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203724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一零一中学20222022学年 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二语文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4页,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答题纸和作文纸上专心填涂姓名、学校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终止,请将答题纸、作文纸分开上交。 一、阅读以下题目,完成15题。(共10分) 1以下词语读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脂肪(zh) 巨擘(b) B庇佑(b) C付梓(z) 震撼 得鱼忘筌 赍志而殁 锱铢必较 岑寂(cn)

2、 桎梏(g) 拮据 圭臬 D讥诮(qio) 绸缪(mu) 噩梦 陈词滥调 2以下诗句中的词语阐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催短景:景,景致 B诚既勇:诚,忠诚 C将进酒:将,请 霜雪霁:霁,雪中断 心不惩:惩,处治 恣欢谑:谑,玩笑 皆列土:列,排列 D东南坼:坼,分裂 3以下各句对诗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1)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其诗富有浓郁地域色调。 (2)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山水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被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他的五言咏怀组诗隐晦曲折,意旨深远,这一类型的诗歌是黑暗政治下用诗歌举行抗争的新形式。 (4)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 (5)他被余光中用现代诗反复“寻觅”,是“被霍霍的飞碟接到传闻里的诗人”。 A屈原 B屈原 C陶渊明 D屈原 陶渊明 王维 王维 阮籍 李白 杜甫 杜甫 李白 李贺 王维 鲍照 杜甫 陶渊明 阮籍 李白 白居易 4以下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撰写的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 学史上第一部以农人起义为题材的优秀小说。 B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出名的批判显示主义作家,他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法国小说 家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的小说边城是一支湘

4、西生活的牧歌,反 映了“美好、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D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他的代表作品有群山 淡景(或译为远山淡影)长日将尽被掩埋的巨人等。 5以下对诗歌的评价与诗歌类型对应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1)它的语言简朴自然,活泼生动,内容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它深受民歌的影响,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在大气情怀的根基上具有新颖刚健的风貌。 (3)鲁迅评价它的代表作:“那么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 (4)它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对后世影响很大。 (5)它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惊

5、心动魄,一字千金”。 A汉末五言诗 B楚辞 C诗经 D汉乐府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建安诗歌 古诗十九首 建安诗歌 楚辞 汉乐府 楚辞 诗经 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建安诗歌 诗经 建安诗歌 二、默写诗句,完成612题。(共8分) 6杜甫蜀相中用“_,_”描写祠堂风景,以乐景写哀情。 7书愤中,诗人用典明志,抒发了大志落空、壮志未酬的愤懑与悲怆“_, _”;而李白那么用“_,_”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结之气,表达对权贵的蔑视。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 9读到屈原国殇中“_,_”两句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织、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6、。 10古诗词中,“芳草“、斜阳”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范仲淹的苏幕遮“_,_”两句,就是借“芳草“、斜阳”来表达诗人的乡思离情。 11范仲淹的苏幕遮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均描写了秋江之景,前者用“秋色连波,_”描绘出迷离空濛、寒凉凄清的秋波,后者那么用“漫江碧透,_”营造出了清澄空明、昂扬奋进的空气。 12辛弃疾的菩萨蛮“_,_”化用屈原楚辞湘夫人中的“目眇眇兮愁予”句,抒发了一怀愁绪,结果听闻鹧鸪的啼声,使他愁上加愁。 三、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316题。(10分) 材料一: 唐诗的语言 事实上,唐诗给人们留下的一般印象,不但比它以前的历代诗歌轻易理解和感受,而且比它以后的宋、元、明、清的诗歌

7、也更轻易理解和感受,这莫非不值得我们留神吗?历史上也有不少作家们简朴地理解了这一特点,以为只要文字浅显明白就行了,其结果浅显明白纵然达成了,而语言的丰富性和形象性那么往往显得不够。而唐诗语言的特点,正在于不仅仅是浅出,而乃是“深入浅出”。这中间的相互关系,其实正因其“深入”,所以才得以“浅出”,因此不仅是晓畅,而且是丰富;不仅是易懂,而且是意味深长。这里的“丰富”和“深入”也依旧指的是艺术的精湛。 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一些作品,形象的感染力很强,而思维的慨括性却很弱,例如一些 艺术感很浓而艰深费解的诗篇。这些诗篇所含有的思想性可能较强,可能较弱,总之,语言表现上都是朦胧的,概括的如李贺的某些作品

8、。这也就是说深入而不浅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富于形象;诗歌语言能不能够深入形象的领域,事实上关系着诗歌能否充分地占领它的艺术领域。但是语言首先又是要建筑在慨念根基上的,这也就要求深入浅出的高度统一。诗歌语言为了适应这个要求,因此形成它自己特殊的语言形式:一种富于生动性、旋律性的语言,以便于丰富的想象与清楚的理性,直觉的感性与明晰的概念之间的反复辩证交织;一种仿佛带有立体感的语言,明朗不尽,而不是简朴领略。也正是这内在的要求,才形成它外部完整统一而有节奏感的形式。诗歌的节奏形式并不是外加的装饰品,也不是仅仅为了易于背诵这样一种简朴的目的。 唐诗展现在社会进展与诗歌语言进展都

9、是古代历史上最好的时刻,这正是一个春风得意开花结果的季节。它超过了以前,也超过了以后的一段时期,我们今天来回想一下这段历史事实,将是有益的。 隋唐的统一,南北文风的交流,是唐诗语言成熟的社会条件,这首先就表现在诗歌形式的进一步成熟,七言诗开头进入了全新的局面。五言乃是介于四言与七言之间的形式。五言、七言相得益彰,共领了此后的诗坛,也便在这个时候,展现了唐诗的高潮。 七言与五言对比起来,是一种更显得俚俗而易于上口的诗歌节奏,这是由于五言的上半行还具有四言的节奏性质,所以就更高雅些、持重些。而七言的彻底性正是语言的一种进一步解放,诗歌形式的真正意义,本来是一种语言的解放,它的规律性、统一性、节奏性

10、,乃是属于一种掌管法那么后的真正自由。而这个法那么又是建立在日常语言的现实根基上的。从楚辞开头的全新的语言的诗化,到此才达于成熟的高潮。它的明快流畅,也正是它的彻底性的实现;于是一切都显得那么崭新活泼。这成熟的过程,自然也还有社会理由。六朝时代是迷漫着贵族气息的,我们只要回想一下门阀全盛的东晋,所保存下来的玄言诗,多数正是高雅的四言;也可想见更接近于生活口语的七言,在当时的诗坛上是难得立足的。等到隋唐统一,根本上终止了门阀制度,才彻底地变更了面貌。但是东晋之后,门阀势力却已在逐步削减,鲍照之后,七言诗事实上也在一点一滴地进展着,更加在北朝民歌中,处境更远胜于南朝,这些都是文学史上大家所熟谙的,

11、这里就不详加表达了。 七言诗在这南北文风交流的高潮上,就如一个翻江倒海的弄潮儿,成了天之骄子。北朝作家温子昇的捣衣诗,所谓“蠮螉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前人评之为“直是唐人”,这便是南北文风交流的先声。而南朝作家那么从学写七言的燕歌行开头,“妙尽关塞之状”,也为唐代的边塞诗打下了根基。诗歌语言到此,便真正进入了“深入浅出”的天 地,像“弯弯月出挂城头”,“北斗七星横夜半”,“楼前相望不相知”,“一贵一贱交情见”,这么接近于生活口语而又如此形象的语言,便是唐诗语言上最不成及之处。 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种语言的更深的根基,那么是唐人的现实生活。唐代从分裂中获得统一,又摆脱

12、了六朝门阀势力的剩余,使得唐帝国如日中天,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颠峰,一种生活的信念,高瞻远瞩的气概,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朝气蓬勃地呈现在眼前。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丰富而健康的生活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 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秋风鹤唳石头城。(王维同崔博答贤弟)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 这些生活的画面,只能是唐人的,这种诗歌的语言,也只能是唐代的。假设说先秦时代曾经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唐代便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书法,无一不

13、在向顶峰进展,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鼓舞着生活;这就必然带来了对于崭新事物的敏感,丰富了生活中的想象的遨游。唐诗的语言不过是唐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片面而已,它是诗的,也是生活的;其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只是它更为深入于形象的领域。 语言的诗化,正如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根基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可以省略,崭新的表现手法等等,使得语句更精炼、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那么是它的丰富的语汇,这些语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个诗人写一首诗,很少都同时由他自己来创作诗的形式、诗的语法、诗的词汇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累积的多数成果而创作的。优良的诗人之不同于一般人,往往在于他更擅长吸取累积的成果而进一步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首成熟的诗歌,都可以说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收获。而词汇的累积,那么更非一朝一夕之事。 所谓诗的词汇,并非在生活的词汇外另外有什么词汇。那种词汇也是偶然有的,那么近于典故的性质(当然也不完全同于典故),如金波之为月光,银海之为雪景,芙蓉之为羽帐,玉著之为眼泪等等,写诗时虽可以适当地用这些,到底主要不能依靠这些;正如写诗主要不能依靠典故一样。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