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景德镇雕塑瓷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97KB
约6页
文档ID:294504776
景德镇雕塑瓷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_第1页
1/6

    景德镇雕塑瓷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Summary】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以“瓷雕曾”世家的传承作以案例,对雕塑瓷技艺传承问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同时探析了当代景德镇雕塑瓷技艺在传承中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当前景德镇雕塑瓷行业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读者对目前景德镇雕塑瓷技艺的发展状况有一定认知,也望后续研究能对此补充和完善Key】景德镇;雕塑瓷;瓷雕曾;传承;创新J314            A          2096-8264(2020)45-0072-02陶瓷雕塑源于民间手工艺,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业者多为市井小民,文化程度较低在手工艺的传承上缺乏完整的体系清末民初时期,“何派”传人游长子结以景德镇的传统技法,带动了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主流文化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的陶瓷雕塑名家,代表性的有曾龙升、蔡金台、何水根等,为景德镇瓷雕技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进一步佐证雕塑技艺传承体系的一脉流传一、景德镇雕塑瓷技艺的活态传承发展受中国美术发展史“重绘轻塑”文化观念的影响,史料中少有陶瓷雕塑艺术的文献记载,偶有提及也少见深层次的评论笔者在文献收集的过程中,多见以釉料制作、烧制工艺等资料,缺乏全面的研究与探讨。

景德镇历代瓷雕艺人的技艺传承一直以血脉相承的传承,推动着景德镇雕塑艺术的发展从曾氏家族的传承谱系中可见,技艺风格的继承都较为稳定曾氏家族在人物题材的选择上,从第一代至第四代皆为一类体系,以传统人物题材为主但在第四代传承人曾锐的作品上有所变化,他在学院派的基础上结合后现代的思潮理念,不再局限于瓷泥作以原料,在材料制作的选用上,开始融入树枝、金属等多项综合材料,在审美趋向上开始偏向现代化观念,作品中逐渐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曾龙升到曾锐,四代技艺的传承皆有所创新,这也是“瓷雕曾”世家得以成功的重要缘由以时间为轴点进行对比,早期作品风格稳定多以传统题材为主,在造型的刻画上重形态的表达,传统技艺手法的使用趋于熟练二、当前景德镇雕塑瓷在技艺传承创新中存在的不足景德镇雕塑瓷在自然及地理资源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创作出大量业界认可的优秀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效率地价格的機械化生产给传统手工艺雕塑瓷带来经济冲击,人民会选择低价格且具有现代感的雕塑作品,直接导致了传统手工行业的没落例如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瓷雕作品的复制带来了效益,把原有作品的完成周期大幅缩短,时间成本的控制导致了作品市场价格的降低。

笔者认为,复制并不是瓷雕的基本属性,每件作品都是经过艺人之手赋予生命的创作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种情况下,对该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一)旧观念蒂固的传承危机通过访谈和查阅资料得知,民国以来景德镇雕塑瓷厂员工名单登记上,可以明显看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基本从事雕塑瓷事业的人男性居多,在师承关系上女性拜师学徒的接受率低,有个别几例女性从事雕塑瓷也基本属于内系家族传承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这种传统思想,导致在继承人的选择范围上受到了局限,很多传统的技法因得不到人的传承而逐渐地消亡近年来由于景德镇雕塑瓷的有效宣传,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对景德镇传统雕塑瓷有着极大的兴趣,但因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之不知道如何拜师学艺,没有提供学习平台,到后来就师从他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工艺缺乏人员的继承,技艺面临失传、断代等现象,使得景德镇雕塑瓷在技艺手法上很多都缺少或者面临消失的阶段二)言传身教缺失的理论危机景德镇雕塑瓷技艺的教学模式,基本以口口相传,言传身教这种形式进行传承因改革开放前,接受教育是一种奢侈行为,学习技艺本是为了维持生计,对于手艺活师傅来说,没有经济条件去支持他接受教育,这也导致很多技法高超的师傅因不识字,无法系统理论的传授给徒弟理论知识。

使得没有详细完备的理论书籍去指导,景德镇雕塑瓷的体系理论得不到完整的总结大多数情况是,徒弟可以从师傅那里学到手艺的精髓,却不能够将其理论化、体系化地记录下来因此在文化交流上略显薄弱,使得技艺未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缺乏理论知识指导,使后人很难真正地去明白景德镇雕塑瓷的创作意义,也难以激发学习的创作兴趣三、当前景德镇雕塑瓷在技艺传承发展中的对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典型的特点——活态流变对于景德镇雕塑瓷的传承来说,传统技艺与造型如何正常延续和创新,是传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以曾家为例,在传承雕塑瓷技艺上基本是以家族传承为主线,师徒传承为辅助,这两种传承的形式在技艺的继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继承也离不开文化教育的手段,注重在市场的内外部扩张,进行产品的创新,加大宣传也同样很重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对策:(一)政府扶助加强宣传力度过去几十年间,我们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对景德镇雕塑瓷的指引作用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结合校园的专业优势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雕塑瓷的兴趣,使当代设计思想和风格与传统雕塑瓷结合,积极参与到景德镇雕塑瓷的传承和创作中来目前,国际上都对非文化遗产的项目高度重视,且国内有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旨在引导更多的人投入进来。

根据对“瓷雕曾”的采访和调查得知,目前雕塑瓷的传承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尽管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创新和发展能力依然欠缺以传统题材为主题的作品仍然在复制之前的或者同行的作品,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粗制滥造的现象如今都很常见这种现象里,消费者需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政府需重视宣传理论知识积累与此同时,对雕塑瓷要进行生产性的保护让雕塑瓷在市场中保持活力,生存下来,进而获得利润,同时激发制作人员的创作积极性,鼓舞更多的人参与到雕塑瓷的制作中来二)传承人自身的创新意识乐天陶社的加入为雕塑瓷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前来景德镇学习与创作陶艺在制作技艺上,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艺术家争取了更多的创作时间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能看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多為小件且以具有审美性的现代装饰作品为主,对比之前大件传统题材的雕塑瓷作品来看,作品更多的是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作为非遗传承人在这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发展意识,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脱离时代的脚步,勇于发出质疑声,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在制作材料的选取上,增加综合材料或者融入更多的其他特殊材料,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将作品与受众产生共识。

另外,传承人需要对传统元素的内容进行突破,增强自身对雕塑瓷领域的灵敏度,借助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技艺,在具其一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四、结语作为“非遗”内容的基本构成内容之一,景德镇雕塑瓷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手工技艺是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当今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手工艺品不同,更具有生命力和文化内涵且在保护和发展景德镇雕塑瓷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人们理解和认可,加之发展景德镇雕塑瓷可以加强景德镇城市文化建设和塑造形象,为城市增加更独特的魅力景德镇雕塑瓷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不仅仅是对景德镇独有的陶瓷文化的丰富,同时也为景德镇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样有助于建构当地的特色经济发展体系,进而推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递发展Reference:[1]曹春生.景德镇瓷塑艺术审美[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2]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3]戴亮.景德镇陶瓷雕塑传承脉系研究[J].佛山陶瓷,2015(12):51-56.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