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292762230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1一、积累运用(共20分)1 (一)积累(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关填在方格内。(2分)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巨型炼钢炉,无论有多少不xi()子孙,无论有多少叛臣国贼,它永远炉火烧得通红,外质一旦进入,其中的杂质就会变成一芽()青烟消失,而其中的铁质就会ducn()造成为精钢。中国文化,是充满尊严的顽强,是抵yu()外侮()的信念,是永不被摧毁的精神。(摘自南方周末2009年5月28日)填字注音2 .默写。(6分),风正一帆悬。晴空一鹤排云上,。,悠然见南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常常用来赞美不平凡的人物“鞠躬尽瘁、

2、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时的两句古诗句是:,。”.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2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A. 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B.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宣扬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

3、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大性的压制和摧残。4. (二)运用(共10分)下面是某同学的作文片段,请仔细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分)换用号:增补号:人二1删除号:调位号:LP1我没有去感受大街上车水马龙的田野风光,也没有去感受亲戚朋友相聚一起的温馨情意,这个腊八节静密得不可思议。空荡荡的房子里,孤独正在蔓延,一点点,一丝丝侵蚀着我的思念。我不敢开灯,怕灯光太白亮太空旷,怕它带给我孤独和寂寞。我宁愿在黑暗中回忆,回忆以往的腊八节,母亲那刮静的笑容;慈爱的话语和忙碌的背影。细细想来,这真的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腊八节

4、。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1分)文段在标点、语法、文意等方面还有多处错误,请选择34处在原文上加以修改。(3分)5. 下面是一首由一组名言名句组成的五言律诗,请仔细阅读,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2分)疾风知劲草,。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A(2)。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4分)材料一: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在促使气候变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生命力”很顽强,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少则50年、最长约200年都不会消失。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

5、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材料二: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国民生产总值),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用了100度电,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这些都是普通人可以做的。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你会觉得环境

6、变好了。(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杨志曾说“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请依据材料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如果班会上举行“中学生与低碳经济小论坛”,请结合材料写一段发言内容,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相关阐述,60字左右。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文,完成78题。(共5分)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受遗传影响,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均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指纹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警察在犯罪现场找到罪犯留下的指纹,而它又和某一指纹档案中的指纹相吻合,那就立刻能确定罪犯的身份了。当警探们检查一个犯罪现场的时候,幸运的话能发现肉眼可见的指纹,

7、如沾了血迹或油污后留在物件上的指纹,这样他们只需拍摄下指纹的照片就行了。但更多的时候,指纹是隐蔽或难以分辨。对这样的指纹有两种方法能将它们变得清晰可见。如果指纹是印在硬物上的,如木质或金属物件,就可以在上面洒一些极细的粉末(粉末的颜色必须与物件的颜色不同),然后用柔软的小毛刷轻轻刷几下,这样,留在物件上的粉末就能将指纹显现出来。如果指纹留在纸张、皮革等较软的物品上,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在化验室显形。常用的化学法有:碘熏法。就是使用碘晶体加热产生蒸气,它与指纹残留物产生反应后,便会出现黄棕色的指纹,然后立即拍照或用化学方法固定。7. 现在,利用一种名为“红外光谱成像”的精密技术,可在用胶带提取到

8、的指纹中找到爆炸残余、毒品以及化妆品成分,还可以凭指纹中尿素(汗液成分之一)的含量判别出嫌疑犯的性别,因为总体来说男性的汗液分泌比女性更旺盛,所以释放的尿素也更多。如果使用更为尖端的技术,甚至能分辨指纹里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这将有助于了解嫌疑犯的饮食习惯,比如是否是素食者。(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0年第2期)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关于“指纹”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肌肉所形成的纹路。B. 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不存在两片相同的雪花一样。C. 指纹是案件侦破的重要依据,警察可以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确定罪犯的身份。D. 要将隐蔽或难以分辨的指纹变

9、得清晰,常用的方法是粉末法和碘熏法。8.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A. 选文大致是按照“概念解说、提取技术、功能特点”这样的思路进行说明的。B. 选文为了更清楚地阐说“如何提取指纹”,突出运用了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例如文中的划线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C. 选文在说明指纹的功能时,只强调了它的侦破功能,而没有涉及指纹在企业经营、旅游参观等方面的管理功能。D. “红外光谱成像”的精密技术可以提取到无痕指纹以及其中的爆炸残余、毒品、化妆品、尿素与氨基酸等成分。(二)阅读钱的极点(有删改,作者:毕淑敏)一文,完成911题。(共8分)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

10、钱。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像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更不屑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人和动物在结构上实在是大同小异,从翩飞的蝴蝶到一只最小的蚂蚁,都有腹腔和眼睛。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

11、的枪头。比如理想,比如亲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很容易满足的。造物以此来制约人对物质的欲望,鼓励思想的飞翔。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大入地呕心沥血地寻找与提炼。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

12、依精神,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9.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联系上下文,简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昕断了峭做的枪头”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阐述你对末节中“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这句话的认识。(4分)(三)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1216题(共15分)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

13、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一一,嘟嘟一一,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

14、,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

15、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IT,就是想让她知道,。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选自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7期)12.“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幼时初中“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我”不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