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

上传人:夏日****8 文档编号:29214313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教学设计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教学一文言实词考纲说明(一)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以下内容:理解。能力层级B。包括4个不同方面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纲说明(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包括3个方面的要求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包括2个方面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情况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分别设题。文言文阅读按照理解、分析综合、翻译的顺序排列。其中,理解2题,分别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分析综合1题

2、,均为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3题每题分值为3分;翻译1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分值10分。诗词鉴赏题2题,分值为8分。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分值合计为27分。考点说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主要指初高中课本中经常出现的实词。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一限制成分就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由于涉及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方面,因此其含义往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确。综合

3、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此考点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也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方式和重点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有时给出一个词的多种意义,让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要求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通假字。 偏义复词。单音词和复音词。 反训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古今异义主

4、要有四类:词义扩大例1:“江”“河”古代:特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例2:“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词义缩小例3:“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例4:“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现在:在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例5:“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未干”。现在: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词义转移(一)例1:去古代指离开,现在指前往;例2:走古代是跑,“走马观花”,现在是行走。例3:劝古代指勉励,“劝学”“劝农”,现指规劝。词义转移(二)例4:穷古代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现在指贫困。例

5、5:丈夫古代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现在指女子的配偶。例6: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现在指为了正义而献出生命。感情色彩变化例7:“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现在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例8:“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现在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一词多义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这些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最早的意义是该词语的本义,由本义引申出与之相关的义项叫做引申义,利用比喻手法形成的固定义项叫做比喻义。通过假借手法形成的固定义项叫做假借义。实例例:“立”,其本

6、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由“站立”这个动作抽象化,引申为“站得住”,用来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又引申为“竖立”,如“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例如过秦论中“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又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理解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

7、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畔”,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如“河畔”“桥畔”;“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用的就是假借义。“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用的是本义,“予王之爪牙”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用的是比喻义。通假字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包括“通用”和“假借”两类。通用。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之间的通用。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分析】“知”通“智”,两字读音相同,意义也相通。通假字假借。指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并不相通的字之间的通用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甚矣,汝之不惠。【分析】“惠”通“慧”,蚤”通“早”,两字读音相同,但意义没有相通之处。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指古时先有某一字,后来用它表达另外一个意思,并重新造了一个新字来代替这个字表达原先的意思。这两个字就叫古今字。(高中教材中为了简化古文教学,将古今字也列为通假字。)古今字实例“莫”,这个字古代是指“黄昏”,后来用它做否定词,用形声的方法造出了一个“暮”字来表示“黄昏”的含义,这两个字就是古今字。“华”,上古“华”“花”是一个字,如“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后来才出现了“花”字,专指花朵。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

9、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实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分析】“公姥”这里只有“姥”的含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分析】“出入”这里只有“入”的含义。中学偏义复词的实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偏在“崩”。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在“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在“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在“母”“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在“兄”。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在“作”。单音词和复音词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数量最

10、多,而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单音节词、多音节词都向双音节词靠拢,双音节词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看似一个词,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节词。例如“地方”“山东”等。实例苟以天下之大,而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分析】“故事”现在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情节的事情。古义为“先例,旧事”。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分析】“南面”现在指南边。古义为“面南而坐(即称帝)”。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分析】这里的“其实”也是两个单音词,“其”是代词“它”,“实”是“果实”。反训词古汉语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

11、境中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义,叫反训。反训词从词性看大多是动词,理解这类词语的关键是结合语境确认动作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以及双方之间的关系。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分析】前者“迁”为升职,后一句“迁”为贬官。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

12、言文的语法。例:“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项脊轩志中的“乳二世”的“乳”也是这样。 词类活用的辨别原则判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吾师道也。(师说)【分析】师:从师学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分析】族:族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二)结构助词“所”字之

13、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分析】罾:本义是渔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助词,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分析】侯:保有侯的爵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三)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送李愿归盘谷序)【分析】寿:活得长寿。康:活得健康。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分析】明:照亮。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原谤)【分析】族:族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四)否定词“不”、状语后面的名词活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分析】白衣冠:穿戴着白色的衣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分析

14、】齿:说起,提起。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五)能愿类词语“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鞭:鞭打。介宾短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王弭谤)【分析】道路:在道路上行走。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六)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上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察今)【分析】冰:结冰。寒:变得寒冷。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侍坐)【分析】端章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名词活用作状语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判别方法。还是要进行句法分析,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自齐安舟

15、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分析】舟:乘船。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分析】辇:乘车。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实例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越妇言)【分析】衣锦:使穿上锦衣。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分析】生:使活过来。肉:使长出肉。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实例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分析】业:以为职业。邑人奇之,稍稍宾

16、客其父。(伤仲永)【分析】宾客:把当作宾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分析】侣、友:以为朋友。动词活用为名词依据前述可知,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动词在定语位置不是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分析】继:后代,继承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分析】赐:恩赐,恩惠。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分析】暴露:使暴露。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时,有时还会省略后面的宾语可烧而走(曹军)也。(赤壁之战)【分析】走:使败退。动词活用作为动用法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为了”之意,也就是说动词里含有“为”字。高考对此不作要求,仅举几例作为参考,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分析】启:为开启城门。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分析】死:为而死名我固当。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分析】名:给起名。动词活用为被动用法被动用法,就是动词本身含有“被”字。判别要看主语和谓语是否有被动关系,当然要注意主语的省略。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送李愿归盘谷序)【分析】遇知:被(天子)赏识礼遇。戍卒叫,函谷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