐等多种元素的集合体, 依赖于大量的资料、采访和剪辑工作,需要创作者有广博的 知识背景,对剪辑节奏和信息密度有恰到好处的把握。生产一期 优质的播客,背后的工作量和难度不言而喻。目前的播客更像是一个音频UGC (用户生产内容的自媒体), 虽然增加了用户的归属感,但主要内容创作用户和制作水平不 均,很多集中在情感内容和聊天对话类,聚焦

7、人文社科类的播客 存在同质化现象,而制作精良的青年文化类节目相对稀缺。有不 少网友表示:“太多人做播客只是为了表演说话。”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认为:“优质的 内容,要专注于细分领域,打造富有特色的产品,有差异化才能 有更好的传播效果,这是平台良性开展的重要途径。毕竟,有了 好的节目才能吸引网友关注,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的 需求。”播客开展的持续性值得探讨目前,像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与电商一样,音频也成 为营销的一大趋势,但大局部中文播客仍处在“为爱发声”的阶 段,主播大多是兼职创作,兴趣驱动。汪恒坦言制作播客的初心 是“记录和表达”,记录各行各业的朋友经历,表达自

8、己,并期 待能给听众带来一点经验上的帮助。从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播客数 量来看,体量还很小。在大多数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不少播客的 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个人。止匕外,当前的播客节目上传、分发等流程均依附于托管音频 的平台,而大的专业机构已形成了有声书、付费课程等完整的商 业闭环,播客常被淹没于其他类型的音频内容中,很难被用户发 现。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与播客市场尚未得到完全开掘,平台 体量较小有关。版权保护和内容监管有待关注播客的开展吸引了大量的个人创作者参与内容创作,但随着 内容的增多,版权问题也成为网络音频行业的一大难题。一方面, 一些剧评类播客、故事型音频节目等会牵涉到原声的版权问题,

9、 另一方面,音频著作权问题日益凸显,如音频内容是否构成作品、 音频二次创作是否形成新作品等还存有讨论空间。平台对播客创 作者内容版权的侵犯也不容忽视,一些创作者表示,平台会强行 给播客内容添加贴片广告,而创作者并不能获得应有的商业化权 乙 o止匕外,播客的低门槛特性带来了内容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一 些节目为吸引眼球,会故意传播一些低俗淫秽内容和违背社会公 序良俗的内容,对网络生态造成严重危害。基于此,在版权保护方面,要加快建立完备有效的音频著作 权保护法规,抵抗和打击各类侵犯声音作品著作权的行为,管理 部门应建立起协同共治的监管体系,构建完善的防范和惩戒机 制,消除监管盲区;在内容监管方面,平台

10、应做好“守门人”, 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内容审核义务和责任,建立完整有效的 内容审核机制。(记者 白雪蕾 曹雅楠 通讯员 曾悦)(2021 年)浙江省湖州市,顾客在书店朗读亭内选取内容进行录制,将音频提供给朋友。新华社发编者按:声音作为人类情感与诉求的具体表达,影响着文化的生成。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 模到达6. 4亿人。在“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多屏时代,不少进入视觉和大脑疲惫期的受众,选择在播客、有声书、音频直播等听 觉媒体中“诗意栖居”。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 听觉文化悄然崛起,其中具有空间交流感、彰显“文化沙龙”性 质的播客逐渐成为年轻人热

11、爱的生活新潮流。当前,网络音频用 户有哪些特征?以播客为代表的听觉媒体在青年群体中带来哪 些新现象?其悄然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又发挥着怎样的社会文化 功能?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光明调查。“这一次,我们尝试用声音来感受一下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 物馆展出的栋梁一一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聆听梁思 成与林徽因终其一生热爱的建筑研究与古迹考察故事。”“从50后至U 00后,三代人聊的播客,你听过吗?今天,由 我和女儿还有我的母亲,一起聊聊女儿为外婆记录口述史的故 事。”“本期我们选择了 2021年大气环境领域的三个关键词,借 此和大家唠一唠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分别是气候峰会,绿色复 苏,以及新的大气污染

12、防治目标。”生活在北京的青年白领孙琦(化名),她的一天通常由“播 客”开启。从文化漫谈到财经知识,从科学普及到心理情感,无 论是上下班通勤,还是洗衣做饭、散步运动,独居的日子里倍感 孤独的时刻,她都会用音频来填满。后疫情时代,在经历了线下影院、书店、剧场的关停之后,不少人像孙琦一样愈发依赖通过声音产品,通过它们“见缝插针” 地充盈生活。情感、谈话类音频的陪伴和慰藉,有声阅读、课程 学习类音频的知识服务,音乐、小品、评书的艺术欣赏和情操陶 冶,配音、朗诵类栏目中的自我表达声音产品已全方位覆盖 了各类人群的日常生活。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研究报 告显示,中国在线音频用

13、户规模到达6. 4亿人。由中国广播电 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音频用户全景调研 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勾勒出了中国在线音频用户年轻化、 高学历、付费比例高、一二线城市网民使用率高等鲜明特点。从网络音频用户个体特征看,白皮书显示,过去半年,20 一39岁的80后90后、高学历人群、一二线城市网民对网络音 频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网民群体。网民对网络音频的使用率随 着学历提升而增长,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对网络音频的使用率为 41.6%,其中月入8000元以上者达41. 07%; 一、二线城市网民 对网络音频的使用率均接近33%,高于中小型城市。从网络音频用户使用时长看,白皮书显示,我

14、国网络音频用 户规模整体呈上扬趋势,日均使用时长最高到达了 59分钟,与 网络直播的60分钟基本持平,用户对网络音频保持了较高的使 用热情。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众多的网络听觉应用中,具有空 间交流感、彰显“文化沙龙”性质的播客逐渐成为年轻人热衷的 生活新潮流。在声音中寻找“有趣的灵魂”和精神默契“外婆一生住了七个地方,这就是她个最普通不过的中国妇女表征自己生活的艰辛与进步的生命之路和记忆之 场”孙琦和众多“播客女孩” 一样,喜欢在沈奕斐的播客 中倾听这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探讨家庭和婚姻。她习惯了一边听节目,一边刷留言,在留言区里她总能找到 不少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可以感受到外婆身上有

15、一股乐观向上的韧劲、有对生活的 热爱,这些最朴素的品质往往最打动人时常能在身边奶奶外 婆辈的女性身上看到这样的特质。”“在初冬的早上听这期感觉好舒服,感受到三代人之间的温 暖链接。”在这里,声音的在场感和提供区的双向交流仿佛让孙琦拥有 了一群朋友。她和主播有着心领神会的精神默契,平日里不轻易 示人的疑惑、情感都找到了出口。“一个人在大城市工作,播客 让我感觉不那么孤独了。”“播客的存在,很像是一种对社交的补充,在互联网的茫茫 海洋中找到了那些理解你的人。做完一期节目,我仿佛翻开了城 市里许许多多的折叠空间。”播客主播贝塔曾在采访中这样形容 自己创作播客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听播客、录播客、聊

16、播客,“播客青年” 成为这一人群的新潮身份。在声音的世界里,他们彰显着自己的 青春活力和鲜活态度,敢于表达,善于沟通,将播客构建成自我 思考、与人对话的独特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是播客呢?其最初是指一种利用互联网发布 音频文件,允许用户自助订阅、自动下载、同步播放的音频传播 形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日益进步,播客的使用场景 和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演变为一种更指向于“基于个人化表达、 输出某类观点”的网络音频内容。当前的中文播客以围绕热点社会话题、具体生活问题的对谈 聊天为主,更具备如兴趣小组等在线群体般的交流互动特质,播 客主与听众用户之间形成了延时性的双向交流,在构建起的交流 空间中,彰显出“文化沙龙”特质。根据相关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播客数量 为16448个,而这个数字在2020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