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2039558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9) 河北定州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周练试题(五) 一、选择题 1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昌盛。”材料意在说明理学( ) A.本质是科学的 B.确立伦理本体论以塑造崭新人格 C.强调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究 2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

2、.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以下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4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分外严格,假设一个官员由于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举报马上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说明( ) A.西周形成

3、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头融为一体 5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可怜农人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其熟悉源于( ) A看法的片面化 B天性的价值观 C思想的冲突性 D历史的局限性 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那么 1 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的看法具有

4、共性 D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7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凭借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D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8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向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特意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解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说明唐宋时期的儒家

5、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9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开展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图8,以下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A俭节那么昌,淫佚那么亡 B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人也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0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抉择因素在于( ) A

6、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2 11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展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兴隆 D文化空气相对宽松 12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以下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 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

7、入,别致性 13“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串?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串处。”材料表达了朱熹( ) A梦想通过测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提防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14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美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这说领略( )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 C战国时期更加提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进展 15

8、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浮夸,但也决不能疏忽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理由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实立 B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16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兴隆,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 ) 3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宗教的坑骗性使人民群众流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

9、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17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大胆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惧怕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18“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成口唾。”这是在敦煌察觉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导( ) A激励儿童活泼机敏 B突出地方教导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提防儒家伦理道德 19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讲求。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 A董

10、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20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观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散 C学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综合题 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决理学家巩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 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置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人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开展,

11、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多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更加是男女恋情的处境下,它正是 4 以其消遣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缺乏,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那么的质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探索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

12、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研发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阅历看来,务必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察觉。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打定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人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研发以推广其成果之精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兴隆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固素的影响,使这一进展势头未能持续下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复:(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理由何在?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理

13、由。 (3)材料三的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研发推广其成果”? (4)据上述材料与所学学识,归纳导致宋朝“进展势头未能持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2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进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展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举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气力,同时中央集权也进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务必对此举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根基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旧的氏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氏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共十三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一一论克里斯提尼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理由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学识说明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5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