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解剖学总结 组织 上皮组织 一,被覆上皮 组织特征:细胞多, 间质少, 衬于腔内覆体表极性分布两个面, 养分排泄有依靠 ※掌管上皮组织的一般布局特点、分布及功能 掌管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 分类: 1,单层扁平上皮 形态: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从外观查看,细胞为多边形,边缘有锯齿状波纹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细胞间质细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分布: 内皮 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内面内皮薄而外观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滚动以及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间皮 衬于腹膜腔 、胸膜腔、心包腔的内外观间皮也很薄,外观润湿光滑,便于内脏活动 还分布于肾小囊壁层及肺泡壁等处 内皮和间皮起源于中胚层间充质 2.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 甲状腺滤泡 形态:由一层外观观呈六边形或多边形,垂直观呈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执行吸收和分泌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 形态:呈棱柱状,核椭圆形靠近基底部其中夹有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核位于基底部。
分布:消化道中部,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面(其功能主要是吸收和分泌) 在某些器官的柱状细胞外观常附有特殊布局例如,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有纹状缘;输卵管和子宫等处的粘膜上皮外观都附有纤毛,因此称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4.假复纤毛柱状上皮 形态:由锥体形、梭形、柱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并夹有杯状细胞. 均附着 于基膜上 分布:呼吸道内外观 细胞高矮不等,细胞核的位置参差不齐,类似有多层,但每个细胞的基底部都附于基膜上,所以称假复层 柱状细胞可达游离面,细胞核的位置较高,细胞向基底部伸入时,胞体逐步变细;锥体形细胞紧靠基膜,细胞核位置较低; 梭形细胞位于柱状和锥体形细胞之间,细胞核位于中部,基底部附着于基膜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附有能摇摆的纤毛,故这种上皮称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能粘着并除掉灰尘和细菌等异物,借助于纤毛有节律性的摇摆,将含有灰尘、细菌的粘液摈弃至喉部此外,粘液还有润湿枯燥空气的作用 5、复层扁平上皮 形态: 由表层的扁平、中层的多边形、底层的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组成,从嗜酸性到嗜碱性,底层细胞有再生才能。
基内情胞通过有丝分裂增生新的细胞,不断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位于中间的数层细胞为多角形,细胞具有棘状胞质小突,与邻近细胞的小突通过桥粒彼此接合,构成细胞间桥,从中间细胞层移向表层,细胞外形由梭形逐步变为扁平状 分布:皮肤表皮(外观的数层细胞角化形成角化层,对摩擦和损伤的耐受力很强) 口腔、食管、阴道粘膜(其表层细胞不角化) 6、变移上皮 形态:复层上皮,表层盖细胞(柱状细胞,细胞大,胞质丰富,常具双核,向深层伸出长脚状突起,到达基膜其浅层胞质浓缩,嗜酸性较强,形成一深色的壳层,具有防止尿液侵蚀的作用中层呈多边形,为梭形细胞. 基底呈立方形或矮柱状,为锥体形细胞(附着于基膜上) 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前列腺部 器官呈收缩状态时,上皮变厚,柱状细胞和梭形细胞的长脚状突起变长;器官呈膨胀状态时,长脚突起铺开,上皮层变薄 ※了解上皮细胞侧面和基底面的特殊布局和功能 熟谙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布局及其功能 名 称 上皮细胞特化布局 结 构 特 点 细指状,光镜不成见,有微丝 粗指状,光镜下可见,有微管 主 要 功 能 吸收 定向摇摆 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 细胞通讯 连接、支持、半透膜 吸收 固定 游离面 微绒毛 纤毛 侧 面 精细连接 点状融合 中间连接 小盘状融合 桥粒 斑状融合 缝隙连接 点状,成群,细胞间有通道 基底面 基膜 薄膜,分基板和网板 质膜内褶 膜向胞内折叠,线粒体多 半桥粒 桥粒的一半 二、腺上皮和腺 ※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一)腺的发生及分类 腺的概念: 由腺细胞或腺细胞群组成的、特意执行分泌功能的布局。
(只有起源于上皮,以分泌为主要功能活动,并将其分泌物排放到细胞游离面或血液、淋巴内的细胞,才是腺细胞 发生:腺细胞胚胎期主要由被覆上皮分化形成,在成体中仍留存着上皮组织的布局特点 细 原始上皮 胞索 (一般汗腺分泌的汗液是不经过生物合成的) 有些神经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神经分泌细胞);平滑肌细胞也具有分泌细胞间质的功能;间充质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或软骨细胞和浆细胞等,都具有分泌功能 因此,4种根本组织(上皮、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都有一些细胞具有确定的分泌功能 分布: 以单个腺细胞散在被覆上皮内 消化道或呼吸道上皮中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 由被覆上皮向深层凹陷生长,形成位于器官内结缔组织中的多细胞腺 皮肤中分泌汗液的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汗腺和消化器官中分泌消化液的胃腺; 与结缔组织构成一个独立的器官 唾液腺、肝腺发生模式 和胰 以上提到的腺都是将分泌物排放到体表或器官的腔面 分类:按腺细胞的数量 ① 内分泌腺 多细胞形成的腺一般都具有导管 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
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边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 分布: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和性腺,松果体和分布于胃肠道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以及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的功能 单独组成一个器官 脑垂体、甲状腺、胸腺、松果体和肾上腺 存在于其他器官内 胰腺内的胰岛、卵巢内的黄体和睾丸内的间质细胞等 ② 外分泌腺 多细胞腺在发生过程中与被覆上皮脱离,分泌物排放到血液或淋巴中,没有 导管 1.单细胞腺 分泌细胞一般是散在上皮细胞间,此时各分泌细胞与原来的腺有的不易看出,但由于具有分泌机能的细胞更加显著每个分泌细胞都可称为单细胞腺(如杯状细胞) 2.多细胞腺 多细胞腺是指单细胞腺以外,狭义的本来的腺是由腺细胞群构成的外分泌腺,一般是腺上皮陷入使分泌面积增大,并贮藏分泌物另外腺细胞多半集中于凹陷部的深部,称为分泌部即腺体,其内腔称为腺腔 (二)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称腺体 分类: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经血液和淋巴输送 外分泌腺 导管通到器官腔面或身体外观,分泌物经导管排出。
※掌管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分类与分布 二、结缔组织 ①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很强的再生才能,创伤的愈合多通过它的增生而完成 组织特征:细胞数少无极性,散在分布基质中纤维修长呈丝状,基质性状无定形 形成: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构成 组成: 由细胞、纤维和细胞外间质组成 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联系各组织和器官) 细胞外间质:纤维和基质又合称“间质”(结缔组织中最多的成分) 基质:略带胶粘性的液质,填充于细胞和纤维之间,为物质代谢交换的媒介 广义: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忍的软骨与骨 狭义: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作用:连接、支持、养分、养护等 起源:胚胎性结缔组织——间充质(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稀疏的无定形基质) 间充质:呈星状,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核大,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图3-1)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在胚胎时期能分化成各种结缔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成体结缔组织内仍留存少量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分类: ※ 掌管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布局特点和功能 ① 疏松结缔组织(如皮下组织)(又称蜂窝组织) 分布: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至细胞之间 布局特点:细胞种类较多,纤维较少,排列稀疏。
功能:连接、支持、养分、防卫、养护和创伤修复等功能 组成: 1. 细胞 成纤维细胞:成纤细胞不规整,突起较多形扁平(呈星状)细胞再生才能强,基质纤维它合成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形态: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扁卵圆形,染色质疏松着色浅,核仁明显 合成: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 成纤维细胞常通过基质糖蛋白的介导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在趋化因子(如淋巴因子、补体等)的吸引下,成纤维细胞能缓慢地向确定方向移动 巨噬细胞: 巨噬多形有伪足,胞核圆小质丰富细胞前身是单核,吞噬细胞和异物 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体内广泛存在的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免疫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又称为组织细胞(histiocyte),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在炎症和异物等刺激下活化成游走的巨噬细胞 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变更,通常有钝圆形突起,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矩胞核:较小,卵圆形或肾形,多为偏心位,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剩余体。
细胞膜:外观有大量皱褶、小泡和微绒毛,邻近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 形成:由血液内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此时,细胞变大,线粒体及溶酶体增多,粘附和吞噬才能巩固在不同组织器官内的巨噬细胞存活时间不同,一般为2个月或更长 功能:重要的防卫功能,它具有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和除掉异物及衰弱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参与和调理人体免疫应答等功能 浆细胞: 圆(卵圆形或圆形),核偏侧,染色质形似车轮状,合成免疫蛋白 浆细胞(plasma cell)通常在疏松结缔组织内较少,而在病原菌或异性蛋白易于入侵的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较多 形态: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多核糖体兴隆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内 合成:合成、贮存与分泌抗体(antibody)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反复刺激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消释抗原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成群居,胞质富含异染粒(颗粒易溶于水)。
主要作用致过敏,肝素组胺白三烯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