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3955858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臧氏历史与文化研究 臧向东【Summary】“臧邑”问题,既是当下臧氏后裔们殷切期望的重大问题,也是所有臧氏文化研究者们需要解决和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臧邑”地望之所在,关涉到臧姓家族的起源问题。而对于臧氏后裔们来讲,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各地臧氏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对“臧邑”的确切地域问题,发表了许多观点,做了不少的推测,可谓百家争鸣,不绝于耳。【Key】臧邑;家族;起源K820 A 2096-8264(2021)15-0101-02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联谊会、研讨会的广泛举办,臧姓家族内部的联系变得日趋紧密。在不断深入的交流和联系过程中,各地家族自发地围绕着关乎家族自身的重要主题 “臧氏历史

2、与文化”的探讨和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时间蔚然成风,形势喜人。关于臧僖伯之封地 “臧邑”地望这一问题的探讨,即是一例。一、臧僖伯与“臧邑”之说臧僖伯,生于公元前793年(周宣王三十五年),卒于公元前718年(周桓王二年),享寿七十六。名彄,字子臧,谥僖。他是鲁孝公之子,臧哀伯的父亲,臧文仲的曾祖父。臧僖伯是鲁隐公时的重臣,以知书达礼而著称,凭借“谏观鱼”一事而永载史册。左传记载:“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臧僖伯去世后,当时的鲁国国君鲁隐公感慨万千,用“葬之加一等”的方式來悼念这位忠直的老臣。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臧氏,姬姓。鲁孝公之子

3、彄,食采于臧,因以为氏。”春秋时期,鲁孝公姬称将自己的儿子姬彄赐封到臧邑。后代子孙就用姬彄的封邑名“臧”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姬彄又称为臧彄,在史记中称“臧僖伯”,此后便有了臧氏一族。据此推测,臧邑即是臧氏一族的发源地。“臧邑”问题,既是当下臧氏后裔们殷切期望的重大问题,也是所有臧氏文化研究者们需要解决和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臧邑”地望之所在,关涉到臧姓家族的起源问题。而对于臧氏后裔们来讲,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各地臧氏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对“臧邑”的确切地域问题,发表了许多观点,做了不少的推测,可谓百家争鸣,不绝于耳。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其一,山东郯城归昌说;其二,山东烟台栖霞说;其三,山东曲

4、阜说。以上诸说,由于目前均缺少相关史料证明,有待进一步的考证,所以并未受到臧氏族人的认可,在此不做赘述。然而,无论对于臧氏家族还是臧氏文化研究者来讲,“臧邑”问题终究不能回避,更不能因噎废食。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调,亦是臧氏文化研究过程中应该秉持的观点和方法。囿于史料之不足,本文在此试图围绕“臧邑”及其相关问题做一些简要的探讨和论述,对当年的“臧邑”及其治下的状态做一些假设和推断,抛砖引玉,以期进一步促进族人们关于“臧邑”这一重大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二、周朝的采邑制度据国语左传周礼等史料记载,周王朝(前1046年前256年)实行国野制度,即国君所居之邑称“国”,其余大小城市或称“都

5、”,或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国以外的地区都称“野”。在采邑制度下,国君把土地封给卿大夫,是为“采邑”。在诸侯国中,国君在赐给卿大夫官职的同时也会封赏采邑。春秋时期卿大夫等贵族的采邑,有大有小,小一点的采邑,大概类似一种村落,大一点的采邑,类似于小型城镇的规模。有些采邑的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所以贵族们常常会派家臣去做邑宰,管理这些封邑。孔子的弟子如著名的冉有、子路,都曾做过贵族的邑宰。作为周王朝最忠实的拥护者,鲁国在国内继续实行分封,卿大夫既居官位,又世代享有采邑的完全统治权,派家臣治理,并可将它传诸子孙,卿大夫成为国君们的护卫和保障。他们努力发展

6、采邑封地势力,成为国中之国。邑中的收成除交纳一部分给公室作为贡以外,其余全归卿大夫所有,所以“公食贡,大夫食邑”。当时的卿大夫无论官职大小都有自己的食邑,且等级区别相当严格,官爵的不同,田邑大小、数量也会不同。到春秋后期,采邑的功能已远远超过最初的政治功能,而是兼具政治、经济、军事等多功能的地方割据政权。不少贵族的采邑中,都拥有私人武装,春秋中后期,经常出现贵族士大夫利用自己在采邑的势力与国君对抗的事件。贵族士大夫们的身后往往有着庞大的家族势力,即使是国君,对他们也非常忌惮。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都是家族的代表,这使得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贵族们都尽力在政治竞争中为家族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最

7、担心的是家族的“无后”,即宗族的覆灭。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研究指出,在周王朝分封制下,诸侯国内由于王子、公子、公孙有继承君位的潜在权利,随时都可能成为国君地位的威胁。所以,经过一至两代人的时间便要将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公室中分离出去,以减少对公室继承权觊觎的人数。臧僖伯即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封至臧邑的。在那个特定时期,采邑多封在边远地区,具有戍守边防的作用。每当他国入侵之时,这些卿大夫的采邑往往充当了诸侯国的第一道防线。西周时期,特别是它的中后期,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卿、大夫们,又曾在其“家”内,设置家臣职级的官吏,以管理家族和采邑内部事务。上文谈到,卿大夫受国君之封邑后,不是亲赴采邑治理,而是设置“邑朝”

8、,派家臣前往,进行遥控。这是因为虽受封邑,但又因自身担任的职务所限,只能身居国都之内。在国都之内,设置“家朝”,处理家族事务。春秋时期的卿大夫,由于权力的扩张和家族事务的繁杂,遂模仿王室和公室,于生活场所之处设置“家朝”,以家臣处理家族事务。在卿大夫家中,家宰总管卿大夫家族事务,为家臣之长。而在采邑内,邑宰是封邑内基层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治理采邑内的土地和人民,为私家提供剥削收入。一般来说,采邑内的家臣听命于邑宰,邑宰又直接听命于卿大夫。家臣与卿大夫之间也是君臣关系,而包括采邑家臣在内的私家臣属对于国君则称陪臣,因为家臣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都与其所属的卿大夫保持着一致性,所以这种一致性也使

9、得家臣只知有家主,不知有国君,“不敢知国”。除了家臣外,在家朝与邑朝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武装队伍,是为家兵。春秋时期卿大夫一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文献中称之为“族”。司马之职统率着卿大夫家族的家兵。家兵虽是卿大夫的私人武装,但是在国家的对外战争中,他们经常跟随家主参战。家兵的首要职责,很明显就是负责保卫卿大夫及其宫室和采邑的安全,所以,家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驻于卿大夫在国都的宫室之中,负责卿大夫及其家众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由家司马统领,数量相对较少。这部分家兵大多来自卿大夫的宗族中,且长期跟随家主,应当对家主较为忠心。另一部分则长期驻扎在采邑,负责保卫卿大夫的采邑,由邑宰、邑司马掌管。这一

10、部分家兵大多来自采邑之中,数量较多,且长期受到邑宰和邑司马的控制。三、臧氏之采邑目前,在史料中,关于臧氏之采邑,有记载者有二:一为臧邑(臧僖伯封邑),一為防邑(臧武仲封邑)。臧邑,囿于史料之不足,至今不详,暂且不论。这里介绍一下臧氏之“防邑”,即臧武仲的封邑。史载,鲁国的防邑分东防西防。西防,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臧氏食采之防,称东防,以异于西防。东防公羊传作 “邴”。东防旧城在今山东省费县东北约六十里(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西与季氏食采之费邑相邻,为鲁国东北部边鄙大都。春秋庄公九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春秋庄公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皆指东防。鲁国为加强防卫能力,于庄

11、公二十九年和襄公十三年曾先后两次在防邑筑城。春秋襄公十三年云:“冬,城防。” 左氏会笺云:“此防所谓东防也,近齐。庄公二十九年已城矣,今又城之,盖臧武仲始受邑也。”左传襄公十七年云:“高厚围臧纥于防。”杜注云:“防,臧纥邑也。”众所周知,齐强鲁弱,早在春秋初年就已定局。鲁国国君将如此重要的边防工作交予臧氏,其在鲁国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测当时“臧邑”及其治下的景象。臧僖伯受封臧邑后,仍在国都曲阜生活,参与鲁国朝政,同时派遣家臣出任邑宰,赴臧邑进行管理,处理采邑内的各项事务。邑宰定期向臧僖伯汇报采邑内各方面情况,并经其同意后向鲁国上缴摊派之贡赋,同时为僖伯一族提供生活所需。左

12、氏谓:“卿大夫得世禄,不得世位,父为大夫死,子得食其故采,而有贤才则复升父故位。故传曰:官有世功,则有官族。”周礼夏官司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当时所有的诸侯国,每三年考核一次他们的卿、大夫、士的任职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升降他们的爵位和俸禄。臧僖伯去世后,臧哀伯登上鲁国政坛,按例应世袭臧邑,但史料并未有确切记载。至于臧武仲的防邑是否世袭了臧僖伯的臧邑也未有史料记载,在此不敢妄加推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纵观春秋时代,作为鲁国世卿大族,臧氏家族的影响不可小觑。臧僖伯谏观鱼,臧哀伯谏纳郜鼎,两位臧氏先辈已然奠定了臧氏家族忠直敢谏、学识渊博的家风。严格的宗法制度和家族教育,又使得他们所奠定的家风能够很好地延续下去。当时周朝的内史听说了臧哀伯的事情后,预言:“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此后,臧文仲、臧宣叔及臧武仲等重臣先后登上鲁国政治舞台,其文治武功在鲁国及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在春秋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臧氏家族成员一直世居要职,家族势力获得了不断发展,终成名门望族,为历史的前进和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