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区域曝光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区域曝光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 域 曝 光 法区域系统第一部分 什么是区域系统 拉尔斯耶尔博格 区域系统理论是由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创立的。他有很好的观察区分光线得能力,可以在光线最好的时候综合利用他的技术和诀窍,拍出最好的作品。 但是,安塞尔亚当斯并不赞成“滥用”他的区域系统理论,许多人误解了他的理论,甚至被吹的神乎其神。作为一个老人,他比一般人想的更远。他作为一个摄影家比作一个教师更能胜任,其第一本关于区域系统的书使人很难去理解实践,而最后出版的书如The Negative和The Print就好得多了。 区域系统其实很简单 区域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很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它的科学基础早在19世纪40年代
2、安塞尔亚当斯和福雷德阿切尔所建立的方法之前就被人们所知了。费尔迪南德赫特和魏罗德力费尔德在19世纪末研究出了光敏材料的曝光和冲洗的方法。他们成功的揭示了光敏材料的H&D曲线图。这种曲线如今还在感光度测定学中应用。 艺术还是科学 在理解区域系统理论中,部分困难来自于艺术和科学的矛盾。摄影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还是两者皆有?如果只是一门艺术的话,许多人将很难把握它。如果认为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话,理解它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就变的容易了。这一认识并不影响摄影的艺术性,相反却可以提高人们的创作才能。当人们在拍摄前确实能够预见到拍摄的结果,就可以利用所有的摄影手段来拍出一个艺术作品。 目视,曝光和冲洗
3、区域系统理论主要是基于三个因素:目视观察,曝光控制和反差控制。每个因素对安塞尔亚当斯都是非常重要的。 目视观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种在拍摄前就能够预测最终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不管他是否使用区域系统理论。 曝光控制是关键之处。人们既要掌握如何用好手中的设备,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来使底片获得最好的细节。只有通过曝光,人们才能控制影调的再现。 反差是由冲印和相纸的反差度来控制的。正是反差控制才能决定照片的明亮区域的白度和黑暗区域的黑度。应该学会使用一个合适的显影时间来获得所需要的反差。 难点 目测,曝光和反差控制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容易使人困惑的却是安塞尔
4、亚当斯用于曝光和反差控制的一些术语如: V 区 或III 区曝光、N-2或N+1显影。这些我们放在后面讨论。现在先把精力集中到几个基本的要求。 亮度水平 一个常见的错误认识是:拍摄同一被摄体时只使用一种曝光组合。事实是,被摄物的反射光会影响到曝光,对同一被摄体,曝光组合会有很大的变化。最暗的细节反射的光线要比白色细节反射的光线要少的多。通常,我们每次拍摄时都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曝光组合。同一被摄体上的亮度水平差别很大。有时可以从阴暗处的黑色到阳光下的白色。因此,曝光值的选择实际上是现场光(阳光下和阴暗处)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综合结果。 测量图片的反差很容易。最好按照曝光值从最暗到最亮逐级测量。每个级
5、差都是亮度的倍数。从1/125秒到1/250秒是一个曝光级差,从f5.6到f8也是一个曝光级差。从被摄体的最暗到最亮处,我们可以计算出有几个级差。通常这取决于现场光条件,一般情况下有7个级差。晴天的阳光可以给出较大的反差级数,而阴晦灰暗的天气只能给出很小的反差级数。通常的反差级数大约是在5级到9级之间。 上图: 9级反差加黑白 中图:7级反差加黑白 下图:5级反差加黑白 胶片曝光范围 摄影胶片是反作用于曝光量的。当胶片被显影时,胶片黑度是与曝光量成比例增加的。强的曝光(阳光下的白色表面)意味着在显影后的底片上的浓黑。而弱的曝光(阴暗处的黑色表面)在底片上只有一点点浅影。 然而,底片也有其自身的
6、限制。对于弱到一定程度的曝光胶片就没有反应,而对于过于强烈的曝光胶片也不可能进一步增黑。也就是说,曝光既不能过弱也不能过强。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的那一部分的曝光。我们称其为胶片的宽容度。黑白负片的曝光宽容度可以达到15级,远远高于一般被摄体的亮度级差。 黑白负片的曝光宽容度可达15级 理想的曝光 当胶片被置入相机准备曝光时,我们必须要保证所有被摄物体的曝光值都要落在胶片的曝光宽容度内。如果我们用过少的曝光(光圈过小或快门速度过快),被摄体的暗部将超出胶片曝光宽容度之外,这个现象被称作欠曝。如果曝光过多(光圈过大或快门速度过慢),被摄体的亮部将超出胶片曝光宽容度之外,这个现象被称作过
7、曝,此时被摄体亮部的反差就消失了。 在两级欠曝的情况下,被摄体上两级暗部层次被损失了。 最好的结果是在不损失暗部层次的基础上使用尽可能少的曝光。方法是测量被摄体的最暗部,并选用合适的光圈和速度,使曝光最接近欠曝的临界值。 理想的曝光是把被摄体除黑色以外的所有色调,置于胶片宽容度的最左侧。 尽量选取最少曝光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长期积累的大量经验。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和尽可能快的快门速度,在洗印时再缩短曝光时间。最终得到一张颗粒度极细的底片(负片的亮部比暗部颗粒度要细)。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印相纸的动态特性 拍摄的最终目的是在印相纸上制作出照片。印相纸的局部变黑形成了图象。原则上,印相纸的动态特性越
8、宽,就能得到越好的效果。所谓动态特性宽,就是印相纸可以把影象的最暗部反映出全黑,而影象的最亮部反映出全白,也就是印相纸有足够的能力来再现影响的细节。亚当斯的优势之一就是他知道应该使用哪种印相纸。所以他总是使用最好的纸来印放作品。 最好的印相纸的动态特性应能再现六个曝光级数以上 印相纸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密度计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用曝光级数表示。能够达到6个曝光级数的印相纸就很好了。如果与实际被摄体比较,就会发现相纸几乎可以再现其全部细节,即使有损失也是微乎其微(被摄体的最大亮度差一般只有7级)。如果使用的相纸的动态特性只有4级,则影象的细节只能去适应相纸的能力。对于有些影象而言,这似乎不成问题。但是
9、对于从纯黑到纯白的具有多级灰度的影象而言,动态特性较窄的相纸就不能给出很好的视觉效果。 应该强调的是使用区域系统理论并非总是要制作这种照片。我们的目的是要学习怎样拍摄我们想要得到的照片,而不是要得到每一个影调细节,也不是想让每一张照片看起来又软又灰。 曝光控制暗部 这是一句老的格言,很多人都听过不止一次。它的意思是使用能够再现物体暗部细节的最少曝光,使之最接近胶片欠曝的临界点。如果欠曝太多,暗部的层次就被损失成为曝光不足。在决定曝光时,我们还要确定暗部的多少细节应被保留。因此, 曝光控制暗部。 显影控制亮部 这是另一句非常有用的格言。显影时间越长,反差就越大,黑白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在洗印照片时
10、,如果暗部曝光正确的话,亮部则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显影时间较长,亮部区域则较亮,显影时间较短,亮部区域则较暗。因此, 显影控制亮部。 双重控制 所谓双重控制,就是指对亮部和暗部的控制。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事情就变的容易了。一个物体是由从黑到白的不同影调构成的。为了制作出具有丰富影调的照片,就必须知道如何去控制影调。此时,所要做的就是去调整影像的最暗部位和最亮部位,其他影调就自然而然的各就其位了。为了控制暗部影调,就要学会如何用照相机(校准好你的设备)和胶卷进行准确的曝光,以保证被摄体的最暗部在胶片上体现。然后,选择一个显影时间来控制反差,以保证被摄体的最亮部位的影调显现在相纸上。双重
11、控制就是对曝光和显影的控制,实际上是很简单的。 区域系统第二部分 曝光 拉尔斯耶尔博格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讲述了区域系统的基本原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准备再多讲一点基本原理,然后再把他们用于实践。 相机中的测光装置总是倾向于把所测对象看作是标准灰色,即使被摄体原本是黑色或者白色。 设计师在设计相机中的测光表时,并不能予知相机要对着什么被摄体拍摄。也不知被摄体的亮度如何。只能按照被摄体表面反射的光线强度去设计。因此,相机的测光表只能给出被摄体表面的曝光读数。 左图是对着黑色摄影包的背后测光,再将读数减少两级曝光,照片基本体现出摄影包的黑色。中图的白色表面是将测光读数增加2.5级曝光来还原白色
12、。 总是灰色 这里我们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即相机中的测光表总是假定被测表面是灰色的。按照测光表给出的曝光读数进行曝光,就会把被摄体拍摄出中性灰色。 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在相机中装上黑白胶卷,出去对着单色表面的一些物体进行拍摄。这些物体最好从黑到白都有,单一色彩的彩色表面也可以。拍摄时完全按照相机测光读数进行曝光。按照正常条件显影后,使用同样的曝光时间和同样的相纸印制照片。最后的结果是,每张照片都是几乎同样的影调。 人为地控制影调 由于测光表总是有把被摄体影调变成中性灰的倾向,我们就要考虑怎样可以改变照片的影调,使用的办法就是修正曝光。如果测光表告诉我们使用f8和1/125秒,我们就可以使用f
13、8和1/500秒使影调变暗两级。1/500秒比1/125秒快了两级,胶片就被减少曝光两级,因此照片就暗了两级。同样,也可以通过增加曝光的方法使影调变白。 练相机中装入黑白胶卷。出去拍摄一些单色表面。只是这次要修正曝光。例如:拍摄暗色表面时要减少两级曝光,拍摄亮色表面时要增加两到三级曝光。灰色表面则按照测光表读数曝光。按正常条件显影,用普通相纸对所有底片按同样曝光时间制作。曝光时间应选择使拍摄灰色物体的底片能够制作出灰色的照片。这样,其他底片就能够自动体现出被摄体的原有影调。 太平洋马德依拉岛的小教堂。没有窗户。反差极大。左图使用平均测光的方法曝光,门后的细节全都损失了。右边的照片是修正测光表读
14、数拍摄的结果,暗部的细节被保留下来。照片的反差通过减少显影时间而降低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去控制照片的影调,我们就可以用任何一种影调来表现被摄物。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修正曝光来获得正确的影调。 制作一个综合曝光标尺 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当改变一级曝光时影象究竟变亮(变暗)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做一个曝光实验来建一套照片的影调标尺。 练习:把标准灰卡置于室外均匀受光。把装好黑白胶卷的相机对准灰卡,焦距调到无穷远。使用相机测光表或手持测光表测光。按照测光表读数先减少四级开始曝光。即:如果测光表读数为f8,1/125秒,则把相机置于f11,1/1000秒, 拍摄第一张。然后增加一级曝光(f8,1/1
15、000秒)拍摄第二张。如此下去直到拍摄完9张底片,也就是说,你已经从减4级曝光到加4级曝光都做了。按照正常标准显影,使用你常用的标准相纸和相同的曝光时间对九张底片分别印放。如果印放工艺正确,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从黑到白并具有7级不同灰色影调的曝光标尺。 使用这一灰阶标尺,无论拍摄什么对象,都可以很容易的选择一个曝光组合。不管拍摄对象是黑色、灰色还是白色都是一样的。灰阶标尺和测光表同时使用,就可以把被摄体表面拍成你所希望的任何影调。需要你做的就是向合适的方向调整曝光参数,增加曝光就可以得到比中性灰更亮的影调,减少曝光就可以得到比中性灰更暗的影调。 欠曝光 比测光值减少3.5级曝光,就达到了欠曝的极限。减少3.5级以上,底片就成为透明的,洗出的照片就成为全黑。对这一欠曝极限要倍加注意。最好把被摄体的细节的曝光置于欠曝极限以上。 欠曝光的临界点位于测光表读数(箭头位置)以下3 1/2级的位置上 了解了这一原理后,就可以容易的把握黑白胶片的正确曝光。面对被摄体,首先确定最暗的部位并测定那里的曝光值。然后确定一个实际的曝光值使这一部位的曝光刚好在欠曝极限以上。由于测光表总是有使被测部位在最终照片上变灰的倾向,而我们又不希望被摄体的最暗部位成为灰色,而希望其成为黑色。这样就需要对测光值进行修正。灰阶标尺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应该减少几级曝光。如果两级就够了的话,那么对于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