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9214748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学总论第五版-第一部分普放课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 学 影 像 学 学科构成-时间发展X线成像1895年年超声诊断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1950放射诊断学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1972年年1973年年1977年年影像影像诊断学诊断学Diagnostic imaging19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学科构成-学科性质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 诊断诊断 普通普通X线线CT核素核素介入介入放射学放射学MRI超声超声X线线X线线原子核原子核X线线同位素同位素回声回声治疗治疗普通X线机CTMRI超声ECT影像诊断学科构成影像诊断学科构成DSA医学影像学的范畴一、传统X线成像、数字成像、DSA、介入放射学二、超声和多普勒成

2、像三、计算机体层摄影(CT)四、磁共振成像(MRI)五、放射性核素成像:-闪烁成像,PET等六、分子影像学 molecular imaging七、计算机影像的远程传输与存档、PACS八、CADX X线的基本知识线的基本知识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 本课重点!本课重点!Introduction of Radiology放射学总论放射学总论 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概况和现状。2、掌握医学影像学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3、熟悉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时的注意事项,4、掌握各种检查方法在不同疾病诊治中的优势 及局限性,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综合利用.3、掌握医学影像学的诊断的方

3、法和诊断原理。X X线的发现线的发现Wilhelm Conrad Rentgen1895年11月8日真空阴极管的研究性质:unkown, X-ray1896年1月23日宣布威廉.康奈德.伦琴X线史话线史话第一张X线片:1895,12,22。经15分钟的X线照射后,获得了伦琴夫人的手部的骨骼X线片。这是人类历史上获得的第一张X线片。这一天是放射学作为一门医学专业真正诞生的日子。X线的基本知识 一、X线的产生 二、X线的特性 三、X线成像原理 - 密度的概念 四、影像学检查方法 五、影像学诊断原则X X线的产生线的产生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群,撞击在一定物质上被突然阻止而产生的。产生X线必须具

4、备三个条件,即游离的电子群、电子高速运动和高速运行的电子群突然受阻。X线发生装置称为X线机。基本结构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控制器三个部分。一、X线的产生 (阴极) 真空管自由活动电子群 高电压 (阳极) 钨靶 热量 X线线 (99.8%) (0.2%)X X线的产生线的产生X X线球管线球管变压器高压发生器控制器调节X线管两极间的电压(Kv),控制X线的质;调节通过灯丝的电流(mA),控制X线的量;调节限时装置,控制X线的照射时间的长短。控制器二、X线的特性透视检查透视检查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辐射损伤辐射损伤X X线摄片线摄片穿透性穿透性penetration荧光效应荧光效应fluoresent e

5、ffect摄影效应摄影效应photographic effect电离效应电离效应ionizing effectionizing effect生物效应生物效应biological effectbiological effect成像成像/ /治疗治疗穿透性穿透性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并在穿透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相关,电压愈高,所产生的X线的波长愈短,穿透力也愈强;反之,电压低,所产生的X线波长愈长,其穿透力也弱。另一方面,X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荧光

6、效应X X线线能能激激发发荧荧光光物物质质( (如如硫硫化化锌锌镐镐及及钨钨酸酸钙等钙等) ),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 X线线可可作作用用于于荧荧光光物物质质,使使波波长长短短的的X X线线转转换换成成波波长长长长的的荧荧光光,这这种种转转换换叫叫做做荧荧光效应。光效应。荧荧光光效效应应这这个个特特性性是是进进行行透透视视检检查查的的基基础。础。摄影效应摄影效应涂涂有有溴溴化化银银的的胶胶片片,经经X X线线照照射射后后,可可以以感感光光,产产生生潜潜影影,经经显显、定定影影处处理理,便便产产生生了了黑黑和和白白的的影影像像。所所以以,摄摄影影效效应应是是X线成像的基础线

7、成像的基础 溴化银(溴化银(Ag+) 金属金属AgX 线线(黑 色)摄像效应原理摄像效应原理电离效应和生物效应电离效应和生物效应X X线线通通过过任任何何物物质质都都可可产产生生电电离离效效应应。空空气气的的电电离离程程度度与与空空气气所所吸吸收收X X线线的的量量成成正正比比,因因而而通通过过测测量量空空气气电电离离的的程程度度可可计计算出算出X X线的量。线的量。X X线线进进入入人人体体,也也产产生生电电离离作作用用,使使人人体体产产生生生生物物学学方方面面的的改改变变,即即生生物物效效应应。它它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学的基础。二、二、X X线成像基本原理线

8、成像基本原理 X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 X线的特性,其穿透性、线的特性,其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 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由于存在这种差别,当差别。由于存在这种差别,当X X线透过人体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 X线量即有差异。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这样,在荧屏或X X线片上就形成黑白对比不线片上就形成黑白对比

9、不同的影像。同的影像。X X线影像的形成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 1、X 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2 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的X X线量,能量才会有差别。线量,能量才会有差别。3 3、必须有成像物质。因为穿过组织的剩余、必须有成像物质。因为穿过组织的剩余X X线,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经X X线片、荧屏等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线

10、片、荧屏等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层次差异的X X线影像。线影像。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三类: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内液体等;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内液体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 普通的X线检查可将组织主要分为四类:图像上表现为白色或浅色调的骨骼,灰色的软组织,比软组织略暗些的脂肪和最暗的气体。 传统的X线检查最宜用

11、于骨胳系统和胸部的检查,因为组织间的界线除软组织和脂肪外均清晰可辨。 如要分辨肌肉,软组织器官等则必须用造影剂或新的检查方法如CT,磁共振检查等。白影白影黑影黑影骨、钙化灶骨、钙化灶气体、肺、脂肪气体、肺、脂肪灰影灰影肌肉、软组织肌肉、软组织 自然对比是指人体自然存在的自然对比是指人体自然存在的组织密度差别,是进行组织密度差别,是进行X X线检查的基线检查的基础。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础。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便产生人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便产生人工对比。因工对比。因此,自然对比和人工对此,自然对比和人工

12、对比是比是X线检查的基础。线检查的基础。X X线图像的特点线图像的特点重叠投影锥形投射与清晰度投影失真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特殊检查造影检查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透视透视简便易行,立即得出结果;同时观察器官得形态和动态;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观察;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遥控透视遥控透视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数字遥控透视数字遥控透视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平片平片利用人体的自然对比,不加造影剂,称为平片。显示的影像清晰、细致,能显示复杂和细致的结构。照片可保存,作为疾病的客观记载,便于会诊和复查。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普通摄影普通摄影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

13、数字摄影数字摄影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 - CR摄影摄影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特殊摄影特殊摄影体层摄影高Kv摄影钼靶摄影荧光摄影记波摄影放大摄影X X线体层摄影线体层摄影全景体层摄影口腔全景体层摄影图像口腔全景体层摄影图像记波摄影X X线检查方法线检查方法-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心血管造影设备心血管造影设备造影剂的使用分类:分类:低密度:低密度:气体:双重对比检查、胃肠充气对气体:双重对比检查、胃肠充气对 比,比, 关节造影术关节造影术.高密度高密度造影剂的使用高密度:硫酸钡:不吸收用于胃肠透视碘化合物:水剂(可吸收),通过肝肾排泄,用于尿路造影,胆道“T”管造影, 血管造影术油剂:不吸

14、收用于瘘管造影碘造影剂油脂类碘造影剂碘化油碘苯酯乙碘油经肝脏排泄的碘造影剂碘番酸碘影钠碘影葡胺经肾脏排泄的碘造影剂泛影钠泛影葡胺非离子型碘造影剂AmipaqueOmnipaqueultrvist碘造影剂造影剂-钡剂造影方式直接引入法直接引入法:将造影剂直接引进需要检查的器官。口服法口服法:胃肠道钡餐造影;灌注法灌注法:钡剂灌肠,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穿刺注入法穿刺注入法:血管造影,椎管造影,关节造影。间接引入法间接引入法:将造影剂先引入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经该组织或器官的循环或代谢使另一器官显影。吸收性吸收性:淋巴造影;排泄性排泄性:静脉肾盂造影,口服胆道造影。人工对比造影剂的使用引

15、入途径:引入途径:直接引入:直接引入:口服法:食管及胃肠钡餐检查口服法:食管及胃肠钡餐检查灌注法:钡剂灌肠、逆行泌尿道造影、灌注法:钡剂灌肠、逆行泌尿道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穿刺引入法:经皮或经导管穿刺引入法:经皮或经导管间接引入:肝、胆、肾的生理排泄间接引入:肝、胆、肾的生理排泄造影剂的使用直接引入直接引入口服法口服法胃肠钡餐胃肠钡餐检查检查造影剂的使用直接引入灌注法钡剂灌肠密度的概念造影剂的使用直接引入子宫输卵管造影造影剂的使用直接引入直接引入灌注法灌注法逆行泌尿道逆行泌尿道 造影造影密度的概念造影剂的使用直接引入直接引入穿刺引入法穿刺引入法心、脑血管造影心、脑血管造影造影剂

16、的使用间接引入间接引入分泌性胆囊造影分泌性胆囊造影造影剂的使用间接引入间接引入排泄性尿路造排泄性尿路造影影 静脉性肾盂造静脉性肾盂造影影造影前准备了解患者有无造影禁忌症:解释说明,争取病人合作。造影前过敏试验。静脉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舌下试验法作好抢救准备。X线诊断方法-影像分析方法影像分析方法1 1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目的。核对一般记录是否规范,位置条件是否恰当。系统全面观察照片。区分正常、正常变异与异常。对病变的系统观察。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1、先简单后复杂2、先普通检查后造影检查3、先无创伤性检查,后有创伤性检查4、前提:必须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X线诊断方法线诊断方法-病变分析21.病变的位置与分布病变的位置与分布:肺结核,骨肉瘤;2.病变的数目病变的数目:肺癌,肺转移瘤;3.病变的形状和大小病变的形状和大小:肺内肿瘤多为圆形或块状,肺内炎症多呈片状。4.病变的边缘病变的边缘:边缘整齐、清晰多为慢性或良性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多为急性或恶性征象。X线诊断方法线诊断方法-病变分析35.病变的密度病变的密度:可以较周围增高或减低。骨质密度增高表示骨质增生,骨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