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2067587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题库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片面,有大气圈上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下层(风化层) 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现代生态学 : 二、斟酌题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是从层次观和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现代生态学的进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的两极进展:分子、基因和生物圈、宇宙 研究手段的更新:便携式仪器的展现、自记电子仪、3S系统、计算机生态建模 研究范围的扩展:从纯自然现象研

2、究拓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 进展速度急速 应用性巩固 3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及其划分依据。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 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 动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环境类别划分:水域生态学 陆地生态学 生态学的交错学科: 在生物学内的交错:生理生态学 生态遗传学 行为生态学 与自然学科的交错: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与人文、经济和社会科学的交错:经济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 政治生态学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 北欧学派:创造人R.S创造。一提防群落分析为特点。 法瑞学派

3、:代表人J.Braun-Blanquet和瑞士的Rubel。用特征种和识别种划分群 落类型,建立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英美学派:代表人物F.E.ClementsA.G.Tansley.以研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造顶级群 落而著名。 前苏联学派:提防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物地理与植被制图。 5、简述生态学进展体验了哪几个阶段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稳定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头)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头至今) 6、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根本方法 一、 野外观测研究 野外考察 定位观测 原地测验 - 1

4、 - 二、 受控测验研究方法 三、 理论研究方法 其次章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 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环境:全体生态因子构成的环境 生境 : 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 素 生存因子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凭借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任 何一种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极限而阻拦其生存、生长、繁殖或分散的生态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相对需求处在最小状态额养分成分 Shelford

5、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接近或达成某种生物 的耐受度时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贝格曼规律 阿伦规律 生态幅 :每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 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指示生物: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钟都留下来深刻的 环境烙印,因此常用生物作为指示者,回响环境的某些特征。 阳生植物 :适应于强照应地区生活的植物称阳地植物 阴生植物 适应于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阴地植物 湿生植物 :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缺乏的陆生植物 中生植物: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生境的植物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

6、旱环境,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物候: 生物的季节性规律变化和环境季节的变化 二、斟酌题 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降水、风、气压和雷电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布局、土壤有机物和无机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 3、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以及有哪些定律?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dford耐受定律。 第三章 种群及其根本特征 一、名词解释 种群:同一时间内占有确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 2 - 环境容纳量 : 生命表 :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

7、 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的一览表。 动态生命表 :特定年龄生命表,由同生群的个体从出世到结果一个个体死亡的数据 构成。适用于时代不重叠生物。 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年龄布局调查获得的资料编制的。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 周限增长率: 增长率: 内禀增长率: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摈弃不利的天气条件,供给梦想的食物条件,摈弃捕食者和疾病,我能查看到种群最大的增长才能(rm) 二、斟酌题 (1)什么是种群?如何理解种群的概念既抽象又概括? 同一时间内占有确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与其他相近概念做联系和识别,如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多个种群。 熟悉其特征:有确

8、定的分布区域,有确定的基因组成 了解其内涵:不是个体的简朴相加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之间有差异性、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 (2)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根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确定的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有确定的基因组成 (3)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哪几个类型?在自然条件下哪种类型分布最广? 随机型、平匀型、成群型 分布最广的是成群型 (4)种群年龄布局及其类型 年龄布局:种群内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的比例和配置处境。有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三种类型 (5)生命表与存活曲线 生命表: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

9、)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的一览表。 存活曲线:以lgnx对x栏作图得存活曲线,能直观地表达同生群的成活过程。 (6)种群的增长模型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指数增长,“J”型曲线 与密度有光的种群增长模型:规律斯谛增长,“S”型曲线 (7)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矩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或大发生、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8)如何依据方差/平均数比率来判断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S2m=0 平匀分布 S2m=1随机分布 S2m1成群分布 (9)种群调理的学说。 自动调理学说,其特点包括:1、种内成员具有异质性,异质性可能

10、表现在行为上、生理特征上或遗传性质上。2、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了种内成员,是出世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3、种内调理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回响,它经自然选择,带来了进 - 3 - 化上的利益。按所强调的特点,自动调理学说又分为行为调理、内分泌调理和遗传调理等学说。 (10)简述种群的指数增长与规律斯蒂增长的识别。 指数增长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影响,可依据种群各世代是否重叠,可分为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和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规律斯谛增长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的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它资源的限制。 (1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

11、命表, (12)规律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开头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很慢。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步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成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步减慢。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成K值而饱和。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一、名词解释 ? 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世到死亡所体验的全部过程。 ? 生长:生物物质的增加;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 发育:伴随着生长过程,生物体的布局和功能从简朴到繁杂,从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代好像的性成熟个体的转变过程。 ? 繁殖成效:个表达时的繁殖输出和未来的繁殖输出的总和。 ?

12、 是衡量个体在生产子代方面对未来世代生存与进展的付出。 繁殖格局:一次繁殖或屡屡繁殖 二、斟酌题 1、生物繁殖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繁殖方式1、养分繁殖是指从生物养分体的一片面生长发育为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2、孢子生殖是指生殖细胞即孢子,不经过有性过程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3、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细胞核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意义:在现存环境条件下的扩展性;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 繁殖速度;繁殖潜力;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进化速度。 2、种群的繁殖策略及r-自然选择理论。 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13、。 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逃避对策、分散对策等。 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 - 4 - 有利于竞争才能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 3、生物的分散、分散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生物的分散是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大体分为主动分散和被动分散 。分散方式:迁出,迁入,迁移。 生物分散的生态学意义: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扩大种群的分布区;种群可能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种群也可能承受更大的风险; 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 一、名词解释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全体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存在于各种生

14、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密度效应:在确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展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捕食作用: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个体的现象 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者)旅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共生: 偏利共生: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无关紧要的处境 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之间存在养分方面相互依存或防卫性的相互照应关系。 二、斟酌题 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根本类型? 种间关系是指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全体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是指存在于各种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的根本类型有:竞争、捕食、草食、寄生和互利等。 2.生物密度效应的根本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根本规律结果产量恒值法那么;特征:在确定范围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