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92759224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影像本科使用 2007年1月修订)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

2、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适用于影像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

3、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20学时,实验120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四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主編,第2版,2001年5月。第一学期 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X线、CT及MRI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4、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各种疾病应选择哪种影像学检查;讲述X线、CT及MRI的图像特点,让学生知道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二、教学要求1、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使,近况及最新进展。2、了解X线成像原理,掌握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3、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组成。4、熟悉X线的产生、特性。X线及CT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5、掌握普通X线、CT、MRI的图像特点,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6、了解数字X线、图像存挡与传输系统(PACS)及DSA的原理、临床应用等。三、教学内容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史。2、医学影像学内容。3、普通X线成像。4、数字X线成像。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6、计算机体层成像(

5、CT)。7、磁共振成像(MRI)。第二章呼吸系统一教学目的呼吸系统主要用X线检查及CT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呼吸系统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了解胸部病变的检查方法。2、熟悉胸部正侧位X线片上的解剖结构。3、掌握肺门、肺纹理及叶间裂的形态分布特点,肺叶的解剖分布。4、掌握正常胸部CT横断面解剖,重点是纵隔窗及肺窗是的各个代表层面所显示的解剖结构。5、掌握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或病变形成的原因、影像学表现、常见于哪些疾病。6、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肺转移瘤、纵隔肿瘤、肺挫裂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7、了解类

6、风湿肺、肺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肺出血、肺梗塞的影像表现。8、了解MRI在胸部的应用。三 教学内容1、检查方法。2、正常X线及CT表现。3、基本病变表现,X线及CT表现为主。4、肺部疾病诊断: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肺霉菌病、尘肺、结节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肺、肺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肺出血、肺梗塞等。5、纵隔疾病诊断:纵隔感染(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血肿、纵隔肿瘤。6、胸部外伤:骨折、肺挫裂伤、气管支气管断裂、气胸及液气胸、纵隔气肿、胸壁皮下气肿。7、胸膜及横膈病变。 第三章循环系统一、教学目的循环系统主要讲

7、X线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循环系统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掌握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2、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3、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肺血流异常和大血管异常的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4、掌握先天和后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的X线诊断。5、熟悉MRI及CT在心脏大血管中应用。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2、正常X线表现。3、基本病变表现。4、心脏、大血管疾病的X线诊断。第四章骨关节系统一、教学目的骨关节主要用X线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骨关节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的骨关节外伤和骨病进行诊

8、断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掌握骨关节的检查方法。2、掌握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及其变异。3、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定义、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4、熟悉骨折及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以及骨折愈合过程。5、掌握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软骨炎、佝偻病的X表现特点、诊断要点。6、掌握关节结核与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7、了解骨的发育与代谢。8、了解MRI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三、教学内容1、检查技术。2、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3、骨关节基本病变表现。4、疾病诊断:骨关节外伤、骨关节化脓性感染、骨关节结核、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网

9、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第二学期第五章消化系统一、教学目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及肝胆胰脾等。消化道疾病以X线钡剂检查为主,肝胰脾等实质性器官疾病以超声、CT及MRI检查为主,重点是CT及MRI,急腹症检查以腹部平片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消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熟悉消化道检查方法,了解磁共振、B超在肝胆胰脾中的应用。2、了解肝、胆、胰、脾的检查方法。2、掌握胃肠道各种基本病变的造影表现。3、掌握食道病变的X线表现。4、掌握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及胃肠道癌的X线造影表现。5、掌握良恶性胃溃疡的鉴

10、别诊断。6、了解CT、磁共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7、熟悉肝胆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应首选B超,其次CT,最后MRI)。8、熟悉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解剖(CT、MRI为主)。9、掌握肝、胆、胰、脾疾病的CT和MRI诊断。三、教学内容1、胃肠道检查技术。2、胃肠道各种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消化道疾病诊断: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憩室、食管、胃肠道癌、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大肠息肉、肠结核、先天性巨结肠、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肠套迭、肠梗阻。4、肝、胆、胰、脾的检查方法。5、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解剖。6、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肝硬化、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

11、肿)。7、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胆结石、胆道梗阻)。8、急慢性胰腺炎、胰胰癌的影像诊断。9、脾脏肿瘤、脾脏增大的影像诊断。10、腹水的CT及MRI表现。11、肝脾破裂。 第六章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一、教学目的泌尿生殖系统影像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CT及MRI等。腹膜后间隙检查疾病以超声、CT及MRI检查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泌尿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二、教学要求1、熟悉尿路造影的方法。2、熟悉肾脏、膀胱、子宫的正常CT及MRI表现。3、掌握泌尿系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正常表现。4、掌握泌尿系结石的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表

12、现。5、掌握泌尿系结核、肾癌、肾囊肿的X线及CT表现。6、熟悉膀胱癌、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的CT及MRI表现。7、了解子宫输卵管结核、输卵管积水、输卵管梗阻的造影表现。三、教学内容1、泌尿生殖系统检查方法。2、泌尿系统平片及造影表现。3、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4、下腹盆腔的正常CT及MRI表现。疾病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癌、肾囊肿、肾挫裂伤、尿路梗阻、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癌。 第七章中枢神经系统一、教学目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及脊髓,主要讲解CT检查及MRI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颅脑、脊

13、髓正常CT、MRI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教学要求1、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特别是CT及MRI检查。2、熟悉颅脑的横断面解剖及其在CT及MRI上的正常表现。3、掌握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积水的CT表现。4、掌握各种颅内基本病变的CT及MRI表现。5、掌握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6、熟悉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7、掌握椎管及脊髓的正常解剖(包括造影、CT及MRI)。8、掌握椎间盘脱出的CT诊断。9、熟悉髓内、髓外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的造影、CT及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三、教学内容1、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2、颅脑的横断面解

14、剖及其在CT及MRI上的正常表现。3、颅内病变的基本表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定位征象、定性征象、其它征象。4、颅内疾病诊断:脑肿瘤:脑内外肿瘤的判别、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感染: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5、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塞、脑裂、脑沟和脑回发育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蛛网膜囊肿、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脑萎缩。6、椎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MRI为主):椎管与脊髓的解剖、检查方法、正常脊髓造影表现、正常CT及MRI表现及椎管及脊髓病变:椎管内肿瘤、椎间盘(髓核)脱出、椎管狭窄症。 第八章面颈部(眼、耳、鼻、咽、喉)一、教学目的面颈部包括眼和眼眶、鼻和鼻窦、咽部、喉部、耳部、口腔颌面部和颈部。主要讲解X线及CT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眼、耳、鼻、咽、喉的正常X线、CT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教学要求1、掌握眼及眶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2、掌握眼及眶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3、熟悉眼及眶部X线检查位置。4、了解眼及眶部X线、CT及USG检查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影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