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2976509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科学第5单元月球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1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2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3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4、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5、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带回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6、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2、)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但只是停留在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7、我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有( )( )8、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9、月球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二、判断题。1、月球表面上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许多环形山。(v)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v)3、月球的引力相当于地球引力的6倍。 ( x )4、由于没有大气,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即使在白天也可以见到星星;由于没有大气,月球上没有晨昏蒙影的现象,白昼和夜晚都是突然降临的。(v

3、 )5、由于没有大气,就无法保住水分。即使在月面岩石中,也没有发现水分。没有大气和水分,月球上空就没有云雾,更无雨雪。(v )6、由于没有大气和水分,月球上温度变化剧烈。(v )7、由于没有大气和水,也就没有生命,月球上一片荒凉,死气沉沉。(v )三、选择题1、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C)A、月晕B、月食C、月相2、月球有圆缺变化,两次月圆之间相隔的时间是(A )A农历一个月。C。农历两个月。D。农历半个月。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 A )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A杨利伟B、费俊龙C、聂海胜4、年9月24日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执行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的宇

4、航员是( B)A杨利伟B、翟志刚C、聂海胜5.月球围绕地球( A)公转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四,在空格里写出看到的月相的日期 (农历 ) (农历 ) (农历 ) (农历 )附送:2022年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课题:祖国啊,我属于你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幻灯机 教学方法: 引

5、导、点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如一只雄鸡挺立着。她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发展迅猛。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作家挥笔写下了许多赞美她的诗篇。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祖国的新体诗祖国啊,我属于你。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介绍祖国的资料?1、介绍祖国的面积、山河、历史、发展前景等。2、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首诗是一首新体诗。所谓新体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旧体诗主要指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三、初读

6、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2、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把诗句读准、读通,注意诗韵 律和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八节,首尾二节大体相同,中间部分作者尽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再读诗句,质疑解疑1、朗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共同解决。2、学生质疑,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浩瀚无涯、温馨、巍巍耸立、姹紫嫣红、绚丽、博大、永不疲倦五、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他们的朗读就会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美、音律美之中。六、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朗读诗歌方面去谈。 批

7、注课 时 教 案课题:祖国啊,我属于你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幻灯机 教学方法:引导、品味感悟教学过程:一、 朗读课文,导入新课。二、 合作交流,理解内容。1、第一节、第八节: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第一节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第八节则总领全文,深化了情感。2、第二至七节:作者尽情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节;把祖国比做“大海”

8、和“高山”,把“我”比做“鱼儿”和“小鸟”;第三节:把祖国比做“花园”和“天空”,把“我”比做“蜜蜂”和“彩云”;第四节:写“我”看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发展的迅猛;第五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第六节:把祖国比做“大树”和“长河”,把“我”比做“绿叶”和“浪花”;第七节:把“我”比做“春雨”和“火苗”。三、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由“浩瀚无涯的大海”、“巍巍耸立的高山”可体会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由“姹紫嫣红的花园”、“朝霞绚丽的天空”可体会到祖国的风景优美;由

9、“历史的画卷”可体会到祖国历史的悠久;由“飞船的呼啸”可体会到祖国发展的迅猛。(2)在诗中,作者分别把祖国比做“大海”、“高山”、“花园”、“天空”、“大树”、“长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至七节,在朗读中感悟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美、风景优美、发展迅猛等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1、祖国幅员辽阔、山河雄壮、发展迅猛,使作者也忍不住要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配乐朗读)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练习背诵。五、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1

10、 祖国啊,我属于你祖国我” 大海、高山鱼儿、小鸟 花园、天空蜜蜂、彩云 大树、长河绿叶、浪花春雨、火苗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江山如此多娇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第一部分内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第一部分。教学用具:录音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我国哪两位画家之手吗?是谁在这幅巨画上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手书呢?2、今天,我们学习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让我们一起走

11、进课文,了解这幅大型国画的创作过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1)认读生字:崭 竣 傅 估 郭 沫 括 审 稿(2)认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1、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本文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2、同桌交流: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创作巨画的经过?这部分的前后各写了什么?3、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接受了创作大型国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傅抱石和关山月这两位画家创作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经过。第三部

12、分(第19自然段):介绍这幅国画的价值。(可引导学生依据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进作批注的习惯。)四、小组交流自学成果,交流过程中,要求各小组长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五、质疑解疑学生质疑,有些问题学生之间能解决的就直接解决,有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六、合作探究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乍暖还寒”。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1)“神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接受的是一项“神圣”的任务?(2)接受任务后,两位画家的心情怎样?(3)“忐忑不安”

13、是什么意思?两位画家为什么会忐忑不安?七、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 江山如此多娇 第 2 课时 总序第 4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2、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方法:引导感悟、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投影出示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学生欣赏。2、教师导入:同学们,如此气势恢弘的巨型国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吧!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3-18自然段。2、分小组讨论:(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是怎么样的?(3)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过程中,两位画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3、全班交流汇报。(出示幻灯)(1)这一部分记叙了画家傅抱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