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评传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206195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千帆评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程千帆评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程千帆评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程千帆评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程千帆评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千帆评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千帆评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程千帆评传 程千帆评传 时间:2022年12月27日 :莫砺锋(南京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界 题记:砺锋自一九七九年负笈南京大学,立雪程门已逾廿载。亲承音旨,稍窥门墙。今蒙学术界编辑之约,简述千帆师生平,亦论及其学术,故遵时下惯例,名曰“评传”。 一 一九三二年夏,刚满二十岁的程千帆先生考上了金陵大学。由于他在中学时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宁波王实铭先生,所以对化学极有兴趣,劳绩也很好,就到化学系去报名。没想到当时金大各个系的学费标准是不同的,化学系的收费很贵,要一百多元钱。而程先生的父亲正失业,家中贫困,无力负担这么高的学费。他遍查各系的收费处境,察觉中

2、文系只要一半的钱,就改报了中文系。虽然程先生进入金大后依旧选修过出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的课,而且直到晚年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路遇戴先生时仍敬执弟子礼,但他一生所从事的专业却成了文史而非化学。程先生没能成为一位化学家,这可能是出于偶然。但他成为出名的文史学者,却是出于必然。由于他自幼就在文史方面采纳了严格的家庭教导,早就打下了坚实的学术根基。 程先生原籍湖南宁乡,但在上代已迁居长沙。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程先生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当时的程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他的曾祖父霖寿先生,字雨苍,有湖天晓角词。伯祖父名颂藩,字伯翰,有伯翰先生遗集。叔祖父名颂万,字子大,有十发居士全集

3、。父亲名康,字穆庵,有顾庐诗钞。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他的习作曾蒙叔祖奖誉,批语曰:“诗笔清丽,自由天授。”更重要的是,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的教导方法与一般的私塾完全不同,他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俗学”作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礼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他在讲授时那么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 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总之,君硕先生的设想是要把传统士大夫应当具备的的文化学识都教给学生。在科举制度早已废除、新式学校已经展

4、现的当时,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是不合时宜的。然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繁重、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分外有益甚至是务必的。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才能,并使他熟精古代典籍,从而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的深刻体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在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理由。时隔五、六十年之后,当程先生在南京大学指导研究生攻读古代文学时,他不象有的老师那样只以指导学生写学位论文为要事,而是在选定论文题目之前先布置一批必读书目,例如一九八二年入学的博士生的必读书目是:论语、孟子、诗经、楚辞、左传、史记、文选、文心雕龙等八部书。程先生常说:“对学生要加以友

5、善的压力。”这张书单就是压力的概括表现,而设置书单的良苦精心正是要传授他自身告成的阅历。研究生们为了这张书单当然是“吃尽苦头”,但正是这张书单使他们经受了严格的训练,所以在日后的教学、科研中后劲较足。现在,“程门弟子”已成为学术界刮目相看的一支新生气力,这与程先生开设的书单紧密相关。 假设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根基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三十年头南京的大学中,大师云集。由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教授可以彼此兼课,所以程先生得以向两校众多的名师请益。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养分,学问大进。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在大学四年中,我从黄季刚(侃)先生

6、学过经学通论、诗经、说文、文心雕龙;从胡小石(光炜)先生学过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甲骨文、楚辞;从刘衡如(国钧)先生学过目次学、汉书艺文志;从刘确杲(继宣)先生学过古文;从胡翔冬(俊)先生学过诗;从吴矍安(梅)先生学过词曲;从汪辟疆(国垣)先生学过唐人小说;从商锡永(承祚)先生学过古文字学。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如曾向林公铎(损)先生请教过诸子学,向汪旭初(东)、王晓湘(易)两先生请教过诗词。?”1于是,程先生真正 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次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

7、学到了大师们的大量治学方法。当然,他用力最勤、获益最丰的那么是诗学。 程先生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纸堆中的旧式学究,他是紧跟时代脚步的新型学者。他的气质中兼有学者的严谨、深刻和诗人的灵性、敏感。虽然他从小就学会了写作古体诗词,但在金大求学时却更醉心于新诗创作。他与同学孙望、友人常任侠等人组织了一个诗社土星笔会,还办了一个新诗半月刊诗帆。诗帆虽然只办了十七期就因故停刊了,但程先生已在上面发表了四十五首新诗,显示出他对新诗的热心。怅然后来他象闻一多一样,“立马回缰作旧诗”了,但这些后来被陆耀东教授编入沈祖棻程千帆新诗集的少作已在新诗史上留下了难得的记录。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

8、究生的出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由于志同道合,他们很快就相爱了。程、沉的结合在学界传为佳话,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怅然后来他们与祖国一样经受了漫长的苦难命运,终究使沈祖棻写出了“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2的沉痛诗句,这是当时始料不及的。 一九三六年,程先生自金大毕业,回母校金陵中学任教一年。次年,抗日战役爆发,他避难至安徽屯溪,在安徽中学任教。此后辗转于长沙、武汉、重庆、康定等地。直到一九四年才重归教导界,在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任国文教员。一年以后,又先后任教于在乐山的武汉大学、在成都的金陵大学、四川大学和四川省立成

9、都中学。一九四五年抗战告成后,才回到武汉大学任副教授,此后在珞珈山下生活了三十二个年头。一九四七年他升任教授,后又任中文系系主任。解放后,程先生以满腔的热心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他积极地学习新的文艺理论,并积极地按照新的教导方针来安置中文系的工作。此时的程先生在学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一九五四年,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交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这是程先生平 生诗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表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沈祖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开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更加是千帆,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

10、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由于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对比普遍的和对比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紧密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根基上的方法。”3理应说,这种方法后来在程先生的著作和言论中曾得到过大量不同的表述,但其根本精神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华,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付出。此时的程先生尚不到四十岁,正处于精力弥满的盛年,假设他能在常态下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那将在学术上获取何等丰硕的成就!可是,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转瞬到

11、了一九五七年,一场针对学识分子的政治运动开头了。古语云:“君子可欺以其方。”程先生曾体验了漫长的旧社会,他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黑暗社会深恶痛绝,对新中国那么弥漫了梦想。他又是一位秉性正直、刚肠疾恶的人,所以当他听到扶助党整风的号召后,就推心置腹地把自己的观法都说出来了。谁想到这竟是意在“引蛇出洞”的所谓“阳谋”呢?于是,程先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被视为人民之敌的“右派”,而且是武汉地区的“大右派”。他象千千万万正直、良善的学识分子一样,此后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和尊严。一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良师此后不能再登上讲坛了,一位才华横溢且正值盛年的学者此后不能再宁静地安坐在书斋里了。他的学术生涯中突然展现了长达

12、十八年的断层,而他发硎初试、已初见成效的学术方法也突然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封之中。 二 在被打成“右派”的学识分子中,才学优良的人物何止百千!然而经过将近二十年的磨难以后,仍能重新恢复学术研究、且取得非凡成果的人那么相当少见。人们对此是有充分的理解和可怜的:人格受到欺凌,精神受到摧残,生活和工作的根本条件全被剥夺,连活下去都成为需要非凡士气的挣扎,又怎能设想坚持梦想、并持续举行学术方面的斟酌?在那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中,有多少人不堪重 压而对人生失去信仰,有多少人虽能隐忍苟活而不再坚持对真理的追求?我们十足没有理由去诽谤那些不幸的人们,他们在非人世所堪的情境中能度过二十年艰苦岁月已足以赢得我们的敬爱

13、。然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坚毅之士,“贫贱不能移,英武不能屈”的精神使他们能够直面人生,宠辱不惊。程先生就是这样的坚毅之士。 程先生被打成“右派”以后,受到了残酷的迫害。首先,他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这位曾经声明“最大的野心就是当教授”,而且已经成为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出名教授的人,却再也不能走进课堂了。这位决心为弘扬传统文化,且视学术为生命的学者,却只能到资料室去整理卡片了。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家被逐出武大的特二区,迁至九区码头,住进以前苏联专家的汽车司机所住的、废弃已久的湖边小屋。关于这所小屋,沈祖棻曾在忆昔诗中作过描写:“青蝇飞蔽碗,雄虺卧当门。草长遮残砌,泥深漫短垣。”每逢风雨

14、大作,山洪瀑发,不但屋顶渗漏,而且洪水会毫无遮拦地冲进大门。我没有看到过这所小屋,但只要闭目一想,就不由得联想起苏东坡的诗句:“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更难以忍受的是,程先生与他的家人务必忍受人们的白眼和欺凌。过去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人还私下称他为“先生”,多数学生那么直呼其名。无知的儿童成群结队地前来喧哗叫骂,甚至乱抛石块,砸碎门窗。至于旧日的同事,更不用说有大量人要与他们划清界限乃至坚决斗争,以此来说明自己的“左派”身份。即使连这样的环境,也不许程先生再容身下去。他被发配到远离武汉的沙洋农场,种地、养牛、养鸡?。他甚至学会了给牛接生,曾告成地接过五次。几十年后,当我陪他在南京的玄武湖畔漫步时,他看到一块碧绿的草地,还自言自语地说:“这些草够五头牛吃一天了。”繁重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多么难忘的烙印!然而,即使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程先生也没有流失对人生的信念,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决心要与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抗争下去,决心要活下去看看其结局毕竟如何。更重要的是,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刻骨铭心的喜欢,他坚信自己的学识和才能都是祖国所需要的,总有一天他还可以为祖国服务。当时的沙洋农场有一个图书室,里面没有多少书,但倒有一套中华标点本的晋隋八史。程先生如获至宝,他白天劳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