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92049455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犹如精彩戏剧的序幕,仿佛优美乐章的序曲,能创设扣人心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节课的成功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见方法.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获得新知识.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沟通内在联系,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

2、.运用这种导入法要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针对性复习,铺路搭桥,巧设契机,使学生的思维暂时出现困惑,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切割线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度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是外分线段、切线上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三、类比导入法 是指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猜测与之相同或相似

3、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四、反馈导入法 一般是通过对学生练习以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有意出示一种错误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讲评,借端生议,导入新课.例如,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时,若a是实数,试比较a和-a的大小的解题过程.因为a是一个正数,-a是一个负数,所以有a-a.教师可分析:由于a是实数,比较a和-a的大小时,要作全面考虑.若a=3时,-a=-3;若a=-2时,-a=2;若a=0时,-a=0.由此可

4、见,-a可能是正数、零或负数,并不总是负数,故正确的解法是:因a-(-a)=2a,则当a0时,a-a;当a=0时,a=-a;当a0AB的知识.特别是A-B0AB,可以把比较A和B的大小问题转化为A-B的符号正负的问题,这在实用上是很方便的.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不等式的性质”. 五、亲手实践导入法 实践活动是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几何知识的教材,采用动手操作导入新课的方法效果良好.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把预先做好的8个1m3的正方体积木拿出来,让他们用这些小积木各自摆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我提出如下问题:你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你摆

5、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怎样知道的?体积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又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六、悬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认识.例如,在教有关“行程问题”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节目表演吗?”然

6、后,将课前已排练好的“双簧”节目表演给学生看.由两名学生面对面地站在讲台前相对而行,老师旁白.此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提问:“现在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是多少?”通过具体形象的观察,学生自然对“同时”、“相向”、“相遇”等几个概念有了感性认识.这样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了障碍,而且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 七、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椭圆”一课的教学时,课前准备一根线绳,上课后先让学生用该线绳设法画一个圆,然后教师在这根线绳的两端各系一根铁钉,再把铁钉设法固定在黑板上

7、(两铁钉间距小于该线的定长),用粉笔将线绳绷紧绕两定点作圆周曲线运动,此时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封闭曲线(椭圆).通过比较两种图形的异同,并对后一种作图过程加以分析,便引出新课“椭圆的定义”.这种导课方法直观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八、转换导入法 把课堂复习或提问中的题设或结论加以改变,或颠倒位置,导入新课.例如,初中“因式分解”教学的新课导入也可以这样:先给出一个“多项式乘法”的板演练习题,由学生板演,教者简析;等式左端是两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右端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多项式,如何将它化为两个(或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