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221925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 2教案 语文A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教学准备:筷子、生字卡、录音机、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磁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激趣。 1出示筷子,让学生分组先试着折断一根,再将四双筷子捆扎在一起让学生折断。 2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其

2、中的原因。 3师述: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一根筷子折断,可是都没有把捆扎在一起的四双筷子折断,大家开动脑筋分析了出现这两种结果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我们实验相似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长(zhng)老折(zh)断搀(chn)扶 3同桌互相读,互相检查。 4小组中分段读。 5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课文讲农夫的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农夫很伤脑筋,于是请来了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用折筷子的办法教育他的儿子。)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找出生字

3、词,自由识记。 2认读生字词,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识记生字字形。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记忆: 尤忧快筷弟递困捆张涨 (2)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忆: 优忧 4你从本课中积累了哪些新词?将它们添加到“我的词语库”中。 5指导书写会写字:忧、筷、递、折、绳、捆。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农夫请教长老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讨论。 (1)他们的父亲为什么很伤脑筋?“此”是指什么?(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互

4、不相让:兄弟之间谁都不谦让。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解决。开交:解决,结束。交:纠缠、相错。 (2)老父亲为什么日夜担忧?“这事”指什么事?(八个儿子自己只顾自己,像一盘散沙。)老父亲担忧什么?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齐读。 三、理解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 2交流讨论。 (1)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折筷子。) (2)在折一根筷子时,儿子们说了什么? (3)八根筷子同时折时,儿子们是什么表情? (4)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折断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呢? (5)这时候农夫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用“”画记有关句子。让

5、学生说说自己对农夫说的话的理解。 3齐读。 4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四、发散思维,感悟课文。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儿子们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2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创作团结的力量的下篇并讲给大家听。想象:八个儿子亲亲热热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团结力量大,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老师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因为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

6、朗读课文。 2把团结的力量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成语或格言,和同学交流。 附送:202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团结的力量教案 语文A版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八个独生子的表现,读懂长老的办法。过程与方法:读文感情、拓展体会“团结力量大”。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懂得要团结互助。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的力量”。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2、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3、

7、学生反馈:折不断。4、导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5、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读读记记。2、分段指名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带读。5、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6、教师强调识字难点,学生齐读词语。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按照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1)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2)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4、分段反馈,评议。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农夫的担忧1、学生

8、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2、画出这两段中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3、指名反馈:(1)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2)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4、教师引导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1)“父亲为此伤脑筋”中“为此”指的是为了什么?(2)“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中的“这事”又指什么事?(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语句,进行朗读。(4)引导体会句中“总是、有时、仍然,像一盘散沙”,感悟儿子们的极不团结,极端自私,从而意会农夫的忧愁。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2、说说:故事中的农夫为了什么事面日夜担忧?3、齐读课文第1、

9、2自然段。4、导入:看着8个亲兄弟如同8个陌生人,农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长老的办法1、学生默读课文38自然段。2、说说长老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教育这些儿子?3、学生齐读课文47自然段,感知长老的办法。(1)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们折筷子的句子,朗读,比较。(2)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4、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长老的用意。(1)指名读农夫的话。(2)练习将话中的感叹句改为陈述句。(3)结合农夫的话,说说长老的用意。(4)有感情地齐读农夫的话。5、导言:大家都明白了长老的用意,那儿子们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6、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1)指名反馈提出的问题。(2)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3)想像:独生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拓展体会1、学生齐读全文。2、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3、拓展: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4、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或格言。板书:25、团结的力量互不相让互相道歉折筷子只顾自己亲亲热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