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传说中的生态观念研究 Summary:黎族为海南岛原住民,其民族文学数量多、传播广,在海南民间文学中兼具历史性与代表性黎族传说中的主要生态观念是:(一)崇拜自然;(二)追求生态和谐;(三)喜爱自然;(四)反抗自然侵袭;(五)合理改造自然;(六)保护自然以上六种生态观念,在黎区乃至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启示人们需要尊重自然、重寻自然之美、适度索取、明确保护自然之责任,方能更好地进行生态建设,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Key:海南黎族;传说;生态观念:I207.7 :A:2095-6916(2020)24-0026-03本文的“传说”特指民間文学的传说,即古来流传于群众间的一种口头文学;“生态观念”,即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环境中的生物以及人类与生物彼此联系的思想认知本文以《黎族民间故事大集》 《黎族民间故事选》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海南卷》中所载的161则黎族传说为文本对象,将其中的主要生态观念总结如下:一、崇拜自然早期黎族生产力低,黎民被动亲和于自然,寄期望于自然力量,自然崇拜应运而生该生态观念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一)自然力量黎族传说中的自然力量主要通过自然灾害体现,如《翁汪的来历》中,自然灾害为神仙战胜敌人的法宝;如《翠花姑娘与五指山》《台风的传说》中,怪物制造的灾害有超强破坏力;如《白发瀑布》《“隆闺”的由来》中,自然灾害为自然、神对违反道德、不尊重自然或神灵的黎人的重罚。
二)宗教色彩黎族传说中的黎人常把自然视为人格化的神、鬼或妖精,并祈求它们原谅或帮助,以满足自身的物质、精神需求;或在对鬼、妖精的痛恨与恐惧中敬畏自然1.将自然物视为神黎族文化具有鬼神不分的原始性,然立足于黎族传说内容仍可区分黎人眼中的神仙外貌干净出众,内心正直善良关于天文崇拜,星星被视为七仙女或天女星姑、雷被视为雷公等,如有《雷劈主峰》《万泉河》《七仙岭嬉水节》《叫号鸟》而动物崇拜,如鹿的崇拜,善良的鹿实为神仙,与人类成婚,如《鹿回头》《鹿回头村》《鹿回头与鹿母湾》;如鸟类崇拜,鸟被视为神仙拯救苍生,如《七指岭地区三月三》关于植物崇拜,《圆圆的椰子》中有神椰,《槟榔树的传说》中有南方玉帝之子化身的槟榔树,有《浅啦嘎》中神骨化身的竹林其他常见自然物崇拜,如《土地公庙为什么这么小》和《土地公庙的传说》中的土地公,《千龙仙洞》中的山神,《鹿回头与鹿母湾》中的水神,《丹雅公主》中的山花神2.将自然物视为鬼黎人眼中的鬼强大、神秘,若得罪他们,便会受灾祸惩罚,但被视为鬼的自然物无善恶之界,因此黎民会在敬畏中祈求原谅明确为鬼的自然物,如《丹雅公主》中,明写的水鬼、沙鬼、石鬼等鬼;另外则为名称上混淆鬼神,实则为“鬼”的“神”,如《白发瀑布》中青面獠牙、自私恶劣的“水神”,又如《七月十四神鬼节》中,需黎人祭献供品才愿放回黎族母子的“山神”。
3.将自然物视为妖黎人眼中的妖精凶狠恶劣,对其既多怀反抗之心,又不得不敬畏其强大自然力如此心态,在描写台风精的《台风的传说》、描写老鹰精的《勇敢的帕托》和《杀老鹰精与三月三节》等中皆有体现变形,即文学中生物、非生物及鬼神原有类种的变化早期黎人的地位及力量与大多自然物相比呈现弱势,于是在自然崇拜产生了三种变形:(1)祈求强大之变形此类变形中,黎人将期望寄托于自身崇拜的更强大的自然物,渴望拥有更强之力,没有变为特定自然物的诉求如《望老岭》中,阿雅无力救回被财主抓走的母亲,便哭成山压死财主复仇2)向往特质之变形此类变形中,黎人对自然物所拥有的特殊表示羡慕与崇拜,便根据自身需求产生变为特定自然物的诉求该变形常以鸟类为对象受虐待、压榨、束缚的黎人需鸟类的飞翔专长以获得自由,于是在《拜出变工共》《布谷鸟》《甘工鸟》《不幸的甘工》《甘工鸟的由来》等中,黎人化而为鸟,实现自由之愿3)遭遇危机之变形面对死亡时,黎人常根据逃生需要,选择特定专长的自然物作为变形对象,以满足绝处逢生的渴望,如在《哥喂鸟》《温水湖》中,黎人被逼悬崖走投无路,最后化鸟逃离二、追求生态和谐生态和谐即生态机制和谐人与自然共筑整体,双方在博弈中共存,共同实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该生态观念下的人类将自然视为伙伴、学习对象;依赖自然,适度向自然索取;变形为自然物,融入自然一)伙伴关系黎族传说中,黎人认为人与自然应共生共荣、相伴相助、互不侵犯,伙伴关系主要有:1.挚友即建立在长期相伴基础上具有深厚情谊的伙伴黎人最常见的挚友为狗,在《丹雅公主》《后母变水蜞》《拜出变工共》《叟叭山》《黎族人不吃狗肉》等中,黎人与狗长期相伴,狗也对黎人不离不弃其他挚友,如有《织筒裙的传说》中的黄莺,《鸡为何叫劳哥哥好》中的鸡,在《鹿回头与鹿母湾》中的动物们,《叫号鸟》中的星星等,黎人愿帮忙、分享心事,它们也能与黎人共情、为黎人解忧2.盟友指订立盟约的伙伴黎族传说中,即使盟友为强大、令人恐惧的动物,黎人也认为相互尊重便可和谐相处,甚至认为有些外表骇人的动物实有善良之心如《麻雀的传说》中,老人与蛇达成协议,将三女儿许配给它,而蛇也善待老人一家,婚后疼爱三女儿;《黎族打猎杀鸡摆祭》中,姐弟被抛弃,熊与山猪提供帮助3.援友援友,即在一方有难时热心献上帮助的朋友黎族传说中的援友常为鸟类,如《藤桥溪》中,鹩哥鸟指路相助;《布谷鸟》《山兰稻种》《纹面的传说》中,鸟类带来种子,解决黎人粮食问题4.战友即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朋友。
黎族传说中,人与动物同为正义而战支持正义的动植物,有的在英雄遇难时挺身相助,如《温水湖》中的金雀鸟、槟榔树、草等,《李德裕在黎寨》中的蜜蜂、大蛇;有的引导英雄推翻恶势力,如《黎武称王》中的鱼、鸟;有的则为烈士下葬,如《流奶岭》中的鸟雀虫蚁,《鱼鳞洲》中的鲤鱼、老龟,《五指山的传说》中的熊、豹、山猪等5.知音即才华上相互欣赏的朋友在《黎族染蜡的来历》《纹面的传说》《刺脸》《登山赛》《千龙仙洞》《吹天萧》中,对音乐的喜爱使人与动物相聚;在《甘工鸟的由来》中,婀甘的山歌吸引鸟,舞姿吸引云,织的黎锦吸引蝴蝶1)学习对象黎人亲近、尊重自然,从自然中获得启发而进步,体现了追求生态和谐的观念黎族传说中黎人主要向自然学习:技能多为求生技能,主要为山兰稻种植的学习如《丹雅公主》中,丹雅公主失手打落谷种,雨后便习得山兰稻种植方法;在《布谷鸟》中,黎人偶然接到鸟类掉落的山兰稻种,在将其种下、浇水后学会了种植,而后通过布谷鸟鸣叫时间学会何时播种其他求生技能,如《青青和红红》中,青青偶见石头相撞,便学会取火;《七叶一枝花》中,阿强向蛇学习疗毒之法多为孝的学习,如《悔呀鸟》《啼母鸟》《七月十五鬼节》中,动物间的亲情启发不孝子改过自新;另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学习,如《黎族过海先民》中,大雁的持之以恒启发王亚远,他便坚持走到了海南岛。
2)物质依赖黎族传说中的追求生态和谐还体现于适度索取自然物质以求生存,“适度”保证了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最常见的为对自然物质的依赖,如《温水湖》《七叶一枝花》中,黎人借植物疗伤治病;在《叫号鸟》中,黎人通过原始采集解决饮食问题;在《黎族染蜡的来历》中,黎人采集大青叶制成衣物染料;在《将军试剑峰》《昌化知县的传说》中,战士们向自然索取以满足食物与武器需求而有的黎族传说则是以过度索取的悲剧结果为警告,从而反衬“适度”的重要性,凸显了追求生态和谐的观念,如《瘦岭》中,恶人为寻金马挖空半座山,最后山崩,恶人死,富饶肥岭变为萧条瘦岭3)变形此类变形无特殊目的或对特定能力的需求,人变形为自然物融入自然,体现了生态和谐该变形主要有:超脱生命之变形该变形是黎人为化解英雄牺牲之痛、对死亡之恐惧并使英雄的精神、品德永留于世而描写的变形对象为动植物的,有《布谷鸟》 《椰子的由来》 《英雄花》 《胶蜜果》等;其他变形对象,如山,有《流奶岭》 《七女峰与风魔岭》等;如石,有《落笔洞》《姆鸡礁》等惩罚之变形即违背伦理道德或约定的人将受惩罚而变形为自然物,此类变形多解释某自然物产生之因因为违背黎族伦理道德而受惩罚变形之人,在《哭刀鸟》《叫号鸟》《麻雀的传说》《后母变水蜞》《翁汪的来历》《猴子屁股为什么红》等中皆有体现;因违约而受惩罚的较少,有《白发瀑布》中的黑发姑娘。
三、喜爱自然即黎人喜爱感官或蕴意上能使人联想到美好事物而心生愉悦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主要由以下方式体现:(一)自然审美人类具有自然审美,会本能审视某物是否有美感、能否带来享受之感,对自然亦是如此而从黎族传说的字里行间,可见黎人对美的自然之喜爱黎族传说中,有的描写自然美景,如《丹雅公主》中:“远处是望不到边的高山峻岭,进处山上百花吐艳,野果飘香,成群的猴子正在树上……”[1]62《黎族过海先民》中:“……宝岛一派好风光,远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近处是绿油油的野生植物,河里是成群的游鱼……他爱上宝岛了[1]177有的描写自然物之美,如《鹿回头与鹿母湾》中描写花:“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花,红的……十分好看[1]93在《織筒裙的传说》中描写彩虹:“七仙岭上空七色彩虹光辉夺目[1]194有的描写人物主动追随美好自然,直接体现了黎人喜爱自然的生态观念,如鹿回头母题的传说如《鹿回头》《鹿回头村》等二)比喻黎族传说中的修辞手法多为比喻,黎人用喻本和自然喻体间的共同特征做比附,多次将人世美好与自然相联系,体现了黎人对自然之喜爱比喻多见于山歌部分,如《饿死岭》:“星星和月亮在一起,彩云和山峰在一起,蜜蜂和花儿在一起,妹哎——哥和你永远在一起。
[1]128如《丹雅公主》:“高山点火不怕风,大海行舟不怕龙,爱情就是纯青火……”[1]115如《藤桥溪》:“溪水流去不流回,说话出口水难收[1]68四、反抗自然侵袭黎族传说中,黎人尊重、崇拜、喜爱自然但受自然侵袭时,他们会:(一)防守即勇敢应对自然侵袭,但呈防守状态如《丹雅公主》中的丹雅公主,受到自然侵袭后,勇敢应对、忍受折磨,用勇气吓走了自然侵袭者;又如《七女峰与风魔岭》中的牺牲的父女们,他们造岭并坚定地站在风口防守风魔二)反击即奋起反击自然侵袭者,呈进攻状态,有两类:1.独立反击即凭借人类自身力量反击有人攻以智,如 《亚龙湾》中智取毒汁涂于箭的猎人,《蚊子的来历》中智取干柴点燃后扔入洞、以树叶为扇的色开,《俄娘洞与黎族三月三》中藏毒箭偷袭的俄娘;有人攻以武,如《刺脸》中救下女孩的百发百中的猎人文中黎人对反击者的崇拜体现了反抗自然侵袭的生态观念2.借力反击即结合超自然力才得以反击如《勇敢的帕托》中,帕托借土地爷、海王之力才杀死老鹰精; 《杀老鹰精与三月三节》中,打实借宝剑才杀死老鹰精;《台风的传说》中,兄弟借仙人神箭才射伤台风精五、合理改造自然改造,指改变与创造前文“物质依赖”仅是向自然適当索取,而改造自然在前者的基础上以人类智慧与技能改变自然,甚至进行自然上的创造。
黎人改造自然的动机主要有:(一)生理需求食物需求为人类基础生理需求,早期黎人满足该需求的生产方式除了前文“物质依赖”中的采集、渔捞,便是狩猎与种植关于狩猎,黎族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多为改变自然的猎人,如《鹿回头》《纹面的传说》《刺脸》《叮咚琴》《峨港村过小年风俗由来》《亚龙湾》等,对猎人的英雄崇拜,反映了黎人对合理改造自然的推崇关于种植,《槟榔果》《椰子的由来》等是黎人为纪念烈士种植特定植物,改变了自然;《黎族三月三节》《布谷鸟》《山兰稻种》《纹面的传说》《丹雅公主》《东坡教黎民用牛耕田》中的稻种,是黎人建立了新的小型生态系统,进行了自然创造黎人改变自然、崇拜先进种植技术,体现了合理改造自然的生态观念其他改造,如《七仙岭》中的始祖那跃用鞭子追赶石头造岭挡风,黎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