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29362874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为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特制定本制度。1. 手术部位切口定义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1) 清洁切口指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2) 清洁-污染切口指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3) 污染切口指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4) 感染切口指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

2、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2. 诊断标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1)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4)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n、m度烧伤创面。(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

3、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白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白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4)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3)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

4、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1)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在手术当日进行,需要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5、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医院统一购进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扩大消毒范围。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1h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6)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内明示的外科手卫生步骤进行外科手卫生。7)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2)手术中1)保证手术间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间正压通气,保

6、持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无效腔。6)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7)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1500ml的

7、,手术中应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遵循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3)手术后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围手术期抗菌药

8、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

9、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患者。2)清洁一污染手术(II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m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污秽-感染手术(IV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

10、考虑。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和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4)头抱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昔类。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戒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

11、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6)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喳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喳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给药方法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污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喳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h开始给药。2)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h。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h,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h。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h,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