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非遗角度看平武白马文化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15KB
约17页
文档ID:293342266
从非遗角度看平武白马文化_第1页
1/17

从非遗角度看平武白马文化平武是白马文化重镇白马是划归藏族支系的族群,生 活在中国西部横断山脉岷山东端摩天岭两侧,有自己的 语言,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主要分布于四川平武、九 寨沟和甘肃文县下面,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拈取 六方面论说平武白马文化[1],以飨读者生活习俗白马人的族群特征鲜明地表达在服饰上,视觉冲击力强, 待解密码多男女头上插着白鸡羽毛的“沙年帽”就很 别致,盘形圆顶荷叶边,俗称“盘盘帽”,以白色羊毛擀 毡制作,饰以蓝、红、黑色丝带,工艺讲究,目前已列 入省级非遗名录据村民讲,该帽还有实用功能,一是 上山打猎或打柴、干农活时可用来舀水喝;二是旧了不再 戴后,可割成两半,裁作鞋垫帽顶插的白鸡羽毛有其 神奇传说和神圣意义白马人敬奉白鸡,村民屋顶上多 塑有一只昂首挺胸的白鸡帽上羽毛插戴有讲究,男人 充分尊重艺术与民俗的血肉关联也必不可少留得青山 在,不怕没柴烧”,留住了白马文化的根,才能在此基础 上运用“双创”思维推出更多、更新、更美的文化产品族群信仰白马人相信万物有灵,以日、月、水、火、山、石、树 为崇拜对象各村寨有自己的神山,有相关祭祀,一般 无寺庙白马路最有名的神山是被称为“白马老爷”者。

它是白马十八寨总山神,在白马人心目中享有至上地位, 白马语称为“叶西纳蒙二神山位于平武白马乡羊洞河与 火溪河交汇处关于“白马老爷”,民间有神奇的传说 隔白马河与“白马老爷”相对,还有山名“霞古假设绰曼”, 即地母神,那是“叶西纳蒙”的配偶每年农历四月十 八、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白马人要祭祀“白马老爷”, 每隔三年还要在春节期间举行大祭遇重大节日,或遭 逢天灾,也要敬神以祈平安在“白马老爷”神山前, 过去建有川主庙,后来被洪水冲毁,现在建有白马文化 广场;但如2020年10月我们实地所见,广场在同年8月 洪灾中被巨大体量的泥石流覆盖白马人拜山神,举行 隆重的祭山会,透露出依山而居的他们希望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的意识,从中表达出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迄今仍有积极意义白马人信奉民间宗教职业者“白莫”,学文化须拜之为师 “白莫”是父子相传,传男不传女,出师典礼隆重他 们并不脱离农业生产,没有庙宇或专业集会处,平时也 各自居家当白莫不仅会念经,而且会祭神、放鬼(含 驱鬼)、叫魂、禳灾、卜卦、咒仇以及主持婚礼、丧葬等, 优者可以升级为“劳北”(或译音“劳摆”“勒贝”)老 年有学问的劳北,又称“白该”(或译音“白盖”)。

白马 人生产劳动、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要请 其诵经做法事局部村寨曾有喇嘛庙,如扒昔加、祥述 加,但1935年毁后未再建,各类祭祀仍以请白莫为主, 一般不请喇嘛(富裕人家有请喇嘛的,同时仍须请白莫) 白莫的仪式性活动深深地扎根在白马人的生产、生活中, 对他们的口头文学、传统艺术、思想道德、风俗习惯有 深入骨髓的影响非遗工程“白马跳曹盖”的国家级代 表性传承人格格,是伊瓦岱惹村人,1966年出生于白该 世家,随父习经文,1984年出师成为白莫,又经过多年 学习实践,精通经书、敬神、撵鬼、驱邪、镇神、葬礼, 2000年后成为白该,主持每年正月的“跳曹盖”活动口头文学中的白鸡传说,反映着白马人独特的信仰扒 昔加是白马乡亚者造祖村最有特色的古寨之一,依山傍 水,环境美丽走进扒昔加寨,便可看到,家家屋顶上 都塑有高高站立的白公鸡根据民间传说,白马人的祖 先本是氐族,因长期受欺压而奋起对抗交战之初,他 们打了胜仗后来,朝廷与头人谈判,设下圈套,使很 多氐人惨遭杀害当时,有个名叫戒鲁的氐人半夜挣脱 枷锁,杀死看守后逃跑戒鲁又饥又渴,昏倒在路边 一只白公鸡引颈长鸣,惊醒了昏睡中的戒鲁他闻声后 连忙爬起,趁着星夜赶回家乡,给同胞们报了信,才使 得这个民族免遭灭绝。

白马人认为报警的白公鸡是神灵 的化身,拯救了他们全族为了铭记救命之恩,白马人 把白公鸡高高地敬塑在屋顶,奉为民族的吉祥物和守护 神他们将白鸡的羽毛插在沙烝帽上,也意在表示对白 鸡的崇敬白马人亦尊狗根据神话传说,白马人曾遭 遇洪水,灾后是狗每日对天哀嚎不止洛拉界武”(老 天爷)可怜这生灵,给了它几粒茶麦种子狗舍不得吃, 将养麦种了下来从此以后,白马人才有了法麦因此, 白马人对带来粮食的狗尊敬有加,平时不得随便打狗, 禁吃狗肉狗死之后,白马人要把狗挂在树上实行风葬, 还要烧一个大馍馍挂在狗的脖子上,以表示对狗的尊敬 无论关于鸡还是狗的口头文学,都从万物有灵的民间信 仰中透露出白马人是感恩的民族平武白马人有种种禁忌,如:禁止在神山、神树、神林 旁大小便,否那么会被神捉弄病死;任何人不得从神柜前横 过,要取东西那么直接向前,取后退走,不得绕行,以免 得罪神灵;任何人不得跨越火塘或敲打火塘中的三脚架, 不能在火塘边吵架或说不吉利的话,不得在火塘上方挂 衣服,那会得罪火神;不得从客人面前横穿而过,不得在 老人面前说脏话、跷二郎腿,否那么被视为没家教;不得随 意走过主人坐地之位,假设这样做会被视为对主人的蔑视; 家中来了客人,主人不得扫地,否那么会被视为赶客走;进 别人家屋时,要主动向主人打招呼,否那么是没礼貌;饮食 习俗方面,忌讳用手抓饭吃,因那行为不礼貌;忌讳把坂 粒掉在地上,否那么将遭雷劈;忌讳小孩饭碗里留剩坂,凡 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禁忌,有好些至今仍不失为良 规善俗客观地讲,“信仰”在学术上是一个中性词,今 天国家政府口号不也讲“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么 作为人类生活积淀的信仰民俗中,蕴涵着不少对个体、 群体、地方、社会、国家有益的东西明白这点,就不 要停留在过去那种极“左”的思维陷阱中,不要一谈“民 间信仰”“信仰民俗”就紧张得要命,不问青红皂白地将 其归入“封建迷信”,扫地出门白马人的族群信仰中, 保存着诸多对今天的乡村治理、社会教化、人际和谐、家庭团结、品格修养、个体成长等可利用、借鉴的积极 因素;关键是要看管理者、执政者怎么去发现和开掘,如 何在与今天国家政府的大政方针沟通、接轨中发挥好乡 风乡俗的作用节会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人的节会不少,年 节是按农历计算的春节最喜庆、隆重,从大年三十至 正月十五,天天有特定的礼仪活动其一是按本民族方 式进行各种祭祀;二是烹制各种本民族的风味特色美食, 供聚会的亲朋族友品尝;三是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娱乐活动歌舞在春节期间最密集,婚礼亦多在春节前 后举行大年三十,全家聚集祭祀白马众神,吃团年代 夜晚,家人围坐火塘,老年人唱起祖辈传下来的酒歌, 通宵喝酒、唱歌、跳舞。

正月初一,各家在门前点燃一 堆柴火祭神,然后去河边、泉边“背新水”,第一个舀到 水的叫抢到了 “头水”白马人认为,此时的水最圣洁, 谁家得到第一桶水就会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新水”背 回后,要举行“贡水”仪式,呼唤神名、祖先名并舀水 洒向四方,以示请祖先、神灵先尝“新水”,接着用“新 水”洗脸,又将“新水”烧开后泡茶或兑酒而饮,以求 来年祛病增福、健康吉祥早假前以馍敬狗,感谢狗带 来粮食种子的救命之恩春节期间要请白莫念经,祈求 禾丰年旺、人畜平安初二“跳曹盖”,人们手举火把, 驱鬼除邪正月十五“过大年”,大家汇集到寨前院坝, 点燃篝火,跳起圆圆舞,尽情欢乐一年到头,崇拜大自然的白马人有许多祭祀的日子,也 是喜庆的日子二月初二,春耕来临,各家各户要牵牛 试耕,取出火塘内柴灰撒在房前屋后的墙上和地边的树 枝上,驱虫辟邪这天要请白莫念经,杀羊祭山神农 历三月十五,举办山寨歌会村民们服饰华丽,表演传 统的山歌对唱、猫猫舞、大刀舞、圆圆舞、丰收舞等, 还有跳曹盖、体育竞技夜幕降临,院坝中垒起干柴, 点燃篝火,人们手拉着手,饮酒歌舞,尽情狂欢,彻夜 不眠四月二十,各寨敬山神人们在本寨山顶捆扎草 丛,手持刀、矛、弓箭,以示守卫及祈保来年粮丰畜旺、 人吉家安。

杀猪宰羊,集体祭祀白马老祖然后,寨中 点燃篝火,男女老少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十月十五, 收割了庄稼,全寨举行祭神庆祝活动,歌舞表达丰收之 美好心情拜山会,山寨歌会,都是白马文化的集中展 示场依山而居的白马人特别崇拜山神,每个寨子祭祀 的山神是小山梁子,白马老爷即“叶西纳蒙”那么是统领 白马十八寨的总山神,也是白马人共奉的对象四月十 八、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按例祭祀“叶西纳蒙”,拜山会场面壮观白马民歌自有特色,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山 寨歌会亦成为白马文化的代表之一节会类非遗与地方、民族、国家、社会有紧密联系,具 有综合性和全民性,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在于凝聚族群情 感、增进族际交往、传承族群文化、活跃族群生活、增 强族群自信、开展地方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彰显地方 名声等惟其如此,“振兴传统节日”成为当今中国的国 策,由国务院发文倡导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无不高 度重视传统节会的传承和保护,也无不重视节会资源的 挖掘和利用2020年洪灾后,经历巨大灾难的白马人需 要重拾民族自信心,节会类非遗尤其不可忽视当今时 代,如何从白马人丰富多彩的节会(如拜山会、山寨歌 会等)中选取亮点以着力打造适应于当代审美需求的作 品和产品,值得多动脑筋。

村落文化走进平武山谷中白马村寨,首先落入眼帘的是白马建筑 特色的民居白马人聚族而居,数十家为一寨子,建筑 依山面水,寨名多以“加”(或译音“家”)相称,如我 们所去的“祥述加” “扒昔加”“厄里加”等传统白马 民居俗称“土墙板屋”,就地取材,摞原木为房,劈木板 作瓦,用老藤捆绑而成在空间布局上,房有三层,上 层供神灵和堆放粮食等;中层是正屋,为全家人活动起居 场所,正中是神柜,柜前尺许有火塘,吃坂、娶亲、会 客均在正屋进行;底层用木柱做成架空层,用于饲养猪、 牛、羊等家畜,堆放柴草正屋内,东墙是神龛,屋之 正中开有天窗,用来采光通风,做饭排烟白马民居造 型在平面上大致呈长方形,东西向,大门开在西面,屋为人字形两面坡式,前门通常正对河流,无后门,整 体结构呈外紧内松的喇叭状在材料使用上,白马建筑 由泥土、石材、木材、竹及藤组成泥土用来做房屋的 墙料,石料主要用来堆砌地基和加固墙体下部,木材通 常选取松木、杉木,用来建造承重的木立柱和用以铺设 木质墙体、地板从前房梁、房架用野藤捆绑,不用铁 钉房顶上盖木板,两端用大石块压住以防被风吹翻, 当地人称这种房子为“木楞子传统的白马民居,或建 在地势较高的半山腰,或选址在较低的沿河地带,房屋 与山水融为一体,环境美好。

白马十八寨”是不可多得 的村落文化资源,也是平武白马文化的重要标志白马人的村落传统格局,包括建筑、院坝、巷道、农田 山林、水系等要素,形成山林——建筑——农田——河 流的完整空间模式如今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单 的亚者造组村,是白马村寨的典型之一村落位于山脚 夺补河谷,两个村寨相互独立,由村道相连、耕地间隔, 村寨内部建筑紧密亚者造祖村共5个寨子,共同特点 都是沿着夺补河两侧分散开来,因为“水”是村落选址 的重要因素按照传统说法,这是个风水宝地,在这儿 修房建屋,前有溪水湍流,后有大山庇护从对传统村 落立档调查的材料梳理可见,该村落格局完整且保存较 好,白马民居建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 产工程如跳曹盖、圆圆舞、剪纸技艺、口头文学、白马 民歌、神山祭祀、沙年帽制作、花腰带编织、乡村坝坝 宴等均有较好保存诸如此类,都说明该村落的白马文 化从物质到非物质都有代表意义有鉴于此,亚者造组 村以及木座乡民族村作为平武白马村寨的代表得到了四 川推荐和国家重视,2016年和2017年相继被住建部、财 政部等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名单,得到国家层面 保护资金的资助着眼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意在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归根结底为的是 留住本土本民族的文化根脉。

村寨是白马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村落涉及非遗所讲的 群体文化空间游客来到民族地区,走进民族村寨,首 先映入眼帘的是建筑民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