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292753662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制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制度如何编写、发布与管理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白上而下,希望越多、越细越好;而白下而上,那么希望越少、越简越好。对于高素质人群,少给规那么,多讲原那么;对于低素质人群,多给规那么,少讲原那么。判断制度好坏的依据,不是这个制度写得多么有文采和完整无暇,而是这个制度的执行效果符合管理要求的程度。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企业管理制度如何编写、与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制度的特点:规定性、约束隹;主要表达对于某事,我们是如何“管”的。制度告诉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制度在以约束性的东西为主的同时,可以涵盖一些标准性和标准性的内容。制度的名称一般是:XX制度、XX管理方法、XX管理规定等,根据管理范围大

2、小、管理要求的重要性,依次从选择:大的、重要的叫“XX制度”;小的、非重要的叫“XX管理规定”。标准的特点:指导性、流程性、程序性;主要表达对于某事,我们是如何“做”的。标准告诉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标准也可以在以指导性的内容为主的同时,涵盖一些标准性的内容。标准的名称一般是:XX标准、XX工作标准。标准的特点:衡量某项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的准那么,具有很强的可比较性或参考性。标准告诉人做出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标准的名称一般是:XX标准。什么样的内容占主导,就判定是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一般可作为制度与标准的附件;如果标准比较具有独立性,或需要经常变动修订时,可作为独立的文件。用于目标群

3、体参考使用(非强制性要求)的文件,是工作指引,不作为制度/标准/标准,但必要时,可作为制度附件下发。与IT系统关联严密的技术要求,一律作为标准来制订;如纯粹是技术文件的,那么不须作为制度/标准/标准来制订。制度/标准/标准出台后,各级管理人员可针对传达对象,简化、细化和明确制度/标准/标准要求(大型、跨区域、多元化企业集团存在此种情形)。例如:XX制度的实施细那么(细化、明确、分解贯彻XX制度的文件);员工须知(为了让员工更好地学习,制作的针对性更强的文件);管理手册(假设干制度按规律摘选重要内容进展的汇编类文件)。1. 目的明确。编制这个制度/标准/标准是用来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制订?通过实

4、施,希望到达什么样的目的和预期效果?适用群体指向明确。给哪些岗位使用的?适用于什么样的工作?哪些岗位必须应知应会?哪些岗位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哪些岗位那么根本不需要了解?2. 内容简捷。正文内容控制在三页以内。正文很长的,可根据需要拆分,分解成为几个文件。3. 语句简单、易懂;使用标准、书面语句。不使用很长的复句;一句说不清楚的,拆为多句;不使用歧义句子;不使用过于直白、俗俚的词语。4. 差异大、例外多的,多原那么、少规那么。5. 刚性要求高、唯一性强的,少原那么、多规那么。6. 内容涉及多个部门时,确定一个主导者,由主导者确定相关的职能,并推动制度制订。一个制度/标准/标准的标准构造: 目的:

5、说明制订该文件的主要目的; 适用范围和传达对象:说明该文件所适用的管理范围和需要知会的传达对象; 内容:描述制度/标准/标准内容; 例外:说明文件内容不能规定的例外情形; 解释:提示负责条款解释的主管部门; 引用:提示在内容中引用的其他文件; 附录:提示支持文件运行的相关内容,包括:规那么、流程图和表格等。构造平衡。每一工程下的文字篇幅不应相差太大;四级工程符号(1/1.1/1.1.1/1.1.1.1)满足制订条款的细分要求;构造类似“八股文”。1. 层次感强。按管理要求的主次规律形成构造。2. 起承转合,符合逻辑。切忌思维,前后不分,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也说不清楚。3. 提出要求。制度不是小

6、说,不是说明书,必须提出管理要求,如:应该如何,必须如何,制止如何等。4. 明确责任。什么事情由谁做;不轻易省略主语;责任要界定清楚,权限要划清楚确。5. 规定方法。怎么完成任务?采用什么方法?6. 多标准、少描述。不使用形容词、副词。需要制订制度细那么的,应该说明由谁来建立什么细那么;需要其他文件支持的,应该说明引用了什么文件;需要形成结果的,在文件中说明;结果形式(表格、模版等)作为附件;正文与流程、图表分开。正文内容具有连贯性,尽量不要插入图表。图示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但流程、指引、标准、表格等,都应该列在文件之后,作为附件。 按工作流程、程序的先后顺序来描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

7、什么”; 同时表述多个流程时,注意区分不同的流程,防止将多个流程混在一起说明; 如流程描述中需要添加约束性要求(制度内容)的,应注意与描述要求区分开来,另起一段描述。标准中各项工作的责任如何界定?当流程、程序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时,应将这些责任主体的详细责任、接口和相互关系表述清楚;当标准中的责任主体单一时,那么不须进展更详细的描述和规定。标准需要作到多“细”?属于对一项工作进展整体(系统性强、范围广、涉及岗位多)标准的文件,不必制订过细。涉及单个岗位和责任主体的详细操作要求,可在文件中提出责任人员和制订要求,作为下一级操作标准来制订与实施。属于部分、单个岗位标准的文件,可以制订得细一些,准确到每

8、一个步骤。但也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注意标准文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1. 表格化。用表格形式表达标准要求,将表格作为标准文件的主要内容。2. 类别化。标准不应是杂乱无章的,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分类列明。标准应该是可达成状态的“下限”,既“60分要求”,因此,当不能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标准尺度时,不必将标准制订得过细,以免失去参照意义。例如编号样式:XX-X-XXX释义。白左向右,XX为制订该文件的部门代码;X:为该文件的类型代码;XXX:为该文件的流水编号代码。代码规那么: XX总裁办“ZET、营运部“YY X:制度“C标准“B”标准“D。 XXX左边“X”为制订该文件的岗位代码;右边“XX为文

9、件的白然流水编号。一个文件只有唯一的一个编号;当文件需要修订时,变更该文件的版本号即可;只有当该文件废止后,原编号才能使用在其它文件上给某个详细的文件编号前,应先参考企业制度清单,根据制度清单中本部门的现有文件编号对新文件进展编号。 密级:这个制度需要加密吗?什么级别的人是不能看到的? 审批人:由何人审批?是否需要总裁批准? 主送范围:制度的应知应会群体,和群体所属的职能、部门 抄送范围:制度的一般了解群体,和群体所属的职能、部门 经办部门/经办人/2. 公文正文:制度的公文正文。公文正文依次包括以下内容: 公文名称 目的、制度名、编号版本、制订者 培训安排 制度要点 反响联系人(姓名/电子邮

10、箱) 生效日期和负责解释部门3. 附件:与正文有关的附件。包括:所的制度;该制度的一些附件等。制度正文中附件的编号与制度公文上所罗列出的附件序号是不一致的:制度正文中附件的序号是:7.1、7.2,即:但凡属于该制度的附件一律罗列出来。制度公文上罗列的附件序号规那么是:附件一:XX-X-XXXXX制度附件二:XXXX(制度的附件7.1)附件三:XXXX(制度的附件7.2)即:但凡属于该公文的附件一律罗列出来。公文拟写的根本原那么: 目的清晰;内容简洁;表达明确; 无病句、无歧义句、无错别字、无俗俚词句; 详细方法:可按照制度的公文样例拟写。制度的公文样例:关于XXXJtU度的通知为了XXXX何的

11、),XX中心(制订者)制订了XXXX度(制度名),编号XX-X-XXX版本X.X,现予以。详细安排如下:一、培训安排1. XXXX(岗位、部门或某群体)全文熟知;XXXX(岗位、部门或群体)掌握制度要点。2. XXXX(岗位)负责培训安排;培训完成时间为:XX-XX-XXB二、制度要点1. XXXX2. XXXX(制度要点,是指对该制度中重要、关键、特别要求传达对象留意的部分信息的提炼,而非制度条目的简单罗列,制度要点一般在五条之内,特殊情况可以增加)三、反响联系人XXX姓名、和电子邮箱)四、本制度(或标准、标准)与XXXX年XX月XX日生效(或之日起生效;如为修订制度,还须说明对应版本的制度

12、同时废止);由XX中心XX处负责解释。特此通知附件一:XX-X-XXXX.XXXXXX湖度附件二:作为管理人员,你的部门制度执行不力,与你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吗?对于制度的传达,除了照本宣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制度方面的缺失?如果有缺失,是否应该及时向上级报告,或者着手建立这方面的制度?在的制度当中,有白己不了解的吗?白己的部属都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制度了吗?有没有按照制度在开展工作?在促进员工学习、理解、掌握并执行公司制度的工作中,方法有没有问题?关于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状况,评估是准确的吗?当发现制度有问题,在执行中表达出不适用性,反响了吗?米取措施了吗?米取何种措施?

13、制度的传达群体(人员、岗位、部门)包括:应知应会群体:对于制度,应该熟知、应该会做的群体,包括:制度要求的直接收理者、执行者。般了解群体:对于制度,只需要进展一般性的了解的群体,包括:制度要求的关联者、参与者、涉及人员。在制度时,制度正文中的“2适用范围和传达对象”可以对传达对象做明确界定,管理者按照确定的范围定向传达、培训。制度白上而下传播时,信息渠道越长,信息漏斗现象就越严重,信息失真度就越高。管理者应该考虑怎样将一个管理要求原汁原味、不打折扣地传输到每一个员工的耳朵里。要求太复杂,不易理解不行;篇幅太长,内容太多,记不住不行;与工作结合不严密,说是一套做又是一套,也不行!保密前提下,传达

14、制度的方法:1. 电子邮件抄送。目前很多公司使用的最普遍的制度传达方法。各项制度传达都根本适用。2. 纸质文档传阅。无法配置电脑的工作岗位,使用纸质文档传阅。一般适用于基层岗位和部分一线工作岗位。使用纸质文档传阅应注意传阅时签收确认,以保证传达效果。3. 工作例会口头传达。对于一般了解的群体,可以在进展工作例会的时候进展传达制度内容。4. 组织专项培训活动。对于涉及范围广、制度要求重要的制度,可组织专项培训活动。不是所有的制度都需要组织培训,管理者应慎重选择这种传达方式,通过其他方式可以到达效果要求的,采用其它方式。5. 编制、印发小册子:传达对象的工作具有特殊性(非固定工作位的,且又要求掌握

15、制度),编发小册子有利于其随身携带与学习。组织制度培训的一般步骤:提炼制度要点;编制培训教材;确定培训的“5W1H;组织实施。1. 提炼制度要点:制度中,急需传达对象掌握的要求,就是制度要点。2. 编制培训教材:根据讲解要求和提炼出来的制度要点来编制培训教材,可以做成PPT文件,也可以作成文本式教案。3. 确定培训的“5W1H:学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酒是讲授者?谁是学习者?大约需要多长时间?4. 组织实施:精简时间、直奔主题;注意培训气氛,多安排互动、问答和讨论;防止照本宣科。培训效果好坏,不在于员工记住了多少你培训过的东西,而在于他有没有按照你说的去做。当然,要做到按照说的去做,前提是他必须知道如何去做。培训教案中的问题,可书面考核,也可口头了解,看受训者是否理解并记忆了制度要求。对于口头询问检验培训效果的,应多采用“情景问答”的方式,结合传达对象的岗位职责来提问。在培训、贯彻和执行中,发现问题,管理者应及时反响,反响途径:向负责制度解释的部门咨询;向制度的公文经办人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