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背景下的名校办分校的实践研究 秦洪明问题的提出为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名校办分校”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北京市朝阳区开始大胆尝试引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就是朝阳区引进清华附中合作办学的成果经过八年多的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其前身是朝阳区一所区级示范校——新源里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前,初一新生只招到4个班,承办后的第一年,学校招生数量即增加到了6个班,第二年再增加到8个班截止到2019年1月,学校已经分设“新源里、新源西里、柳芳、三元桥、小学部”五个校区,共有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班78个,教职工300余人,学生2300余人作为一所十二年学制的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在秉承清华传统、借力优质资源、创新学校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办学成就贏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树立了“名校办分校”的成功典范本研究试图尝试探索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教育均衡化背景下,在众多“名校办分校”的实践探索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赢得社会广泛尊重和认可的?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回答,这也是诸多名校在办分校的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是当清华附中的文化遇到新源里中学的文化时,二者如何融合成适应学校发展的新文化?二是面对新变化,学校师生们如何适应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三是学校如何借力清华附中的优质资源?四是学校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自主发展之路?这些问题既能帮助我们梳理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办学经验,也能为我们在教育均衡化背景下探索“名校办分校”的办学模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参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学校战略发展布局——共同愿景的建立 清华附中在“名校办分校”的探索过程中,承担着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承担社会责任三大使命而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成立成为清华附中辐射优质教育资源、落实北京市教育均衡政策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制定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发展战略,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景,开创学校发展的新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依据学校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十年发展规划,明确办学定位第一个五年(2010-2015)的办学目标,即“朝阳一流,北京知名”,第二个五年(2015-2020)目标是“北京一流,全国知名”朝阳一流,主要是指学校育人能力强,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市级示范校的中等水平,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高,美术特色初步形成且在北京有一定的影响力。
北京一流,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被教育界同行广泛知晓并认同,学校的课程结构在北京教育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社会满意度高,美术特色和排球特色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重塑校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建立 学校沿用了清华大学的八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了使清华校训更加符合学校特点,更加具体化,更加便于学生、教师理解,学校开启“重塑校训”工作通过校务会、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深刻听取意见,学校最终提出了“自信、坚强、认真、宽容”的校训诠释,同时将“自信、坚强、认真、宽容”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学校将校训重塑工作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强化“明德启智、修己树人”的教风和修身理念;同时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学科德育制度;通过将校训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增加感悟以“重塑校训”工作为契机,加深了师生对于清华大学校训的理解,建立了大家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建设了“体现清华文化,弘扬清华精神”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学校管理新格局 清华附中对本部的管理原则是充分信任、充分放权、充分支持、充分发挥,严格规范,自主管理。
这样一种开放包容的原则使得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拥有了一支积极进取、高效有力的管理团队,进而构建起了学校管理新格局学校首先通过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各部门管理办法、明确各岗位职责、梳理各项工作规程等规范了各部门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学校校长由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担任,执行校长由作为本部派出的特级教师的笔者担任为了强化学校各校区分管领导的职能,进一步实行扁平化管理,即以校区为主,职、权、责、利相对统一,学校把校级副职分派到各校区负责具体工作,强化校办公室的职能这样既能破解条块之间的推诿问题,又强化了各校区主管的责任创新品牌特色——优质教育资源的沉淀与优化 清华附中具有优良的“美术和体育”教育资源和传统,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也传承和发展了美术和排球特色为了沉淀与优化清华附中的优质资源,打造品牌,学校从多方面入手创建美术与排球特色例如,依托课题研究推动特色项目,学校通过“以美育为先导,创建全面育人的美术特色学校”的课题开始了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借力清华附中美术、排球资源建构专业课教学体系,整合文化课教材,精选专业课教学内容;依托北京市美术特色班项目和排球体育特长班项目,面向全市招生,保证生源质量;邀请强大的师资团队学生专业训练等。
2014年学校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实验基地学校,毕业生均考入全国重点艺术院校而学校排球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先后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优化“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以学生发展指导”为突破点的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与探索 学校确立了以“育人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将育人目标定位为:为学生健康、快乐、自强、厚德的人生奠基学校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设计能力,为此以“学生发展指导”为突破点,通过“学校生涯指导课程及工作机制建设项目”研究与实践,将生涯理念植入学校育人目标,围绕育人目标进行生涯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提升全体教师生涯指导意识与能力,切实落实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研发校本生涯课程建设方案,构建学校生涯课程体系;服务学生的选课、选考、选专业等生涯决策,提高学生选择能力,发展学生积极的生涯信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以“魔方课程”为代表的多元课程体系——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课程体系是基于“坚持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培养、尽显学生特长”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
学校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同时根据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又将课程分为三层即“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力图建立层次性、综合性、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和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严格按照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多门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特色课程,一方面延伸、拓展、补充了国家课程,并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形成多个课程群,每一个课程有独立的课程设计,不同的课程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承载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学校构建出了“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这样面向不同(能力与兴趣水平)层级的学生的层次化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中部的“魔方课程”体系魔方课程吸取了清华附中本部课程的精髓,传承了清华文化的特色清华附中的课程是六面棱锥体结构,六面代表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每一面分三层,第一层代表基础类课程,第二层代表拓展类课程,第三层代表研究类课程,而魔方课程既体现了清华一体校课程一脉传承的文化特色,又进行了创新,课程更丰富,组合更灵活。
课程结构示意图如下:魔方课程体系关于基础类课程,俯视图如下:关于拓展提升类课程,俯视图结构如下:关于研究类课程,俯视图结构如下:魔方的中间,是规划课程从下至上依次是学习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课程清华一体化资源的利用——探索名校资源的共享与共育 “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格局的形成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清华一体化资源例如,每年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总结研讨会是清华附中各分校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本部领导与分校干部一起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也有许多共同学习与合作的机会,例如每年的新教师培训都是在清华附大家庭中进行此外,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每年都会共同在清华大学东运动场举办一体化学校运动会、奥森校区体育文化节、首都体育馆冰上舞台剧等大型活动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正是利用清华一体化资源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品牌,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树立阳光自信的清朝人形象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的建设——多渠道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对于“名校办分校”而言,除了依靠本部的教师力量外,还需要探索自主培养的路径,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始终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把好入口關:招聘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几年中,学校招聘了120多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招聘的毕业生中,有中科院的博士、清华大学硕士、北师大硕士以及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经过培养与锻炼,这些教师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二是借助清华附中本部资源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依托清华附中本部资源开展工作,组织教师参加本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与本部教师一道开展“同步备课”“同课异构”等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互帮互学,师(附中教师)徒(朝阳学校)帮带;组织教师到附中进行教学研修等通过本部教师的带动与指导,教师开阔了眼界,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平与能力三是为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校努力提供各种平台锻炼教师成长比如,组织特级教师讲坛,邀请特级教师走进课堂,指导教研活动与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教研组长论坛,促进教研组建设;开展青年教师片段课比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提升此外学校还通过校内各级公开课等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影响力。
学校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例如积极参与清华一体化学校培训项目,增进一体化学校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及阶段总结展示会”等大型会议,提升教师影响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如朝阳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增强教师施教水平三位一体的支持与保障——多种合力促发展 “名校办分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各种力量的支持对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而言,学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朝阳区政府、朝阳区教委、清华附中的各种支持在朝阳区政府、朝阳区教委等上级单位的支持下,学校得到了政策上的扶持,在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校园环境得到了美化,形成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校园环境学校依托清华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有了附中本部的支持,学校的软件建设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正是在朝阳区政府、朝阳区教委、清华附中的支持下,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了保障,学校处于快速、稳定的发展之中成果的主要内容打下清华烙印,学校走向自主发展 通过打造共同的愿景和文化价值观,学校完成了平稳过渡,在稳中求变、变中发展的过程中,借助清华附中优质资源,借力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资源,在秉承传统的过程中创新发展,逐步探索出了符合朝阳区域教育特色、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自主发展之路。
目前,学校基本完成了学校战略布局,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教育、教学内涵得到了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良的教师团队,建设了“体现清华文化,弘扬清华精神”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朝阳区文化建设的“窗口校”以生为本”,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快速提升2018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