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205729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 (其次课时) 衡阳县一中 肖敏 教学目标: 一、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观念; 二、理解赵盾、晋灵公等人形象; 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二、结合儒家“君臣之道”分析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 (一)1、晋灵公不君这篇文章塑造的“君”是谁? 2、晋灵公的做法符不符合“君道”?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

2、情上? (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 厚敛雕墙 晋灵公不君弹人观辟 杀厨示朝 进谏不纳 患谏贼之 伏甲嗾獒 贪婪 荒唐 残 暴 阴 险 (二)1、晋灵公不君这篇文章主要塑造的“臣”是谁? 明确:赵盾 2.议论:赵盾的行为是否符合“臣道”,可以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 明确:遵循“臣道”的一面: 他对晋灵公滥杀宰夫直言敢谏 敬君 敬业 敬民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不忘恭敬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古之良大夫 、不符合“臣道”的一面: 亡不越境 弑其君 反不讨贼 (三)1、除了赵盾之外,还有塑造了哪几个“臣”? 2、你最赏识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 这些人物有何特点?(结合原文说.学生

3、自由回复.) 明确:鉏麑: 是非清晰 舍生取义 义 仁 信 提弥明: 英勇善战 讲究策略 忠 义 灵辄: 遵循孝道 知恩图报 孝 义 士季: 心忧国事 直言敢谏 忠 仁 (四)小结:他们的身上表达了儒家倡导的仁义忠信孝, 虽着墨不多,却光辉照人。左传作为儒学经典,表达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解答不解,引导学生了解春秋笔法 (一)在上一阶段的分析中在,大家还有一些不解未解开。 (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解) 1.赵穿杀了赵盾,为何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 2.董狐冤枉了赵盾,孔子为何称赞为“古之良史”? 3.赵盾对董狐的书法无力辩护,孔子为何说“古之良大夫”? 4.如何理解赵盾“

4、为法受恶”? 我把你们的不解从一个点来切入, 从“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来探究,我相信能把你心中的谜团解开. 深入探究:谈谈你对“赵盾弑其君”的看法,这样对赵盾公允吗? 原文这看起来不公,但文章结尾孔子对董狐的做法都是认可的:“董狐,古之良吏也”。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可怜,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为法受恶”什么是“法”? “法”:书法,记事原那么。 一种什么样的记事原那么? 就是前文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蕴含的儒家的君臣之道啊! 赵盾的做法为何不符合君臣之道? 在董狐和孔子看来, “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赵盾作为晋国正卿,有责

5、任也有义务对弑君之臣声讨,但赵盾没有。故应对晋灵公之死承受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符合礼法的。 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就是以符合礼法作为标准来写的,表达的正是史学家一种难得的秉笔直书的传统.这样的写法叫“春秋笔法”. (二)介绍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即按照确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表达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清晰而又简约、含蓄地说明对历史人物与事情的道德评判,以达成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符合礼法作为标准, 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 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三)晋灵公不君哪些地方表达了“春秋笔法”? 明确

6、: “春秋笔法”包括据事直书和不隐晦事实真相。 1、直书:“晋灵公不君”中“不君”就鲜明表达对晋灵公的态度,“不君”即不行君道,秉笔直书,观点鲜明。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的罪名写进史书中,一个“弑”,大胆直书,说明董狐的对赵盾的不认同。 2、曲笔:列举晋灵公不行君道的三件事后,写了士季进谏后,晋灵公并没有真心悔改,用 “犹不改”三字刻画晋灵公的我行我素、肆无忌惮。一个“犹”字示意晋灵公最终被赵穿杀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后宣子又“骤谏”,一个“骤”字写出了赵盾的忠诚执著;提弥明“趋登”,一个“趋”字说明了提弥明的果敢机敏,也含蓄的说明赵盾的知人善任;对于整个事情,借用孔子的话作了简明而是非清晰的评价

7、:“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良”字与“惜”字表达了对赵盾的赞颂与惋惜之情 ? 其言之精微,其义之深远,正所谓“一字寓褒贬。” 这些就是“春秋笔法”在本文的真实表达。 四、拓展延迟:春秋笔法现实意义: 1、在当今法治社会,大家如何对付春秋笔法? 2、“春秋笔法”虽有确定局限性,但董狐作为晋国史官,在赵盾已掌权的处境下,仍记录“赵盾弑其君”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阅读: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初1,郑武公2娶于申3,曰武姜4,生庄公及共叔段5。庄公寤生6,惊7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8。爱9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8、10,公弗许11。2 及庄公即位12,为之请制13。公曰:“制,岩邑14也,虢叔死焉15。佗邑唯命15。”请京16,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7。祭仲18曰:“都城过百雉19,国之害也20。先王21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3,中五之一24,小九之一25。今京不度26,非制也27,君将不堪28。”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29?”对曰:“姜氏何厌之有30!不如早为之所31,无使滋蔓32,蔓难图33也。蔓草犹34不成除,况35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36,子姑37待之。”2 既而38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39。公子吕40曰:“国不堪41贰,君将若之何42?欲与大叔 43 ,臣请事之44;若弗

9、与,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45。”公曰:“无庸46,将自及47。”大叔又收贰 以为己邑48,至于廪延49。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50。”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51。”2 大叔完聚52,缮甲兵53,具卒乘54,将袭55郑。夫人将启之56。公闻其期57,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58以伐京。京叛59大叔段,段入60于鄢,公伐诸鄢61。五月辛丑62,大叔出奔共63。2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64,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65;称郑伯,讥失教也 66 ;谓之郑志67。不言出奔,难之也68。2 遂寘69姜氏于城颍,而誓之70曰:“不及黄泉71,无相见也。”既而悔之72。颍考叔73为颍谷封

10、人74,闻之,有献75于公,公赐之食76,食舍肉7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 78 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79,请以遗之80。”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81!”颍考叔曰:“敢 问何谓也82?”公语之故83,且告之悔84。对曰:“君何患焉85?若阙86地及泉,隧而相见87,其谁曰不然88?”公从之。公入而赋89:“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90!”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91。”遂为母子如初92。 君子93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9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95 。?其是之谓乎96!”2 词语解释 1. 初:开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2.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

11、公的儿子,郑国其次代君主。 3.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4.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5. 共(g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6. 寤(w)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7. 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8. 遂恶(w)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9. 爱:热爱,爱好。 10. 11. 12. 亟(q)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苦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公弗许:武公不允许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

12、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13. 14. 15. 16. 17. 18. 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ng)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gu)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差遣。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谓之京城大(t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 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骏声作古今字。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那么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

13、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19. 20. 祭(zh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 都城过百雉(zh):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21. 22. 23. 同“三”。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 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14、。 不度:不合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不堪:受不了,操纵不住的意思。 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何厌(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得志。宾语前置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为之所:给他安置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置。 无使滋蔓(z mn):不要让他滋长曼延,“无”通“毋”(w)。 图:除掉。 犹:尚且。 况:何况。 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塌台。毙,本义倒下去、塌台。姑:姑且,暂且。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 命西鄙北鄙(b)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公子吕:郑国大夫。 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 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 大都不过参(s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 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汉以后才有“死”义。 于自己。 鄙:边 邑也,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贰:两属。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