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9221087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哲资料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分析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在性质和程度方面有两个方面,其实,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先进的、革命的、科学

2、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在自身发展中还具有历史继承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个来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 案例一乌托邦主义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

3、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案例二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阿拉伯亚里

4、士多德学派,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支。东方支派以巴格达为中心,于912世纪最为活跃,代表人物有肯迪、法拉比、伊本西那和拉齐;西方支派以科尔多瓦为中心,活跃于11世纪以后,以伊本巴哲、伊本图菲利、伊本路世德和伊本赫勒敦为代表。该派的哲学家一般都精通各门自然科学,谙熟伊斯兰教义,多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本体论上,一方面承认安拉是宇宙万物的第一因和目的因,安拉是无始的、最高的精神存在;世界万物是安拉通过理性、灵魂一系列精神实体而流出的,安拉从总体上主宰世界,但不直接干预具体事物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质量和形式构成了,具体事物,运动和变化是物质的特性,事物之间有着普通的因

5、果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便是宇宙的规律。在理性和信仰的关系上,推崇理性和知识。他们认为,在“美德城邦”社会里,君主应是贤明、睿智和完美的人,公民应具有文化素质和教养。人们之间平等、公正占有财产,和睦相处,社会(国家)的职责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福利。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但恢复了被新柏拉图主义曲解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本来面目,且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尔后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2世纪,该派学者的大量论著,通过西班牙等途径传入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给西欧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以深远影响。伊本路世德的哲学著作西传后,在意大利和法国形成了阿威罗伊 第一节、社

6、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在性质和程度方面有两个方面,其实,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

7、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在自身发展中还具有历史继承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个来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 案例一乌托邦主义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

8、: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案例二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支。东方支派以巴格达为中心,

9、于912世纪最为活跃,代表人物有肯迪、法拉比、伊本西那和拉齐;西方支派以科尔多瓦为中心,活跃于11世纪以后,以伊本巴哲、伊本图菲利、伊本路世德和伊本赫勒敦为代表。该派的哲学家一般都精通各门自然科学,谙熟伊斯兰教义,多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本体论上,一方面承认安拉是宇宙万物的第一因和目的因,安拉是无始的、最高的精神存在;世界万物是安拉通过理性、灵魂一系列精神实体而流出的,安拉从总体上主宰世界,但不直接干预具体事物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质量和形式构成了,具体事物,运动和变化是物质的特性,事物之间有着普通的因果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便是宇宙的规律。在理性和信仰的关系上,推崇理性和知识。他们认为,在“美德城邦”社会里,君主应是贤明、睿智和完美的人,公民应具有文化素质和教养。人们之间平等、公正占有财产,和睦相处,社会(国家)的职责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福利。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但恢复了被新柏拉图主义曲解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本来面目,且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尔后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2世纪,该派学者的大量论著,通过西班牙等途径传入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给西欧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以深远影响。伊本路世德的哲学著作西传后,在意大利和法国形成了阿威罗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