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法讲义》PPT课件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2149480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7.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产法讲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破产法讲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破产法讲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破产法讲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破产法讲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产法讲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产法讲义》PPT课件(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破产与破产法破产与破产法一、破产的概念与特征一、破产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概念: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满足债权人正当合理的清偿请求,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下,就债务人的总财产实行的以分配为目的的清算程序。破产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比喻事情失败;丧失全部财产;意大利语:bankurup,中世纪后期,当一些商人和手工业者无力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就会到其经营成所将工作台砸破。“破产”即砸破工作台。法律含义:广义和解、重整、破产清算;狭义破产清算2、破产的特征、破产的特征:a.破产是债权实现的一种特殊形式。b.破产是在特定情况下所运用的偿债程序。c.破产程序的目的在于公平的清偿所

2、欠债权人的债务。d.破产是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下实施的债务清理程序。e.破产程序具有总括强制执行的特征。3.法律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区别经济上的破产概念:盈利亏损民事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有无清偿能力;个别债权人与全体债权人;标的的种类:财产、行为义务财产;原被告申请人判决裁定二、破产法的概念和立法模式二、破产法的概念和立法模式1、破产法概念:破产法是关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宣告其破产,并由法院对其全部财产进行清理、分配或由其进行和解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破产法典的立法模式:主要两种(1)程序式编纂主义:不区分程序规范与实体规范,按破产程序发生的先后阶段顺序进行规定,实体性规范不占主导地位

3、。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大体采用了程序式编纂主义。(2)混合式编纂主义:将程序性规范和实体性内容同样详细的规定在一个统一的破产法典中,又分为程序编和实体编两部分。3、破产立法在破产适用范围、破产财产构成、破产宣告的效力采用不同立法原则:(1)商人破产主义、一般破产主义、折衷主义。(2)和解前置主义与和解分离主义。(3)职权主义、申请主义与折衷主义。依:破产程序启动方式不同。(4)溯及主义与不溯及主义。依:破产宣告的效力。破产宣告溯及主义:破产宣告的效力及于破产宣告前法定期间,在此期间所为的行为是无效的。采取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破产宣告不溯及主义:破产宣告剥夺破产人

4、管理处分其财产的效力只及于破产人在破产宣告后的行为,对破产人在破产宣告前所为的行为不产生影响的一种立法原则和学说。破产不溯及主义对破产人的诈害行为无任何制约作用,破产立法不得不创设破产撤销权制度以示补救。(5)固定主义与膨胀主义。依:对破产财产范围划分。(6)免责主义与不免责主义。依:破产人于破产终结后对剩余债务清偿责任划分。(7)我国:和解分立主义;破产程序开始的申请主义;破产宣告的不溯及主义;破产财产的膨胀主义。三、破产法的立法目的三、破产法的立法目的1.首要目的:给债权人利益以平等的和最大限度的保护(通过破产程序,可以使他们的债权请求得到公正的待遇,避免了在缺乏公平清偿秩序的情况下可能受

5、到的损害)。破产制度的产生根源破产制度的产生根源:满足债权人公正分配要求破产立法的首要目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是恒久无期限的法律关系从发生到消灭过程债的消灭过程中伴随大量争执,解决争执可通过:*私下和解*通过诉讼实施个别执行债权人防止债务人资本亏空,通常设立财产担保,然而有些债务无法事前担保(侵权之债)“为维持多数相互竞合的债权人之间公平清偿起见,不能不特别考虑债权之实现方法,为此需要而产生的制度,则为破产制度。”以大陆法强制执行立法为例,分析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两个以上债权人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申请强制执行时:申请人平等受偿平等主义以申请的前后顺序而有受偿循序的前后之分优先主义2。对债务人提供

6、救济对债务人提供救济a.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可自己申请破产程序,从个别诉讼和执行的繁琐中解脱出来,免去相当的时间和费用;b.破产程序中债务人还可与债权人达成和解,从而享受到部分债务的免除、分期或延期偿还债务甚至避免最终破产的好处;c.免责主义立法例可免除自然人对剩余债务的清偿责任,债务人可以收集资财东山再起。3。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a.破产法通过对破产债务及时、合理的清理,可以消除破产状态下债务的恶性膨胀,避免连锁破产,使社会经济不致因某些企业主体的消灭而停止或中断循环;b.破产法通过对经营水平低下企业的淘汰,有助于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c.通过对破产企业的处

7、理,敦促社会一般企业增强危机意识,改善经营状况,避免和减少破产发生现象。四、破产法的历史沿革1。古罗马的破产法萌芽:十二铜表法第三表LexPoptelia禁止贩卖为奴和处死对人执行转向对财产执行古罗马的破产法特点:执行对象;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清算和债权人平等获偿;破产惩戒主义丧廉耻,无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服兵役,不得代他人诉讼,不得请他人代自己诉讼等。2。近代西方国家破产法法国1807拿破仑商法典破产篇,第一部系统的、影响甚大的资产阶级破产法。停止支付为破产原因的商人破产主义,不免责主义。德国1877德意志帝国破产法,经典百年法典。1978支付不能法对破产法进行了修改。比利时破产法、和解法,

8、1887司法和解法,为预防债务人破产提出了法律救济渠道。英国1883破产条例,1986InsolvencyAct美国1978年破产法典BankruptcyCode西方国家破产法发展特点破产常态化,破除破产惩戒;一般破产主义取代商人破产主义;均包含破产清算、和解、重组制度。3。旧中国破产制度沿革19061984:清末,1906年商部破产律,经沈家本、伍廷芳沈定颁布。大量反对意见,1908年废止;民国初期,1915破产法草案;1933年,商人债务清理暂行条例;1935年破产法,一般破产主义,规定了破产清算程序与和解程序,非惩戒主义和免责主义。经历1937,1980的修改,仍在台湾适用。4。新中国破

9、产制度的沿革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分人大代表提案企业破产法,同时在沈阳、武汉、重庆和太原等地进行试点;1986年12月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破产法(试行),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1988年11月1日起试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19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适用于非全民所有制法人惬意的破产。最高法: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994年的国务院通知及补充通知;86破产法评价86破产法诞生后对经济体制改

10、革与市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表明了我国坚决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决心,但其受制定时的立法环境限制有着诸多问题:立法思想陈旧;体系杂乱;适用范围过窄;重要制度缺失;政府干预过重;立法技术错误;2006破产法的诞生早在破产法试行之际,对破产法的完善就列入议事日程,1989年完成第二稿。破产法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应废除,立法活动夭折;1994年破产立法工作再次提到全国人大常委日程上来。不再完善而是制定一部新的破产法;1995年形成草案,但没有提交审议;2002年九届人大,认识分歧,未能通过;2003年新破产法起草组,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争议焦点:职工债权和担保物权债权

11、何者清偿更为优先议;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新破产法。破产法的结构破产法的结构 年月日通过年月日通过年月日通过年月日通过 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公布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公布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公布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公布 自年月日起施行自年月日起施行自年月日起施行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三章,管理人第三章,管理人第三章,管理人第三章,管理人 ; 第四章,债务人财产第四

12、章,债务人财产第四章,债务人财产第四章,债务人财产 ; 第五章,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第五章,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第五章,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第五章,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第六章,债权申报第六章,债权申报第六章,债权申报第六章,债权申报 ; 第七章,债权人会议第七章,债权人会议第七章,债权人会议第七章,债权人会议 ; 第八章,重整第八章,重整第八章,重整第八章,重整 ; 第九章,和解;第九章,和解;第九章,和解;第九章,和解; 第十章,破产清算第十章,破产清算第十章,破产清算第十章,破产清算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第十二

13、章,附则。第十二章,附则。第十二章,附则。五、破产法的立法原则商人破产主义与一般破产主义;破产清算主义与破产重建主义;属地主义和普及主义;破产惩罚主义与非惩罚主义;溯及主义与不溯及主义;破产免责主义与不免责主义;我国破产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效益原则。2。公平与平等原则。3。利益平衡原则。4。国家干预原则。第二章第二章破产的申请与受理破产的申请与受理一、破产要件一、破产要件破产要件概述破产要件概述破产要件(破产条件)即破产程序开始应当具备的条件。在破产程序开始的问题上,各国法律规定不同。有的国家以破产宣告为破产程序的开始,如法国和德国;有的国家以破产案件的受理为破产程序的开始,如英国。我国

14、:我国:破产立法以破产案件的受理为破产程序的开始。破产要件理论上的三种学说:破产要件理论上的三种学说:四要件说:债务人具有破产能力、发生破产原因、无破产障碍(公用企业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助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帮助清偿债务的)和存在多数债权人四项;三要件说:排除“存在多数债权人”;二要件说:排除“无破产障碍”和“存在多数债权人”,即:只要债务人具有破产能力和债务人发生破产原因即为破产要件。二、破产原因二、破产原因破产原因是指认定债务人丧失债务清偿能力,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法律标准,即引起破产程序发生的原因。即“为做出破产宣告而显示出的财产状况恶化的事由”

15、。因为它是衡量债务人是否陷入破产的界限,又称为破产界限。破产原因的存在与否,是判断破产申请能否成立以及能否作出破产宣告的重要依据。立法模式列举主义英国、加拿大、美国丧失清偿能力,损害债权人利益,偏袒性清偿概括主义不能清偿或支付不能;资不抵债停止支付折中主义,列举与概括并用企企业业破破产产法法第第二二条条规规定定:“企企业业法法人人不不能能清清偿偿到到期期债债务务,并并且且资资产产不不足足以以清清偿偿全全部部债债务务或或者者明明显显缺缺乏乏清清偿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根据新旧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企业破产的根据新旧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企业破产的原因主要是原

16、因主要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不能清偿的含义:不能清偿的含义:指债务人对请求偿还的到期债务,因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偿还的客观财产状况,亦称“支付不能”或“无力清偿”。其法律着眼点是债务关系能否正常维系。三层含义:(1)债务人所欠债务应是在合理清偿期间内无法清偿的债务,且该无法清偿行为呈持续状态。不能清偿的债务必须是已到清偿期限的。(2)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不能以财产或其他能力等任何方法清偿债务。(3)债务人不能清偿必须是全面的不能清偿。资不抵债资不抵债“资不抵债”又称“债务超过债务超过”: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即“消极财产的估价总额超过了积极财产的估价总额的客观状况”。着眼点在于资、债的比例关系,偿还能力以实有财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破产法第2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将债务人资不抵债列为破产原因。停止支付法国商人破产主义。含义:债务人以其行为向债权人做出不能支付一般金钱债务的主观意思表示。对债务人更为严厉的态度。依照主观意思做出的外部行为,不是其财产状况的客观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