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387774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窦玉霞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让中职语文课堂与时代相融合,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创新,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心得,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探索,与广大同行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关 键 词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G712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21)44-0168-02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以辅助教学成

2、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合理树立信息化教育理念,适当应用科学信息技术,能够使中职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助推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要让课堂与时代相融合,对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谋求语文课堂的发展,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教法单一,课堂设计刻板首先,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但部分中职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不注重课堂互动,以

3、“把知识讲出来”作为教学方法,学生缺乏课堂的融入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的吸收消化程度不高,这就导致课堂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状况。其次,部分语文教师只是了解到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并没有深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是更倾向于随波逐流地改进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教学设计过于刻板,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不仅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产生偏差,阻碍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二)部分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部分学生眼里,语文学习是无比枯燥、缺乏趣味的,不必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语文学习,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或者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定位为“满足日常交

4、流”即可,认为语文的深入学习是用不到、不必要的。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语文学习的目标仅仅是不挂科就行,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将不具备语文深入学习的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此外,从初中语文过渡到中职语文,学习难度和强度明显增强,有两个特点:(1)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管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是古诗文赏析,都不是可以速成的。(2)中职语文的深度和广度比初中有明显的加强,仅仅依靠课本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扩充知识面。这导致缺乏学习耐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在短时间看不到能力的提高,对学习语文过程中面临

5、的困难感到畏惧,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三)学生缺乏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教师通过建立课堂目标、设计课堂板块,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形成语文思维。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只是通过“背”来进行学习,通过“猜”来进行判断,在文章的理解上没有形成清晰的架构,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乐趣。这表现在文言文中无法捕捉到Key、在写作时把握不到核心主题导致跑題、在阅读时发现不了中心句,学生缺乏对整体的把握和对细节的捕捉。这不仅导致学生觉得语文难学、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对语文学习产生烦躁情绪,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6、。(四)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了上课效率,同时减少了粉尘的吸入,对师生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但是,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的现象,即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比重失衡,失去了教学方式创新的初衷。部分教师从网络上下载课件直接应用于课堂,并没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导致课件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教学倾向性产生偏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一)丰富课堂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语文课

7、堂不能只依托课本,而是要基于课本、高于课本,这一点在中职语文课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课本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让课堂内容具有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地利于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体会。此外,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互通,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书一黑板”的知识封闭性,有助于实现城乡学生享受同等水平教育的目标。通过互联网的普及

8、,不同地区的教师可借助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能够下载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二)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文章意境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凭空的想象变成具体的體会,将书本上的文字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感官体验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和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岳阳楼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时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融入实际场景中进行体会和感悟,理解文章的意境,体味作者在晴天和雨天时所流露出的不一样的情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9、,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及素养的途径。(三)创新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将信息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思维从课本走出去,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语文的魅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大赛等,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这些节目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令人动容的经历,学生可以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内容。同时,通过这些文化类节目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

10、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知。(四)加强师生互动,落实以生为本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感,丧失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堂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傅雷家书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信”的理解,谈谈自己写信、收信时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互联网+”背景下,注重中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创造出宽松的求知环境,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11、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对于相同的知识内容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同时,不同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方向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对学生差异性的认可,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实际课堂中的地位,尊重其在知识探索过程中的选择。教师需要建立更为包容的思维意识,不能将自身的理解强加给每一个学生。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其实际的教学过程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具体的教学目标更为关注学生素质的正确成长,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学生有独特的创新思维、独特的意识理念,而这些思维意识是我国实现创新社会的重要基础。三、结语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堂结合起来,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但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切不可过度依赖,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Reference:1孟德腾,黄芙菊,刘彦宏.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8(6).2徐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战略发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Z1).编辑 鲁翠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