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母亲河》.doc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292815672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母亲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母亲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母亲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母亲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母亲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母亲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母亲河》.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主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紧紧围绕“母亲河”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两篇括展阅读课文和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文以诗词、散文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及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品味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体会母亲河的迷人风采,了解中华文化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激发起热爱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长江之歌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凝练的语言,赞美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三峡之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迷人秋景。古诗二首选取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两首古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黄河的雄伟瑰丽。学生应通过对主体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

2、理解,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唤起爱国情怀。括展阅读课文黄河一一中华民族的摇篮以雄阔的视角和恢弘的历史眼光介绍了黄河的概况及其孕育的中华文明。故乡的河通过作者回忆故乡的一条小河沸河中的点点滴滴往事,感怀那难忘的童年,体会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日积月累”从描绘黄河、长江的古诗中撷取名句,丰富学生有关长江、黄河的诗词积累。“综合活动”借助朗诵会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并在搜集资料、写作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情分析】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

3、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本单元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设计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来。”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

4、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在本单元教学中,我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除此之外,我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单元总体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理解为什么称黄河、长江尾“母亲河”,体会母亲河雄伟磅礴的气势、迷人瑰丽的景色,了解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 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写字14个,积累常用词语20个。3. 理解“风

5、采、气概、磅礴、消逝、明丽、活冽、凌空、孤城”等词语在文中意思。4. 理活课文的写作脉络,初步知道什么是“横向写”,什么是“纵向写”。5. 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体会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情感的。6.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一朗诵会,在活动中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收集、整理或创作有关母亲河的作品,提高朗诵能力,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7. 根据习作要求围绕“母亲河”之一主题,自选题材进行创作,尝试运用作品中的表达方法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单元教学总体设计】通读课21、集中学习单元生字新词(结合预习单完成)2、通读单元课文,理清顺序,了解大意,练习概括段意。品读课31、品读长江之歌2、品读三峡之秋3

6、、品读古诗一首自读课21、学习黄河一中华民族的摇篮、故乡的何2、自学自主阅读丛书第三单元练习课11、讲评优化设计P14-20语文活动课2语文实践活动:朗诵会练笔讲评课2习作教学:以“母亲河”位主题,自选题材创作【单元教学预案】长江之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7、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激发情绪,初识长江1、播放长江片段,学生欣赏。2、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说一说?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一说长江之歌的写作背景。【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影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理解诗歌,走近长江1、板书课题:长江之歌2、提出目标:理解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2遍课文。注意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流畅。指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你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4、提出问题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针对句子提出解决的问题:(1)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依恋长江?(2) 长江的无穷源泉、母亲的情怀体现在哪些诗句中?5、小组合作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后的讨论、交流学习。6、学生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结合诗句理解到的内容。7、练习朗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读:品读、指读、齐读,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设计意图: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留给学生去读课文,留给学生去想问题,

9、留给学生去发言,留给学生去品读。】三、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1. 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 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设计意图:挖掘课文的重要内容,突现语言的教学,突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学有所得。课堂教学做到了简化、优化、美化减少讲析,减少提问,而是想方设法用朗读这条线把全课的教学贯穿起来。】四、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1. 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补充,课文的补白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10、,体会到母亲河的悠久历史和磅礴气势,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五、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1. 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惜,大声朗诵,试着背诵。2. 指名背诵。六、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长江之歌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活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三峡之秋【教材说明】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理

11、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交流信息,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二、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个性化修改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教学的一般

12、规律,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活思路,质疑问难,有助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在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牛、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3)下午重点写雾,写宵色的雾使峡里黄昏

13、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宵色而透明。(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是基丁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考虑,也是基丁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考虑,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

14、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五、指导朗读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2、朗读练习【设计意图: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留给学生去读课文,留给学生去想问题,留给学生去发言,留给学生去品读。】板书设计三峡之秋早晨一一橘树明丽中午长江热烈下午一一雾宵色而透明夜晚一一长江宁静峡谷神秘古诗二首【教材说明】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

15、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二、学习凉州词(一)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问,与王昌龄、崔国辅、郑盼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问,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白世流芳的显著地位。(2)补充介绍: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