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2219154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机智与顿悟数学需要踏实与严谨,也含有机智与顿悟。例1 在美国把5月2日写成5/2,而在英国把5月2日写成2/5。问在一年之中,在两国的写法中,符号相同的有多少天?解:一年中两国符号相同的日子共有12天。它们是:一月一日 1/1 七月七日 7/7二月二日 2/2 八月八日 8/8三月三日 3/3 九月九日 9/9四月四日 4/4 十月十日 10/10五月五日 5/5 十一月十一日 11/11六月六日 6/6 十二月十二日 12/12注意由差异应当想到统一,有差异就必须有统一,仔细想一想这道题就会有所领悟。例2 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

2、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解:全家共有5口人。妹妹的年龄最小,她是每一个男孩的妹妹。如果你列出算式:1个妈妈+3个男孩+3个妹妹=7口人那就错了。为什么呢?请你想一想。例3 小明给了小刚2支铅笔,他们俩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问小明比小刚多几支铅笔?解:小明比小刚多4支铅笔。注意,可不是多2支;如果只多2支的话,小明给小刚后,小刚就反而比小明多2支,不会一样多了。例4 小公共汽车正向前跑着,售票员对车内的人数数了一遍,便说道,车里没买票的人数是买票的人数的2倍。你知道车上买了票的乘客最少有几人吗?解:最少1人。因为售票员和司机是永远不必买票的,这是题目的“隐含条件”。有时发现“隐含条件”会使解题

3、形势豁然开朗。例5 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几个数的和要比它们的积小,如2+3+4比234小。那么请你回答:0、1、2、3、4、5、6、7、8、9这几个数相加的和大还是相乘的积大?解:和大。注意:“0”是个很有特点的数。0加到任何数上仍等于这个数本身;0乘以任何数时积都等于0;把它们写出来就是:0+1+2+3+4+5+6+7+8+9=450123456789=0所以,应当重视特例。例6 两个数的和比其中一个数大17,比另一个数大15,你知道这两个数都是几?你由此想到一般关系式吗?解:这两个数就是17和15。因为它们的和比15大17,又比17大15。由一个特例联想、推广到一般,是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

4、。此题可能引起你如下联想:和-15=17,那么和=15+17。一般和=一个数+另一个加数,或写成: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或写成:被减数-减数=差,也可写成:被减数-差=减数。以上这些都是你从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这里不过是把它们联想到一起罢了。学数学要注意联想,学会联想才能融会贯通。例7 小明和小英一同去买本,小明买的是作文本,小英买的是数学本。已知小英买的数学本的本数是小明买的作文本的2倍。又知一本作文本的价钱却是一本数学本的价钱的2倍,请问他俩谁用的钱多?解:他俩花的钱一样多。可以这样想:因为作文本的价钱是数学本的2倍,所以把买作文本的钱用来买数学本,同样多的钱所买到的本数应该是作文本的2

5、倍,这刚好与题意相符。可见两人花的钱一样多。结论是隐含着的,推理就是要把它明明白白地想通,写出来的推理过程就叫“证明”,这是同学们现在就可以知道的。例8 中午放学的时候,还在下雨,大家都盼着晴天。小明对小英说:“已经连续三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小朋友你说呢?解:不会出太阳。因为从中午起再过36个小时正好是半夜。而阴雨天和夜里是不会出太阳的。注意:解题的第一要义是首先明确“问什么”,而且要紧紧抓住“问什么”?“问什么”是思考目标,这就好比小朋友走着来上学,学校是你走路的目的,试想,如果你走路没有目标,结果会怎样?本题迷惑人的地方就是想用阴天下雨把你的注意力从应当思考的目标引开,

6、给你的思维活动造成干扰。学会删繁就简,抓住目标,将会大大地提高你的解题效率。例9 一位画家想订做一个像框,用来装进他的立体画。他画了一张像框的尺寸图拿给你看(右图),请你帮他算算,需要多长的材料才能做好?(画家说,材料粗细要求一样,形状尺寸一定要按图示加工,拐角部分都要做成直角)。解:不管多长的材料,像框也无法做成。从每一部分来说,这个图看来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上看,这个图是“荒谬的”、“失调的”。用一句普通的话说,就是“有点不对劲的”。请你注意,对现实生活觉得有点不对劲的感觉是创造性的起因。附送:2021-2022年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比一比(一)一起来学习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一是“数数”;

7、二是“一一对应”,就是把要比较的物体一个对一个地进行比较。点燃你思维1. 比多()算式: 老师的话:比多少时,一一对应后,谁有剩下的,谁就多,另一个物体就少一些。圆形与三角形一一对应后,圆形比三角形多1个,三角形比圆形少1个。把两个物体的数量进行比较并且是把数量多的减去数量少的得出的就是比较的结果。自我挑战台1画 ,与 同样多 2.画你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出“44”。 3.下面的数,谁比3大,就在谁的身上涂颜色。 1 9 10 2 5 3 8 64.在少的后面画 ,使上下两行同样多。5. 比多( ) 比多()算式: 比少( )比少()算式: 6.画,使比多个小小资料袋“”“”和“”的来历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较晚,但是数量很多,现在常用的就有200多个。16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烤尔的决定:用两条平行而有相等的线来表示两个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著作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17世纪德国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号。“”和“”,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