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92147350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n建国初期至80年代初,小麦条锈病的我市先后有6年大流行,4年中度流行,流行频率达24.3%。80年代后由于绵阳15、19、川育8号及川麦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曾有效的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流行。但进入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新的生理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先后出现并上升为优势小种,而我市小麦品种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主要还是用四川的品种,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又进入流行盛期,自1996年以来条锈病在我市中度流行以上年份有7次,流行程度越来越重,特别是2001-2004年连续四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偏重以上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不同年份小麦条锈病比较图不同年份小麦条锈病比较

2、图症状症状n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症状图片n病原病原n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etHenn.称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冬孢

3、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该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32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32号,条锈菌生理小种很易产生变异。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侵染循环、发病条件n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目前尚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小麦条锈菌在我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到我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年 降 雨800-1200mm,造成条锈病为我市流行频率高、危害

4、重,是我国高菌量越冬繁殖区,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防治方法防治方法n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换。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n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提倡小麦适期播种,适时偏晚播种(平坝区于10月18日以后), 消除自生麦。搞好配方平衡施肥(施药比例N:P:K=2:1:1,即氮、磷、钾用量分别按 12 公斤、6公斤、56公斤(均为纯用量)施用)。在播种前及时开好三沟,降低田间湿度,采用健身栽培技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

5、产量损失。药剂防治药剂防治n药剂拌种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推迟小麦发病,减轻病害危害的有效措施,用种子重量0.2%三唑酮。调查时间药剂地点防治效果(%)上/125/3下/4粉锈宁勉县黄沙镇10098.531.40城固城关镇100-80.75特谱唑勉县黄沙镇10098.027.00城固城关镇100-81.51多效唑勉县黄沙镇10089.018.40 秋播药剂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调查表秋播药剂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调查表 项目播 种时间病害始见期普发期日期病田率病叶率严重度日期病田率病叶率严重度拌种10月28日4月2日4%0.002%5%4月26日100%40%10%未 拌种10月28日2

6、月14日10%0.005%10%3月28日100%100%60%n抓好病情监测,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加强早期防抓好病情监测,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加强早期防治力度治力度。对早期点片发生时采取挑治和普防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发病中心进行防治,以降低菌源基数消灭病点,减少春季菌源,打点保面,减少传播,遏止传播速度,推迟发病,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及时开展普防及二次防治,保证防治效果,减少损失,针对小麦条锈病流行速度快的特点及大田发病情况,应于3月上中旬开展开展了一次普防,由于条锈病菌存在再次侵染现象,因此应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开展第二次、第三次防治。使用药剂:15%三唑酮粉剂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

7、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不同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调查表不同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调查表n于3月1517日亩喷15%粉锈宁wp100克、40%禾枯灵wp75g、12.5%特谱唑25克三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表明:大面积防治应首先选用粉锈宁,积极示范特谱唑。 调查单位防治效果(%)粉锈宁禾枯灵特谱唑汉台区植保站92.878.193.1南郑县植保站92.278.5洋县植保站76.462.5勉县植保站93.6584.52汉中市植保站89.476.190.4 条锈病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调查表条锈病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调查表n施药时有零星发病,喷药后旗叶、倒二叶未发病

8、;施药前发病较为普遍,4月5日喷药后,旗叶、倒二叶未发病;施药前发病较为普遍,4月15日喷药后,仍有10-25%旗叶、倒二叶发病;未防治,有80%旗叶、倒二叶发病;未防治,有100%旗叶、倒二叶发病;发病前喷施保护,未发病。 处理平均千粒重与正常小麦千粒重增减减产率防治时间31.2-0.30.9525/329.47-2.036.445/426.67-4.8315.3315/421.35-9.9731.65未防治18.93-12.5739.9未防治31.5-病前保护防治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

9、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菌源菌源n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子囊菌病害,学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在我市苗期很少见,主要在花期至成熟期,以叶片、茎杆受害最重。危害症状危害症状n茎上病斑多发生在主茎叶下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扩大后呈棱形或长条形,或绕茎的大斑。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潮湿时,病部多呈腐烂,长出棉絮状菌丝。一般条件下,病斑长达6-15CM,环境适宜时,病斑可扩展合并达30CM。发病后期,病株髓部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茎易折断。剖视病茎,可见许多初呈白色后呈黑色的鼠粪状菌核,以

10、茎基部菌核最多,受害植株提早成熟,角果瘦小,种子不饱满,严重的全株枯死。分级标准分级标准n油菜菌核病为害损失标准分为4级。n0级级:无病健株;n1级级:1/3以下分枝发病或主茎病斑长不超过1寸,损失30%以下;n2级级:1/3-2/3的分枝发病或者说1/3以下分枝发病、主茎病斑1寸以上,产量损失30-60%;n3级级:2/3以上分枝发病或者/3以下分枝发病,主茎病斑马寸以上,产量损失在60%以上。 侵染循环侵染循环 n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含田埂、院场、田间等)、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夏、越冬。次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时,土壤中菌核大量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3月下旬进入萌

11、发盛期,与油菜开花期相吻合。释射出子囊孢子侵染花瓣及老黄叶,造成花瓣及叶片脱落贴附在茎、枝、叶引起发病。也有病秆直接摩擦传染健秆,菌核也可产生菌丝直接侵入地面茎叶。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n有效菌核的数量有效菌核的数量。n气气象象因因素素:影响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气象条件主要是3-4月份温湿度,其中最主要的是湿度,3月下旬湿度利于菌核萌发开盘和子囊孢子释放,4月下旬高湿利于病菌的再侵染,凡3月下旬和4月下旬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病害发生就重。n品品种种:品种间抗感病有程度不同的差异,据各县调查,目前栽植的“双低”品种,陕油6号、秦优7号发病较轻,而油研系列、蓉油系列品种等发病较重。n

12、耕耕作作栽栽培培:偏施氮肥易导致生长茂密、郁敝倒伏而通气差,造成田间湿度过高而发病重,连作田及排渍不畅田发病重。不同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情况 品种病茎率秦油6号7.8%油研7号56.7%蓉油4号35.6%秦油7号8.9%秦油5号13.3%宁杂1号17.8%防治技术防治技术n旱旱地地油油菜菜实实行行轮轮作作倒倒茬茬:其轮作年限应在2-3年以上.调查表明,菌核病病茎率连作地高于轮作地1-2倍。n种种子子处处理理:播种前,首先清除种子中混杂的粗大菌核,然后用10%食盐水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将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后播种。n重重施施底底肥肥、苗苗肥肥,早早施施蕾蕾苔苔肥肥:油菜宜用农家肥作底肥,在

13、氮肥总量中50-60%用作底、苗肥。此外,每亩施500克硼肥,与细干土充分混合,油菜移栽时均匀撒施于沟内。n培培土土管管理理:旱地油菜在苔蕾期中耕1-2次,可有效的破除油菜地里大部分子囊盘(病菌)。培土可埋没子囊盘,减少菌源,同时进行叶面喷施0.4%的硼砂溶液,预防疯花不实。n摘摘“三三叶叶”:于油菜盛花后期,摘除“老、黄、病”叶”和“长柄叶、短柄叶”及主茎0.5米以下“无柄叶”带出田外深埋。n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油菜盛花期喷80%多菌灵超微粉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7天后进行第二次防治。 稻瘟病稻瘟病 n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早在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已把它

14、称为“发炎火”用文字记载下来。现在,全世界水稻种核区几乎都有此病发生,分布极为广泛。我国南北稻区每年都有发生,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流行年份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一50以上。水稻生长期中叶片受害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萎缩,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抽穗期穗颈受害严重,则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粒。症状症状 n苗瘟苗瘟:种子发芽后不久即可发生。一般在3叶期以前,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病苗接近土面部分变灰黑色,有灰色霉层,而上部呈淡红褐色卷缩枯死。n叶瘟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病斑可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及急性型慢性型及急

15、性型 白点型白点型 褐点型褐点型n节瘟节瘟:最初在节上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最后使全节变黑腐烂,干燥时凹陷,易折断、倒伏。有时病斑仅在节的一侧发生,干缩后造成茎秆弯曲。节瘟在抽穗期发生时,由于营养水分不能向穗部正常输送,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形成“白穗”或瘪粒。 n穗颈瘟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病斑一般呈暗褐色,但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上,可呈黄白色、黄绿色黑褐色以至黑色等。枝梗也可受害。 n谷粒瘟谷粒瘟:发生在稻粒及护颖上。发生在稻粒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水稻开花前后受侵染,多不能正常结实而成暗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较迟的,在颖壳处呈现暗灰或褐色、梭形或不整

16、形斑,影响结实,严重的可使米粒变黑 病原病原n病原病原为稻梨孢菌PyricularaoryzaeCav.,属半知菌,其有性世代为稻卵孢球腔菌Mycosphaerellamalin-verniana(Catt.)Miyake属子囊菌,但一般不常见。侵染循环侵染循环n稻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上越冬。带病的种子、稻草和未腐烂的牛栏草,为此病主要的侵染源。播种带病稻种后,潜伏其内的菌丝可能引起秧苗发病;附在种子表面的分生孢子,萌芽后从幼苗基部侵入;都可引起秧苗发病,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秧苗或成株叶片受侵发病后,病斑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继续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反复进行多次再侵染,以致病害迅速扩展而流行。此外,病菌也可从伤口侵入,但通常不从气孔侵入。防治技术防治技术n种子处理种子处理: :稻种应从无病田或轻病田选留,带菌种子,应进行种子消毒,用80抗菌剂402的4000倍液浸种2天,兼有杀菌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可采用以下方法中的一种:n强氯精300-500倍液浸种2天;n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n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