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2039374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龙源期刊网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葛继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2年第02期 明代张潮在其幽梦影一书中曾谈到外界事物感化人心的四种物象:“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确实,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杜鹃的句子比比皆是。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等。杜鹃这一意象最早展现在诗经中的曹风 鸤鸠,其诗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这首诗中的“鸤鸠”就是杜鹃。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人认为是一首赞美君子的诗,梦想现实中的统治者能像君子那样爱民如子,这样国家才

2、能长治久安。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写淑人君子的爱情,杜鹃化作了爱情的象征之物。这种最早展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最原始的一种创作题材或对象,我们把它叫作原型意象。之所以说它是原型,主要由于这种意象是不断蜕变的,经过不同作家之手,在不断的重复中参与作家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生成大量以之为根基的意象。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是杜鹃的悲情意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借杜鹃来抒发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杜鹃的悲情意象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闻有关。按照李膺蜀志的说法: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至春那么啼,闻者凄恻”。望帝因化为杜鹃后依旧思念故国,哀鸣不已,这就使杜鹃鸟成为思念故国之情的寄托者,被赋予国破家亡后飘流

3、在外、无家可归的游子对故国的刻骨铭心的耿耿之情的意蕴。反映在古诗词中,如李煜的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这首词写于金陵被宋军包围之时,外观上是写伤春,其实写的是亡国之恨、社稷之悲。“樱桃落尽”纵然是晚春的风景,但樱桃在古代常用来祭祀宗庙,那么“樱桃落尽”何尝不是国家将亡的写照?在这样的暮春节令,听到子规的叫声,联想到子规又是杜宇的化身,又想到自身的遇到,亡国之恨、家国之思不由得一起涌上心头。 杜甫的杜鹃:“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鱼跪乳,识序如之恩。圣贤古法那么,付与后世传。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这八句诗直接反映了杜甫在儒家伦理道德

4、上的奉守孝道,隐含了玄宗肃宗父子失和,对玄宗的境遇深感不平之愤。杜鹃行中“骨肉满眼身羁孤”和“羞带羽翮伤形愚”两句,写出了玄宗在安史之乱后的凄凉情况。这两首诗中的杜鹃都被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调,再现的是一个哀伤的爱国者形象。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金兵俘虏,在解送大都的途中,文天祥和邓剡诀别,写了一首酹江月,词的末尾写道:“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与金陵驿中“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的意思一致。当故人挂念我的时候,听听月夜杜鹃的悲啼吧,那就是我的魂魄归来了。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魄依故国,的一片真诚,满腔血泪,都凝结在“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这句话中了。而与

5、文天祥同时代的另一位词人刘辰翁的一首金缕曲闻杜鹃,更把杜鹃这一悲情意象发挥到极致:“少日都门路。听 龙源期刊网 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开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这首词题为“闻杜鹃”,全篇词意都从“闻杜鹃”生发开去。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声声,犹如家人“不如归去”的催促声,而在亡国的遗民心灵上,杜鹃声声,却唤起了对旧帝,对抗元英雄,对苦难人民的深深追忆和可怜。 二.借杜鹃表达伤春、惜时之情 杜鹃是一种留鸟,每到暮春都要从南洋飞入我国,遍布大半神州,鸣啼不已。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葱翠的季节,但暮春也是残花败絮、烟雨迷茫的

6、季节。人们出游春游,离家远行,当看到料峭的春风中,凋零花瓣随流水,和风残絮满天飞,悲凉之情顿生,伤春之情突至,再听到杜鹃的啼叫,人们难免会触景伤情,杜鹃也就自然而然飞入大量伤春悲情诗词中。对比有代表性的是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旦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她以柳条系春而留春,柳絮随春而送春的生动想象,把春来春去的脉络写得生动活泼,以示意人生短促,来去匆促。下片写待到春深,绿满山川,传来杜鹃的哀鸣。鸟儿虽无情,尚知人的愁苦,叫出人的悲伤心声。词人用杜鹃的啼叫来陪衬春天已逝,青春不再的感

7、伤之情。“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陆游三月三十夜闻杜宇)子规声声,血泪交零,很轻易引发文人雅士的感伤。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最轻易失去,未曾流连就已经青春过鬓,红颜白发。子规之叫声,声声催人老。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岂是“伤春”二字能容得下。 三.借杜鹃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说:“子规鸣声凄厉,最轻易勾起人们的别恨乡愁。”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杜鹃的叫声“不如归去”时,很轻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惜游。”戴叔伦春夜感怀 “近寒食雨草萋萋,暮麦苗风柳映堤。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无名氏杂诗 这两首诗都是写暮春节令,芳草萋萋、柳絮飘动的风景;都表达了他乡游子有家难归的悲苦愁郁。其次首诗的末句写的更有深意,貌似游子在埋怨杜鹃不该在诗人耳边发出哀鸣。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国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两句诗写得极为精辟,是传诵的名句。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更思乡,子规啼叫,愁上加愁。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而且彼此陪衬衬托,构成一种清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