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292063170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提纲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测量根基 (测量员版)内容提纲 第一章 测绘根基学识 第一节 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 学识点:测绘学;3S;4D产品;测绘学科的地位。 其次节 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学识点: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总地球椭球与参考椭球。 第三节 参考椭球体 学识点:地轴;子午面;子午线;大地线;曲率半径。 第四节 测量坐标系的概念 学识点:天文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 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大地高定义;正高定义;正常高定

2、义;大地高、正高与正常高关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学识点: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误差分析;球面超角;地球弯曲差。 第六节 高斯投影 学识点: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节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学识点:国家根本比例尺;梯形分幅和编号;矩形分幅和编号。 第八节 地形图的熟悉 学识点:地形图;正射投影;地物;地貌;地形;地形图的内容;图式符号和图例;比例尺;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的用途。 第九节 测量上常用的度量单位 学识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角度单位;弧度。 第十节 地形测量作业概述 学识点:测区;图根操纵点;点之记;地形测量

3、工作流程。 第十一节 测绘仪器的使用、保养及资料保密 学识点:仪器维护和使用常识;观测手簿的记录要求;测绘资料的保密。 其次章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 第一节 高程测量概述 学识点: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物理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其次节 水准测量的根本原理 学识点:后视点及后视读数;前视点及前视读数;高差;转点;连续水准测量。 第三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器材 学识点:水准仪的根本布局;调焦;视差;水准器;水准标尺;尺垫及尺桩。 第四节 水准仪的使用 学识点:安置仪器;整平;照准;读数。 第五节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学识点:照准轴;管水准轴;圆水准轴;垂直轴;水准仪应得志的几何

4、条件;圆水准轴与垂直轴平行的检校;十字丝横丝与垂直轴垂直的检校;管水准轴与照准轴平行的检校(i角检校)。 1 第六节 水准测量的施测 学识点: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水准路线的设计、勘选和埋石;普遍水准测量的一般规定;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要求;水准测量外业手簿整理要求;水准测量的留神事项。 第七节 水准测量的高程计算 学识点:水准路线的高程计算;高程误差配赋表。 第八节 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 学识点:i角误差;水准标尺的零点差;水准观测中的误差;仪器和尺垫的升沉误差;地球弯曲误差;大气折光误差。 第九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及电子水准仪 学识点:补偿器补偿布局及原理;电子水准仪的一般布局和原理。 第三

5、章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第一节 角度测量概述 学识点:水平角;垂直角;高度角;天顶距;水平角观测原理;垂直角观测的原理。 其次节 光学经纬仪 学识点:经纬仪的根本布局;经纬仪的各部件名称及性能。 第三节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学识点:经纬仪的安置;角度测量照准和读数的方法。 第四节 水平角观测 学识点:水平角观测前的打定工作;测回法;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限差规定及要求。 第五节 垂直角观测 学识点:垂直度盘的布局及注记形式;指标差;垂直角观测及手簿的记录和计算;垂直角观测的留神事项。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学识点:照准部水准器轴与垂直轴正交的检校;光学对点器检校;视准轴误差检验及消释误差措施

6、;水平轴倾斜误差检验及及消释误差措施;减弱水平度盘分划误差影响的方法。 第七节 光学经纬仪一般故障的摈弃 学识点:基座螺旋故障摈弃;制微动螺旋故障摈弃。 第八节 角度观测的误差来源 学识点:仪器检验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水平度盘偏心差;照准部偏心差;度盘刻划误差;仪器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差和读数误差;水平角观测的精度。 第九节 电子经纬仪 学识点:电子经纬仪的布局及原理。 第十节 全站仪 学识点:全站仪的布局;全站仪的分类;全站仪的使用。 第四章 距离测量 第一节 距离测量概述 学识点:平距;斜距;距离测量的方法。 其次节 钢尺量距 学识点:钢尺量距的器材;直线定线;直线丈量。 第三节

7、钢尺检定 学识点:尺长方程式;钢尺检定的方法。 第四节 钢尺量距成果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学识点:尺长改正;温差改正;倾斜改正;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及留神事项。 2 第五节 普遍视距测量 学识点:视距测量的根本原理;视距测量的留神事项。 第六节 电磁波测距 学识点:电磁波测距的根本原理;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测距仪测距时的有关规定;测距仪的使用。 第五章 平面操纵测量 第一节 操纵测量概述 学识点:操纵点;操纵网;点之记;操纵测量的方法;操纵测量测主要技术指标。 其次节 普遍导线测量 学识点:转折角;导线的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第三节 坐标计算的根本原理 学识点:方位角;磁偏

8、角;子午线收敛角;坐标增量的计算;坐标正反算。 第四节 导线测量计算 学识点:附合导线的计算;闭合导线的计算;支导线计算;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导线计算中闭合差的限差。 第五节 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 学识点:一个角度测错的查找方法;一个边长测错的查找方法。 第六节 前方、侧方交会和单三角形计算 学识点:前方交会的计算原理;侧方交会的计算原理;单三角形的计算原理。 第七节 后面交会的计算 学识点:后面交会的计算原理;后面交会的危害圆问题。 第八节 测边交会的计算 学识点:测边交会的计算原理。 第六章 三角高程测量 第一节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学识点: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两差改正;直觇;反觇。

9、 其次节 三角高程导线 学识点:三角高程导线的布设形式;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三角高程导线的计算。 第三节 独立交会点高程 学识点:独立交会点高程的概念,独立交会点高程计算。 第七章 平板仪测量 第一节 图解测量的原理 学识点:图解测量的概念;图解测量的原理。 其次节 平板仪 学识点:平板仪的组成。 第三节 平板仪的安置 学识点:平板仪的安置方法及留神事项。 第四节 平板仪的检验和校正 学识点:平板仪检验和校正的方法。 第五节 图解交会和图解导线测量 学识点:图解交会的方法;平板仪导线测量。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一节 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筹划 3 学识点: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作业模

10、范和图式;技术筹划编制的步骤及内容。 其次节 地形根本操纵测量 学识点:根本操纵点的平面位置测量;根本操纵点的高程测量。 第三节 测图前的打定工作 学识点:资料打定;仪器检查;绘制坐标方格网;展绘操纵点。 第四节 测站点的测量碎部点测定方法 学识点: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支距法;方向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装绘法。 第五节 平板仪测图的几种形式 学识点:大平板仪测图;经纬仪合作小平板测图;经纬仪合作小平板和半圆仪测图;小平板合作水准仪及皮尺测图。 第六节 地物的测绘 学识点:地物的分类;地物测绘的一般要求;地物测绘的一般原那么;地物符号;地物测绘的一般方法及取舍原那么。 第七节 地貌的测绘 学

11、识点:地貌的根本形态;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间距;等高线的特性;地貌绘制的一般方法;典型地貌的绘制;地貌绘制留神事项。 第八节 地形图测绘综合取舍的一般原那么 学识点:综合取舍的一般原那么;地形图上各种要素合作表示原那么;地形测图测站操作留神要点。 第九节 地形测图的精度 学识点:地物测绘精度;地貌测绘精度。 第十节 地形测图的收尾工作 学识点:图边的测绘与拼接;原图整饰;地形原图的检查;测量成果的整理;测量成果的上交及检查验收。 第九章 数字化测图简介 第一节 数字化测图与白纸测图的对比 学识点:白纸测图的缺乏;数字化测图的优点。 其次节 数字化测图对图根操纵测量和测站点的要求 学识点:图根

12、操纵测量;测站点的测定。 第三节 数字化测图原理及系统配置 学识点:数字化测图的根本原理;数字化测图系统的硬软件配置。 第四节 数字化测图作业概述 学识点:数字化测图作业模式;数字化测图作业过程。 第五节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质量操纵 学识点: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要求;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检查和质量评定;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检查和验收。 第十章 误差根本理论 第一节 测量误差 学识点:误差来源;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不等精度观测;真值;真误差;最或然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其次节 评定精度的指标 学识点:平均误差;中误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 第三节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学识点:倍数函数、和差函数及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由 4 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第四节 不等精度观测 学识点:权;单位权中误差;定权的方法;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权倒数传播定律。 第十一章 地形图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内业应用 学识点: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确定点的高程;确定两点间的距离;平整土地;确定直线的方向;确定地面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