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293316711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6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教师用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 一、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注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1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人们对春去的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答案】1拟人手法。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遗憾?夏天的树木,浓密葱郁,不也一样让人欢欣。

2、表达了诗人的豪放、乐观、豁达之情。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依据“ 节物相催各自新 ”可知,使用拟人修辞,把季节人格化。表达对 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故答案为

3、: 拟人手法。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繁华似锦( 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 ,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故答案为: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遗憾?夏天的树木,浓密葱郁,不也一样让人欢欣。表达了诗人的豪放、乐观、豁达之情。 3古诗赏析 喜雨 雨夜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 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 夜灯儿女说丰年 南宋项安世 夜窗疏雨不堪听, 独坐寒斋万感生。

4、 今夜故人江上宿, 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牸(z):母牛。漉:滤 这两首写“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的情感对比。 喜雨直接揭示了诗人喜悦的情感,再加上“笑摘园蔬“说丰年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喜悦的情感;雨夜中“不堪听”“独坐寒斋等词语能看出诗人的悲凉和孤寂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 故答案为: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

5、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寂之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所谓知人论世。 4古诗阅读 兰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 【答案】(1)君子;伪文人

6、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分析】 (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

7、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 故答案为:君子 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

8、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古诗赏析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鲈鱼脍(kui):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鲈鱼鲶的美味,辞官回乡。 本诗和下列哪首诗歌都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贾生才调更无伦

9、。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答案】本诗和贾生都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 秋下荆门中,最后一句反用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说明了作者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贾生的最后一句,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手法鉴赏。根据题干给出的“卒章显志”的手法的定义, 秋下荆门后两句离家游历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舌之欲,而是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表明自己和辞职归乡的张翰志愿不一样。作者远离家乡,要去剡中,那里有名山,有自己仰慕的古代政治家的遗迹,在名山中可以结交名流,树立自己的声誉,可求得积极用世的机会,表现了作

10、者乐观豪迈、昂扬向上的情感。是卒章显志的手法。 贾生一诗表面上看,诗人是在讽刺汉文帝的昏庸。实际上,李商隐并非不知汉文帝是有感而发而问及贾谊的,还算不得沉溺鬼神,更不是断言他不以天下苍生为念,更何况历史上的汉文帝还是一个颇有远见的君主。李商隐的真正意图是托古讽今,托物言志,借前朝旧事寓现实感慨。 故答案为:本诗和贾生都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 秋下荆门中,最后一句反用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说明了作者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贾生的最后一句,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古诗鉴赏要注意: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句;抓住意象特点;

11、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古诗赏析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景定境 诗歌中的 、 等暗示时节,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一字着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字用得好,李白将愁绪寄予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7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云。 一景定境 诗歌中清澈的江水、连绵的山峰等灵动而又含情,使画面更为美妙。 一字着情 “日暮蒹葭空水云”中, 。 【答案】6杨花;子规 7“空”字用得好,既营造了一种旷远而孤寂的意境,也反映

12、出友人离开后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杨花”子规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故答案为: 1、杨花 2、子规 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 诗人首先化用

13、诗经风兼葭中蒹葭苍苍的诗意,表达一种友人远去、 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然后再用一“空”字 ,借以营造一种旷远而孤寂的意境, 空是空旷之意,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友人离开后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 故答案为: “空”字用得好,既营造了一种旷远而孤寂的意境,也反映出友人离开后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送人之松江 乙别董大二首(其一)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 暮烟微雨过松江。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曛:昏暗, 这两首

14、都是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 甲诗 乙诗 【答案】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 ;通过劝慰朋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把握。 送人之松江 首句借景物渲染离愁,”萧瑟西风”渲染了离别的凄凉; 尾句漠漠暮烟、蒙蒙微雨中一直目送着孤独的友人悠悠远去,凝聚并深化了离别的凄楚愁苦。 别董大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故答案为: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

15、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通过劝慰朋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阅读鉴赏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

16、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9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10结合黄河颂 ,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 ,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人手。) 【答案】9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0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11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12两首诗歌都是以物喻人, 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诗歌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