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292758390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深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深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深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深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深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包括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本文就当前大环境下研究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静态环境下人脸识别领域的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需要设计一个可行的网络模型,将大量的人脸训练数据集加载到网络模型中,然后进行自动训练,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识别率。把训练好的模型保存下来,那么这个模型就是一个端到端的人脸特征提取器。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需要根据训练数据集设计合理的网络结构,而且最难的关键点是超参数的调整和优化算法的设计。因此本文结合残差网络和融合网络构建了两个与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相匹配的网络模型,并通过反复调整超参数和调试优化器使其在训练集

2、上能够收敛,最终还取得较好的识别率。本文的主要研充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 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先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前向和反向传播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过渡到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如卷积层、激励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对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人工神经元是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计算单元,单个神经元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ZWiXibWTXbhw,h(x)f(z)i卷积神经网路的基本结构简单的池化过程:对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系统架构和编程模型作了一些说明,并对人脸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人脸检测、数

3、据增强、图像标准化和人脸中心损失TensorFlow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TensorFlow的编程模式系统本地模式和分布式模式示意图提出了基于改进的MyVGGNe肋MySqueezeNet网络的人脸识别。首先分析了模型VGGNet-16和SqueezeNe的网络结构及相关参数,然后本文提出将原VGGNet-16和SqueezeNe的网络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每个卷积层和激励层之间添加批归一化层,在VGGNet-1舸络末尾用1个1*1的卷积层代替三个全连接层,还增加全局平均池化层,得到新的MyVGGNet日MySqueezeNet模型,最后在LFW敬据集上分别获得94.3册日95.1%的准确率

4、。VGGNet-16网络结构框图MyVGGNe网络框图MyVGGNe络训练时LFWW试集的准确率走势图MyVGGNe络在LFW的ROCffl线图提出了基于二义树型融合网络BTreeFuseNet_v1和BTreeFuseNet_v2的人脸识别。首先对深度神经网络的优化问题和融合原理作了分析;然后结合残差学习,融入分支并行、融合和级联三种结构,采用ReLU函数、BN层、Dropout层、哈维尔方法和截断高斯函数初始化方法、Adam优化器等技巧,构建了两个层次深度为22和19的网络模型BTreeFuseNet_v1和BTreeFuseNet_v2,并详细说明了这两个网络模型的基本构成、整体架构和模型参数;最后在Facescm成据集上连续训练,同时调整网络参数,获取较好的模型,再在LFWW试集上进行人脸验证,并且分别取得94.9册日95.5%的准确率。BTreeFuseNet_v1和BTreeFuseNet_v2在LFWM据集上的ROCtt线在深度融合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二义树融合网络,并详细说明了该网络模型的基本构成、整体架构和模型参数,然后在FaceScrub数据集上训练,之后在LFW数据集上进行人脸验证,取得94.90%95.50%的准确率,实现小数据集上比较高的识别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