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293571270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泼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刚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特别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终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

2、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局部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学问。 二、新授学问: 第一局部: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局部,自主学习。(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

3、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很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效劳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

4、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_ (三)沟通展现,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着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严寒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分、土壤肥沃、气候相宜)在比拟中我们发觉,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影

5、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进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现:有利于聚落形成和进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进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沟通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

6、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终教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亲密,表达了当地的文化习俗。 三、拓展延长: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

7、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当爱护还是撤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索这个问题。(爱护or撤除)(爱护,并且在爱护的根底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长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看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稳固: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异;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8、课堂总结。 2022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2 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问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缘由,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9、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缘由? (地球是个不透亮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耀,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索: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

10、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2022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3 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外形、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

11、、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确实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观看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 分钟。 教具:地球仪、经纬仪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地 球(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唯恐你对地球还

12、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日,我们就先来熟识一下地球的一些状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外形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答复) 地球外形是:球体 。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 结合经纬仪答复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外表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解释的详细数字答复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

13、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章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异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外表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肯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 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局部组成

14、? 地球仪由底座 、固定架 、球体 、地轴 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四周,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知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精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需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