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2058050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山东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学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所研究的对象,了解化学进展的历史。 2知道化学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探究: 【阅读】P1P4 内容回复以下问题 1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布局、 以及 的科学。 2A化学的进展简史: (1)近代: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破碎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根基。 1869年,门捷列 夫察觉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察觉新元素,而是合成

2、。 化学家们已能对化学世界举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 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进展。 【斟酌与交流】 3B以下四个选项中化学科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开发新的能源合成新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防治环境污染人类察觉了火中国研发了黑火药张衡研发地动仪指南针的研发蜡染技术的研发瓷器的烧制 A B C D 三、自我测评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利益,没有缺陷 利用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利用化学可以

3、合成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根基 拉瓦锡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了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 子构成的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察觉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射线衍射仪不能用于测定晶体布局 6、北京奥运会表达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以下措施中符合绿色 奥运精神的有( )开发新能源,裁减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不含汞的电池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筷子垃圾分类回收提倡使用手帕,裁减餐巾纸的使用使用无氟冰箱使用含磷洗衣粉 7、一只心爱的小猫怡然自满地坐在一块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

4、 说明此高分子材料确定具有的性质是( ) 绝热性 导热性 导电性 吸热性 8、我国古代四大研发有:指南针、印刷术、 、 ,后两种工艺是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付出。 9、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好多,其中有:合成高效化肥;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研制快速 可降解的塑料;探索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下分解水落石出得到氢气作为燃料;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研制植物养分液举行无土栽培;在无害、无毒条件下举行生产;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等。请把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 。 第一单元

5、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1、理解变化与性质的概念及二者的识别和联系。 2、能判断所描述的是化学变化还是化学性质,是物理变化还是物理性质。 二、自主探究: 学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教材P6P7有关内容 1A 物理变化是指 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 的变更。 2A 化学变化是指 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 ;常伴随有 变更、放 出 、生成 等,另外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发光等。这些现象往往可以扶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3A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 。 4填写第7页的测验现象 【斟酌与交流】: 5B水

6、蒸发与水分解的主要识别是什么? 6B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联系? 7C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学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 P7P9有关内容 8A物理性质是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 、 、 、挥发性、溶解性、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9A化学性质是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能生锈就是铁的化学性质。 10B水可以用来灭火,酒精可作燃料,这些事实都说明,物质的 抉择着它们的 ,反过来,它们的 反映着它们的 。 【斟酌与交流】: 11课本10其次题 12课本10第四题 13以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属于物

7、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铁生锈;铁能生锈;酒精挥发;酒精易挥发;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石蜡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与小结: 。 三、自我测评: 14A 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云雾消散 B滴水成冰 C铁杵磨针 D蜡炬成灰 15B判断火柴燃烧是化学回响的依据是( ) A放出热量 B发光 C有新物质生成 D无法判断 16B以下生活中一些做法主要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不锈钢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米酿成醋 D榨取果汁 7C酒精是一种无色通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 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8、。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 上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表达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18C如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片面文字,请留心留心阅读、查看,根 据此图及日常生活阅历分析,揣测修正液有哪些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修正液 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 留神事项:用完后请实时盖上帽,严禁食用。勿接近火源和置于高温场所。 19D导读第2页第7题 20D. 导读第3页第8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测验为根基的科学(1) 一、学习目标: 1能按测验步骤举行测验操作 2学会细致、切实、客观地查看描述和记录测验现象。

9、二、自主探究 测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阅读】P11P13,填空 1A、化学是一门以 为根基的科学,举行测验探究时,应关注测验前后物质的性质和 测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A、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 3B、本测验探究的目的:1 2 测验过程: A 点燃前 B 点燃蜡烛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的布局(颜色、温度) 燃烧的产物 B 熄灭蜡烛 熄灭蜡烛时现象 观蜡烛的颜色、状态、外形、硬度、察密度(与水相比) 并描述现象 【斟酌与交流】 4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导读第四页的拓展探究) 5D、科学探究可分为哪几步? 6D、:测验操作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重新设计? 反思与小结:

10、 。 测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阅读】P14P15 回复以下问题: 7A、(1)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 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 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 熄灭。 8B、如何收集一瓶空气? 9B、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是利用了该气体 或 的性质。 10A、本测验的目的: 11C、测验过程:对比空气与呼出的气体 对比工程 含氧气的多少 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含水蒸气的多少 测验操作 测验现象 得到结论 12D、测验反思: (1)假设测验现象不明显,理由可能是什么? (2)对比含水蒸气多少的测验是否合理,你

11、还有其它的测验设计吗? 反思与小结: 。 三、自我测评: 13A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测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火焰分三层, 温度最高、 次之, 温度最低。 14A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测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与人体吸入的空气 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 , 较少 15A 导读与训练第4页第1题 16B导读与训练第4页第2题 17C 导读与训练第4页第4题 18D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展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别 有 。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测验来证明这一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测验室(1) 一、学习目的:1熟悉常用仪器及了解其用途了解一些化学测验室的

12、规矩 2掌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根本操作 二、自主探究: 学识点1:常用仪器及其用途 【阅读】 P150P153回复以下问题: 1A、化学测验室所用的药品,好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为制止发生意外 伤害,我们在使用化学试剂时不要 ,也不 要 ;不得 ,更不能使用无标识的试剂。 2A、托盘天平使用留神 物 码。由于化学药品常是一些粉末状或是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药品,所以在称量枯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 上 ;而易潮解的药品,必 。 【斟酌与交流】 3A、在化学测验中若试剂没有说明用量,对于固体、液体试剂在用量上有什么要求?测验中的剩余药品或废弃物应如何处理? 4B、结合课本P17图121、122,将测验仪器按用途举行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