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9396375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 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 之时也。夫宣上思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掇:摘取。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本:本着,依据。安:安享。幸:有幸。15.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16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7 .请概括本文和醉翁亭记在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特点。(2分)【参考答案】15. (2分)于是,就(1分)(2)以为乐(1分16. (2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7. (2分)骈散结合,对偶工整;生动形象;简洁凝练。(第点可得2分, 点那么每点1分)【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 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俯身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 的树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 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百姓为那年

3、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 山脉河流,表达这里风俗的美好,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种丰收之年的快乐是因为有幸生于 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 这座亭子命名。(2020广西梧州)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A.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渔人甚异之 12.以下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 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那么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格上; 乙文那么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那么运用拟人、对偶 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

5、之日”至“结实”的美景。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那么主要按时 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1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及其茎叶既生,那么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14 .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 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B13. (1) (2分)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大意1分,关键词“宜” 1 分)(2) (2分)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大 意1分,关键词

6、“既”、“日” 1分)14. (2分)例如:我更看中它的精神价值。(1分)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我欣赏它。(1分)【参考译文】芙蕖从荷钱出水那一天,就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 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展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 风姿。因此,我在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 仿佛就要滴水下来了,花儿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 莲子,一枝枝单独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耸立在水面上。以上都是说 它适于观赏的方面。(2013广西梧州

7、)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 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日:“一知其姓名,那么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 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宋司马光流水记闻)【注】吕蒙正: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中央官员。同 列:同僚。量:气量。15.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3分)(1)不喜计人过 (2)蒙正遂止之(3)时人皆服其量 1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14 .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相比,吕蒙正的“量”表达在哪

8、里? (2分)【参考答案】12. (3分)(1)过:过失、过错。(2)止:制止、阻止。(3)皆:全、都!。13. (2分)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表述1分,译出“佯” 1分)14. (2分) 阻止同僚,(1分)并用“不问之何损”开导说服同僚。(1分) 【参考译文】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 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 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 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 终身

9、不能忘记,固然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 ”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2012广西梧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七里之郭 (郭:外城) B.多助之至(

10、至:极点) C.池非不深也(池:池塘) D.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9.以下与“以天下之所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可以一战 C.以刀劈狼首D.以为妙绝 10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 制胜的首要条件。B.选文采用了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据事论理,论证严密,层次清楚。C.选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D.选文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极具说服力、感召力。11 .把以下句子

11、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参考答案】8. (2 分)C 9. (2 分)B 10. (2 分)D11.(1)(2分)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表述1分,译出“域民” 1分)(2) (2分)所以君子不战那么已,战就一定能胜利。(表述1分,译出“故” 1分)(2012广西梧州)金人破真定府,知府李邈死之。初,邈闻敌至,间道走蜡书上闻,三十四奏,皆不报。 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既破,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宗望胁之拜,不屈, *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

12、。后命之易服, 邈愤,大骂,金人挝其口,犹吮血噗之,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面再 拜,端坐受戮。后谥思壮。(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注释】这句的意思是:连忙派人从小道送蜡书到京城报告这件事。 宗望:金兵 将领。髀(bi):大腿。挝(zhud):抽打。嚷(xun):含在口中而喷出。1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破()(2)旬()(3)易()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将死,颜色不变,南面再拜,端坐受戮。【参考答案】12. (3分)(1)破:攻破。(2)旬:十天。(3)易:换。13. (2分)临死前,李邈脸色毫不改变,向着南面拜了两次(皇帝),端端正正地坐着 被杀

13、了。(能译出整句大意,1分;再:两次。1分)【参考译文】金人攻破真定府,知府李邈为此而死难。当初,李邈听说敌人到来,派人走便道封蜡书 (表情况紧急)向朝廷传达信息,上奏了三十四次,有关人员都不上报。城被围,李邈一边 战一边守,相持四十天。真定城被攻破之后,李邈将要投井徇国,左右的人抱着他,使他不 能跳下去。宗望胁迫他跪拜,他坚决不服从,又用火燎其须眉及两只大腿,也无动于衷,于 是被羁押到燕山府。金主想让李邈做沧州知府,李邈笑而不答。后来又命令他更换成金国服 饰,李邈大怒,大骂,金人掌挝他的嘴,他还要把血吸入嘴里用手指沾着书写蹂骂的文字, 金人大怒,于是李邈遇害。将死,脸色没一点变化,面朝南行两

14、次跪拜礼,端坐着接受杀戮。 后谥号为忠壮。(2011广西梧州)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假设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编素,今FI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

15、存者,徒以有先生也。”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以头抢地耳(撞)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C.徒以有先生也(只)D.长跪而谢之日(抱歉) 9.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虚词。(2分)(1)仓鹰击于殿上(2)徒以有先生也 10 .以下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11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C.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D.假设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11.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唐雎什么精神? (2分)【参考答案】8. (2 分)B9. (2分)(1)于:在。 (2)以:因为。10. (2 分)C11. (2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2011广西梧州)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