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J****6 文档编号:29215356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 6 -1.1 项目背景- 6 -1.2 可行性研究范围- 9 -1.3项目概况- 9 -1.4 结论与建议- 11 -2.1 投资环境分析- 12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5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分析- 17 -3.1建设规模的确定- 17 -3.2 建设条件分析- 18 -第四章 建设方案选择- 19 -4.1校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0 -4.2 总体规划方案- 21 -4.3 建筑设计- 21 -4.4 结构设计方案- 27 -4.5 给排水设计方案- 28 -4.6 暖通设计方案- 30 -4.7 电

2、气设计方案- 32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35 -5. 1节能措施- 35 -5.2 节水措施- 36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37 -6.1设计依据- 37 -6.2 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37 -6.3项目位置环境现状- 38 -6.4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38 -6.5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38 -6.6 项目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40 -第七章 安全及消防- 42 -7.1安全措施- 42 -7.2消防- 43 -第八章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45 -8.1 施工组织机构- 45 -8.2 施工期人力资源配置- 45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47 -9.1

3、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47 -9.2工程实施进度表- 47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9 -10.1估算范围- 49 -10.2 估算依据- 49 -10.3估算结果- 50 -10.4资金筹措- 50 -第十一章 招标投标管理- 52 -第十二章 结论及建议- 53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 委 托 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经研究,现委托贵公司对*三中综合楼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由于本项目建设重要,望贵公司抓紧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编制,保证质量,如约完成。 委托单位:*县教育科技局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1

4、.1.2 项目建设单位:*中学1.1.3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4 单位法人:*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县县城总体规划(3) *中学总体规划设计方案(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手册中国物价出版社2010年版(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10102号 (6)思南县民族中学关于*思南县民族中学综合楼可研请求批复的申请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1.1.6 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中学创建于1975年,始称“城关中学”,1982年命名为“思南第二中学”,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报地区行署批准更名为“*中学”,2011年4月,明确为地级示范

5、性普通高中,2016年铜教基发(2016)51号文件将我校作为铜仁地区地级示试点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学校。现有在校生近4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225人,寄宿制学生3052人,生源来自全县27个乡镇及周边县。从1999年以来,学校每年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占毕业生人数80%以上,为思南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由于县民族中学地处县城境内,背靠思南两大风景区,地理环境优越,整体规划明确,也为思南及铜仁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3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96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8人,专任教师176人

6、,其中:高级教师35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0多人,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群体。学校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4000名。学校始终践行“面向全体,优化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综合特色”的办学思路,突出“立足学生生存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坚持“质量立效、科研兴校、师德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思想。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为学生培养目标。近年来共培养出了近万名合格的中学生,为地方经济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1.1.7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目标据统计,思南县现有在校高中学生4万多人,其中:在校小学生2.1万人;在校初中学生1.4万

7、人;在校高中学生0.7万人;县城现有初中三所,在校学生4000多名,占全县初中在校生的28.6%。因此,这三所学校的安全对全县初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县城人口迅速增长,城镇适龄入学的生源大幅增加。再加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孩子纷纷涌入县城初中就读,无形中给本就陷入窘境的县城教育资源又增添了巨大的压力。现有教学班,平均班容量高达60多人,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班容量相比超员22以上。学校目前生均建筑面积6.3m2,与国家规定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寄宿制中学)生均建筑面积也存在相

8、差。更为严重的是现有的本就不够使用的建筑面积,经晋中市兴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鉴定还为不达抗震要求的危房,建议拆除重建。为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4号)文件、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教财2017第14号)等配套文件精神和*省人民政府2018年2月26日召开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内容。*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三中综合教学楼改建工程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为尽快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根据总体规划和*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中的

9、计划,决定2018年拆除原有的8500 m2,考虑到学校的发展,按12轨建制,在校生达到1800人,新建综合教学楼14697 m2,计划投资2056.9万元。项目实施后,将有效缓解目前的校舍极度紧缺局面,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的教学环境。1.2 可行性研究范围 对项目的投资环境、建设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论证; 对项目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建设项目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劳动安全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 根据可行性研究的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确

10、定的规划方案制定工程实施进度及招投标方案。1.3项目概况1.3.1 项目拟建地点根据县城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的总体布局方案,确定该项目地址位于学校原址,东面为商品房开发区,南面邻居民区,北面为*建材公司,西面为新建街道。所占土地属学校用地区域,周边无工矿企业,亦无高大建筑物,学校所有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条件较好,其地理位置优越,所处环境较好。1.3.2 项目建设规模规划扩建项目占地面积15681.17 m2,总建筑面积14697m2,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14697m2。规划为五层框架结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1.3.3 交通与其他基础设施状况*三中位于城区东部,正北为东夏公路,其交通条件

11、十分便利。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等配套设施可直接由城区道路网或老校区供给。1.3.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056.9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1787.6万元,其它费用130.5万元,基本预备费138.8万元。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056.9万元,全部由财政筹集解决。1.3.5 项目实施计划项目拟建工期为6个月,计划从2018年6月1日开工建设,至2018年11月30日全部竣工。1.3.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学校总体规划学校总体规划1总用地面积m215681.1723.5亩2总建筑面积m2146972.1教学楼m265702.2实验楼m213

12、542.3办公楼m213542.4学生公寓楼m227082.5食堂其它附属用房m213542.6地下面积m213573绿化面积m24704304主要技术指标4.1建筑容积率0.974.2建筑密度1743绿化率41校舍现状1用地面积m215681.1723.5亩2总建筑面积m285002.1教学楼m245002.2办公楼学生公寓楼m225002.3其他用房m215001.4 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校舍安全改造的有关规定,符合*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属于危房改建项目。项目的建设可改善师生的学习办公条件,是一项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阳光工程”、“放心工程”。建

13、筑物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技术可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措施、招标方案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及早实施。第二章 项目投资环境与必要性分析2.1 投资环境分析2.1.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县地处*省中部,是晋中市的“南大门”,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全县国土面积1206平方公里,辖6乡6镇、3个城区管委会、29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5.1万。*属山岭重丘区,山地丘陵面积占90%以上。县城地处汾河峡谷,依静升河、汾河呈“丁”字型延伸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县内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与城乡公路网互联贯通,形成了四通

14、八达的公路交通路网。近年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和前期发展形成的产业规模、开放引进等比较优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1.1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25.79亿元,同比增长71.32%,剔除“两权”价款后,完成24.94亿元,同比增长85.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6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2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17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93元,同比增长19.7%。农业稳定发展。*县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耕地面积42万亩,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谷子、豆类及各种小杂粮,粮食总产量在5000万公斤左右。干果经济林和特色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共栽植核桃经济林17万亩,2016年核桃产量350万公斤;新发展天和农牧10万头生猪、福苑10万只蛋鸡和东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