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上传人:1779****392 文档编号:292639166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XX年X月X日微 风 文 案页码:第6页共6页工作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2号)精神,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 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改革目标。从X年起,在全省渠灌区、井灌区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 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 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部分地区达到完全成本水平,全 面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量收

2、费 ;基本建立可持续的 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普遍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 实现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我X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县、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 要加快推进改革,力争到X年率先实现改革目标。(二)基本原则。坚持“节水优先、综合施策,两手发力、注重效益,供需统筹、协 同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 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发挥政 府与市场两个作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作物 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不增加农民用水费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三)重点工作。加强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 ,综合运用工程配 套、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管理创新等举措 , 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明晰工程产权,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总 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终端水价和超定额累 进加价等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能力,充分发挥末级 渠系管护主体作用,补齐农田水利运行管理的短板;提高农业用水效 率,全面提升农业用水精细化水平,促进我X农田水利设施长期良性 运行。二、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一)完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和供水计量设施。按照经济实用、满足取用水管理和计量收费需要的原则,完善农 田水利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和供水计量设施,打

4、通“最后一公里”。所 有新建、改扩建的农业灌溉用水项目,必须同步建设供水计量设施。 当前在建工程中尚未配备供水计量设施的,要在竣工前抓紧改造配套 到位;已建工程尚未配备供水计量设施的,要在三年内完成配套改造。 大中型灌区要在X年年底前全部实现斗口及以下计量供水,小型灌区 要在X年前科学合理实现单元计量。井灌区要逐步计量到井、到户,X 年基本实现“一井一表”。地下水超采地区要在 X年年底前配套完善 供水计量设施。(责任单位:省水利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厅 等部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二)建立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和水权制度。以县(市、区)用水总量指标控制为基础,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条 件、

5、作物灌溉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制度,合理核定灌溉用水定额,推进农业用水量分配。X年年底前各县 (市、区)要基本完成农业用水指标细化工作,并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农 业初始水权,实行总量控制,科学合理细化计量单元。安排农田水利工 程项目的县(市、区),当年必须完成本批次农业初始水权分配工作。 建立农业水权交易制度,鼓励农户转让节水量,同区域或同一农民用 水合作组织的用水户享有节水量优先受让权,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 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也可视节水情况予以回购;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

6、业转让。水权转让具体办 法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制定。(责任单位:省水利厅、发 展改革委、财政厅,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三)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把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强化供水管理,保证农 业合理用水需求,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服务效率和用水精细化管 理水平,推动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大 中小微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强化供水计划管理和调度,提高管理单位运行效率,强化供 水管理服务,优先使用地表水,建立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到位的 运行机制,保障合理的灌溉用水需求,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建立各级财

7、 政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激励机制,重点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性高、 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倾斜。(责任单位:省水利厅、财政厅、农业厅、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四)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和节水技术推广。区分水资源禀赋、灌溉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种 植养殖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状况,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 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选育推广需水少的耐旱节水作物, 建立作物生育阶段与天然降水相匹配的农业种植结构与种植制度。地表水过度利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水资源短缺地区,要适度调减高耗 水作物面积。积极支持节水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推广管灌、喷灌、微 灌等节水技术,集成发展水肥一体化、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农 机农艺相结合的深松整地、覆盖保墒等措施,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两个作用,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 产经营,积极培育节水灌溉中介服务,提高农业用水效益。开展节水农 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节约用水意识和科学用水技术水 平。(责任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