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精神的成长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204067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即精神的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即精神的成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育即精神的成长 教导即精神的成长 陶华坤 “教导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片面。”一个人精神充实,就是求真、向善,做真人、说真话。聚焦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理应有灵魂安置的设计与精神居所的创生,理应源于生活、基于信仰。 一、为增长学生的聪慧而教 1.何谓“教导”? “教”,关注学生学识的积累;“育”,那么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教导之“道”,即人的身心进展规律和教导教学规律。假设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向善的追求,那么教导就是求真、向善的事业。教给学生学识纵然重要,但传授给学生学识获得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能使学生的聪慧自由生长。 聪慧是个体能把学识应

2、用于实践,其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学首先要扎实地打好“是什么”的陈述性学识根基,还要重视“为什么”的学识,即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教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学识可以传授和记忆,可以教给和转让,而聪慧那么不能。 2.聪慧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教会的,而是个体内在生长的。 聪慧学识。聪慧需要学识,学识可以生成聪慧,但并非全体的学识都能自然生成聪慧。即使是很博学的人,也不确定是很聪慧的人。 聪慧智力。聪慧包含智力、技能、才能等因素,但智力、才能却不是聪慧的全部。聪慧是关涉智力、才能、精神等整体生命的一种存在。聪慧务必是个体凭借着已有的学识、阅历、常识等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察觉、去顿悟、去生成的

3、。 二、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缓慢 1.教导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 人的成长重要的是精神成长,人的精神成长,实质上是在环境影响下的成长。教导是在学生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在丰盈的精神支持下教给学生举行正确的选择。学生精神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精神成长的过程缓慢。成长是生命的繁杂历程,它是体验、阅历,是改造、进展。教导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这也是办学的使命所在,我们务必不断追求管理的新境界,在不断前行中超越自我。 2.教导是模范与引导 学识教导,塑造“学识人”的教导,实行的必然是模范教导。从学识走向聪慧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模范性生存的种超越,即从模范性存在走向创造性生存,用聪慧和创造来充实、

4、支撑、引领师生们的生存。学校从管中起步是必要的,但在形成根本模范之后,确定要实时转型,内在驱动,文化引领,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被教走向自教,从人管走向自管。使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出自内心的招引,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无穷的精神气力。 三、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重构 1.校本课程的规划是学校教导哲学的反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识是主观的,每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阅历的根基上来建构现实,学习者之间阅历、信念等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可能就各异。课程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导的载体,校本课程的规划是学校教导哲学的反映,而丰富的校本课程那么是学校特色的概括表达。“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学识阅历与从环境中采纳的感觉信息相

5、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其本质不是 被动的学习和纪录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它对信息的理解,从而作出推论。” 2.教师要以教导哲学作为精神成长的斟酌工具 重视“学识传递”与“学识内化”的过程研究,“学识传递”的过程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学识内化”的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对学习而言,停留于“是什么”远远不够,由于学识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让学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当中,才能转化为素养。“为什么”问题是学识发生、学识进展、学识应用、学识与学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学生的有效学习不是被动的采纳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和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只靠学生主动地、自发地举行,而是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需要教师和家长为学生供给适合于每个儿童进展的“脚手架”。 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级的水平教导即精神的成长。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