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解忧****铺 文档编号:292823272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细菌视紫红质(bR)是嗜盐杆菌细胞膜上一种光能驱动的H+跨膜运输蛋白,经由bR形成的H+浓度梯度用于驱动ATP合成等活动(如图1所示),合成的ATP可用于同化CO2。利用破碎的嗜盐杆菌细胞膜构建囊泡模型并对其进行光诱导,囊泡外溶液pH变化如下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R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B. 图示Na+、K+的转运及H+在bR处的转运均为逆浓度梯度运输C. 嗜盐杆菌为自养生物,合成ATP所需能量直接来源于光能D. 光照时嗜盐杆菌细胞质基质内pH值上升,停止光照后胞外H+浓度低于胞内【

2、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提供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一些光能自养型的微生物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场所不是叶绿体。2、由题意及图1可知,视紫红质是光能驱动的运输H+的载体,H+通过视紫红质运出质膜为主动运输。【详解】A、嗜盐杆菌是原核细胞生物,无内质网、高尔基体,A错误;B、图示Na+、K+的转运由H+浓度梯度驱动H+转运蛋白转运,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H+在bR处的转运由光能驱动,也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B正确;C、由图1可知,嗜盐菌细胞膜上的视紫红质能吸收光能,但ATP的合成由H+浓度梯度驱动的,不是直接由光能驱

3、动,C错误;D、由图2可知,光照时H+通过视紫红质运出质膜,可导致嗜盐杆菌细胞质基质内H+浓度降低,pH值上升,停止光照后胞外H+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浓度降低,但不会低于胞内的H+浓度,D错误。故选B。2. 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无活性BiP-PERK复合物发生解离,形成游离的BiP蛋白与PERK蛋白。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一方面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另一方面促进BiP表达量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B. 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

4、内质网不能产生包裹蛋白质的囊泡C. 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D. 磷酸化的PERK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属于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详解】A、由题可知,当BiP-PERK复合物存在时,说明细胞中没有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则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折叠和加工,A正确;B、由题可知,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蛋白质被运出需要内质网形成囊泡,说明当PERK以游离状态存在时,内质网能产生包裹蛋白质

5、的囊泡,B错误;C、由题意可知,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PERK发生磷酸化,从而促进BiP表达量增加,BiP可以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促进它们重新正确折叠并运出,即提高磷酸化激酶活性可促进异常蛋白积累的内质网恢复正常,C正确;D、当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时,即内质网中的多肽链较多时,PERK解离后被磷酸化激酶催化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的PERK,抑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这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3. 在生物学实验中,下列与糖类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将淀粉与淀粉酶分别保温B. 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产生酒精时需将葡萄糖耗尽C. 探究光合产

6、物蔗糖的产生与运输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D. 制备纯净细胞膜时能用纤维素酶水解后的植物细胞作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1、在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如16O与18O,14C与12C。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但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用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2、检测酒精的产生:

7、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详解】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前,先分别将它们放在等温的水浴锅中保温,目的是避免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的酶促反应温度不是预设的值,A正确;B、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B正确;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探究光合产物蔗糖的产生与运输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C正确;D、植物细胞具有核膜和

8、众多细胞器膜,因此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不能利用植物细胞作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D。4. 液泡化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形成细胞质丝,细胞核从细胞的边缘通过细胞质丝移动到细胞中央。成膜粒出现在某些细胞质丝中,后扩展成一个平面形成成膜体并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完成细胞质分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周期性B. 成膜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有关C. 图示过程不能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D. 诱导成熟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时会出现图示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

9、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由于细胞质丝出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因此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周期性,A正确;B、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成膜体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因此成膜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有关,B正确;C、结合图示可知,细胞核均等分裂,因此图示过程能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C错误;D、全能性是指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诱导成熟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时需要经过有丝分裂、分化等过程,会出现图示

10、过程,D正确。故选C。5. 拟南芥染色体组蛋白第三亚基中的4号赖氨酸甲基化会激活开花抑制因子(FLC)基因的表达,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会导致FLC基因沉默。适宜的低温刺激会使4号赖氨酸甲基化替换为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适宜的低温处理会解除FLC的抑制作用而促进开花B. 低温通过改变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FLC基因的表达C. 拟南芥甲基化酶突变体的花期对温度的响应不同于野生型D. 组蛋白的甲基化在不改变遗传信息的情况下增加了表型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FLC是开花抑制因子,4号赖氨酸甲基化可以激活FLC基因的表达,而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

11、化会导致FLC基因沉默,从而促进开花;而低温也可促进开花。【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4号赖氨酸甲基化可以激活FLC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开花,而适宜的低温刺激会使4号赖氨酸甲基化替换为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从而使FLC基因沉默,对于开花抑制的作用解除,进而促进开花,A正确;B、据题意可知,4号、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影响FLC基因表达,该过程并未改变氨基酸序列,B错误;C、甲基化是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发生的性状改变,拟南芥甲基化酶突变体的花期对温度的响应不同于野生型,C正确;D、组蛋白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在不改变遗传信息的情况下增加了表型的多样性,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

12、B。6.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3-C上的-OH被-H替换后转化为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待测DNA片段、4种dNTP、1种32P标记的ddNTP和1种引物及其它所需材料,经扩增后获得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混合物。利用每种32P标记的ddNTP分别进行PCR后,将产物点样在变性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检测,就可以读出DNA的核苷酸序列。下图为某待测DNA片段的电泳检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CR反应体系中的热稳定DNA聚合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 连接到核苷酸链上的ddNTP因3-C上没有-OH而导致DNA延伸中断C. 该DNA片段的待

13、测碱基序列为5-TTGGCTGCAA-3D. 该PCR过程中待测DNA片段只有1条链作为模板【答案】C【解析】【分析】在合适的条件下,当DNA模板、引物及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存在时,DNA聚合酶能够催化DNA链的合成。ddNTP是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其3-C位上连的是脱氧后的羟基。在一般情况下,3-C位上-OH作为下一个dNTP连接的位点,因此失去氧原子的ddNTP不能与下一个dNTP连接,从而终止DNA链的延伸。【详解】A、PCR体系中温度可达到90以上,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催化不同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B、ddNTP为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只要ddNTP掺入

14、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的原因是3-C上不是-OH,不能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C、当ddNTP结合时,DNA合成终止,因此DNA合成链可能随机停止在任何碱基处,根据四种碱基的条带位置反向推出DNA序列。PCR扩增时,由5端向3端延伸,则根据电泳图及点样点的位置可知,该DNA片段的待测碱基序列为3-TTGGCTGCAA-5,C错误;D、该PCR过程中待测DNA片段如果有两条链做模板,四种碱基的条带位置可能会有四条,图示都少于四条,故只有1条链作为模板,与引物结合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子链沿从5端向3端方向进行延伸反应,D正确。故选C。7. 某种昆虫的翅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5、,在经常刮大风的克格伦岛上,该昆虫主要存在翅特别发达和无翅两种类型,杂合子因飞行能力一般而逐渐被淘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翅和翅特别发达分别是不利变异和有利变异B. 控制翅形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C. 昆虫后代中出现不同的翅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 该昆虫种群翅形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无翅和翅特别发达都是有利变异,A错误;B、由题意可知,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说明控制翅形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不完全显性,B错误;C、因为该种昆虫的翅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昆虫后代中出现不同的翅型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杂合子逐渐被淘汰,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8. 视杆细胞是视网膜中的一种感觉神经细胞。黑暗中,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此时K+通道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