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93325897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 (17040070)张水利张水利 副教授副教授 Email: zhang_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第三章第三章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一、气一、气二、血二、血三、津液三、津液四、气血津液间的关系四、气血津液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 1 掌握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气、血的生理掌握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气、血的生理 功能;气与血的关系。功能;气与血的关系。2 2 熟悉气、血、津液的生成;气的分类;血的运熟悉气、血、津液的生成;气的分类;血的运 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2、3 3 了解气的运动基本形式;津液的生理功能,津了解气的运动基本形式;津液的生理功能,津 与液的区别;气与津液;血液与津液的关系。与液的区别;气与津液;血液与津液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第一节第一节 气气气的概念气的概念气的生成、运动气的生成、运动气的功能气的功能气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功能气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一、人体之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气的基本概念气的基本概念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气是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 气一元论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

3、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形体、机能、精神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二、二、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气的生成(一)生成之源(一)生成之源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肾肾藏精肺肺主呼吸脾脾胃运化人体之气人体之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1、肾为生之根2、脾胃为生气之源3、肺为生气之主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二)相关脏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一)一)气的运动气的运动 1 1、气机气机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2 2、气的运动形式气的运动形式 升、降、出、入升、降、出、入 人体的生命

4、活动是脏腑升降出入运动的表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脏腑升降出入运动的表现。 脏腑气机升降的特点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脏腑气机升降的特点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脏腑气机升降中以肺脾肾为重要,特别是肾。脏腑气机升降中以肺脾肾为重要,特别是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气的运动失调气的运动失调气滞: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气脱: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气闭

5、:气内结于内,不能外出。脏腑气机失调脏腑气机失调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3、气运动的意义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二)气化1、气化的概念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2、气化的形式新陈代谢;物质和能量转化(三)气化和气机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A.A.元气元气B.B.宗气宗气C.C.卫气卫气D.D.营气营气 五、五、气的分类气的分类气的分类气的分类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

6、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A.A.元气元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功能的作用,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B.B.宗气宗气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C.C.卫气卫气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汗液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抗御外邪。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抗御外邪

7、。D.D.营气营气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五、人体五、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一)(一) 推动和调控作用推动和调控作用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 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 (生理病理)(生理病理)(二)(二) 温煦和凉润作用温煦和凉润作用 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体温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体温 的相对恒定;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生理病理)的相对恒定;

8、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生理病理)(三)(三) 防御作用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生理病理)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生理病理)(四)固摄作用(四)固摄作用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如血、津液 等。(生理病理)等。(生理病理)(五)中介作用(五)中介作用 脏腑之间依赖气相互联系脏腑之间依赖气相互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血的概念血的概念血的生成、运行血的生成、运行血的生理功能血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一、血的基本概念 循行脉内富有营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9、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二、血的生成二、血的生成营气营气津液津液精髓精髓肾所藏之精肾所藏之精脾胃运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三、血的运行三、血的运行(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气的推动与固摄气的推动与固摄 ,温煦与凉润协调平衡是主要因素,温煦与凉润协调平衡是主要因素(二)相关脏腑功能(二)相关脏腑功能全身各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心、肺、肝、脾四脏。全身各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心、肺、肝、脾四脏。 血液要充盈血液要充盈脉道要完整通畅脉道要完整通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血的循行

10、血的循行血血脉管脉管推动推动心心主主肺肺宣宣肝肝疏疏藏藏脾脾摄摄脉管脉管气气固摄固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四四 血的生理功能血的生理功能一、濡养一、濡养 二、化神二、化神面色面色肌肉肌肉皮肤皮肤神志活动神志活动(血者,神气也)(血者,神气也) 1.1.面色红润面色红润 2.2.肌肉丰满壮实肌肉丰满壮实 3.3.肌肤毛发光滑肌肤毛发光滑 4.4.甚至活动正常甚至活动正常毛发毛发血的濡养功能血的濡养功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血的功能血的功能失调失调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肢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或活

11、。或惊悸,失眠,多梦或烦躁,惊悸,失眠,多梦或烦躁,恍惚,甚至昏迷等。恍惚,甚至昏迷等。面色萎黄面色萎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第三节第三节 津液津液津液的概念津液的概念津液的生成津液的生成津液的输布、排泄津液的输布、排泄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津液津液津津液液病理:病理:伤津和脱液伤津和脱液性质较

12、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渗注于血脉,起皮肤、肌肉和孔窍,并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滋润作用。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二、津液的代谢二、津液的代谢(一)津液的生成(一)津液的生成素问素问. .经脉别论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

13、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脾脾游溢精气游溢精气别浊别浊分清分清大便大便A.A.脾胃运化脾胃运化B.B.小肠主液小肠主液C.C.大肠主津大肠主津水谷水谷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水谷水谷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脾脾游溢精气游溢精气别浊别浊分清分清D.大便大便肺肺肾肾三焦三焦全身全身膀胱膀胱C.尿尿A.汗、汗、B.呼气呼气肝肝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三、津液的功能三、津液的功能(一)滋润濡养(一)滋润濡养(二)充养血脉(二)充养血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第

14、四节第四节 气血津液间的关系气血津液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气对血气对血A.A.气能生血气能生血B.B.气能行血气能行血C.C.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血对气血对气A.A.血能生气血能生气B.B.血能载气血能载气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血虚时,补血补气;血虚时,补血补气;血瘀时,活血行气血瘀时,活血行气气虚出血时,补气止血气虚出血时,补气止血病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病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二、

15、气与津液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气对津液气对津液A.A.气能生津气能生津B.B.气能行津气能行津C.C.气能摄津气能摄津津液对气津液对气津能载气津能载气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津液不足时,滋阴补气;津液不足时,滋阴补气;水液停滞时,利水行气水液停滞时,利水行气气虚津气虚津液流失时,补气固津液流失时,补气固津病理:津液大量丢失时,气随津脱病理:津液大量丢失时,气随津脱“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来源相同来源相同相互化生相互化生血血津液津液失血过多血血 液液渗入津津 液液(津液亏损)(津液亏损)脉内脉内脉外脉外失血失血过多过多导致导致津液津液亏损亏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气血津液液 思考题思考题 1 1气的来源有哪几方面?气的来源有哪几方面?2 2试述宗气的组成、分布和功能。试述宗气的组成、分布和功能。3 3试述血的生理功能。试述血的生理功能。4.4.血是怎样生成的血是怎样生成的? ?5 5. .试述津液的生理功能。试述津液的生理功能。6 6. .简述气与血的关系。简述气与血的关系。7.7.试述血与津液的关系。试述血与津液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