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灵山寺的民间传说 关于灵山风景区的民间传闻 【灵山寺的由来】 在葫芦岛市连山区山神庙乡凉水井子村西南有一处山清水秀,植被丰腴、巧峰排列、怪石参差、天灵地杰、美好清静的地方这里不仅风光绮丽,而且半空中祥光五色,瑞霭千重,灵福之地赛天堂,恰似西方灵鹫山,此后得名“灵山” 灵山的原意是西方乐土灵鹫山的简称,是佛祖释迦牟尼说法讲道和生活居住的地方当年佛祖释迦牟尼率众弟子来到灵鹫山脚下时,察觉这里山清水秀、植被丰腴、巧峰排列、怪石参差、天灵地杰、美好清静、云雾缭绕、气象万千,就让弟子们在这里结茅居住此后佛祖释迦牟尼就在灵鹫山上给一万两千多位善男信女说法讲道,使他们从辗转无尽的生死苦海中得到解脱 相传后来佛祖释迦牟尼和上房佛祖督天老祖在西方灵鹫山开法会时,磋商要普渡东土九亿六千万皇胎儿女在遥远的东方探索一处恰似西方灵鹫山的地方,在那里兴建精舍说法讲道,也使东土众生从辗转无尽的生死苦海中得到解脱 于是,佛祖释迦牟尼和上房佛祖督天老祖就点化收原道祖(张岐山)到遥远东方,去探索恰似灵鹫山的地方收原道祖(张岐山)率领大弟子结引道祖(耿跃忠),二弟子皈原道祖(韩泰),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逢人问路,行走万里路程,经过两年 的时间,终究来到了现在的灵山脚下,找到了天造地设的太极图。
此后三位道祖在这里说法讲道,广结善缘,普渡东土众生后来当地的人们于公元1738年(清乾隆三年),在灵山脚下清泉边大兴土木修建下院,供奉天地尊师,取名“涌泉寺”公元1806年(清嘉庆十一年),传闻无极老母又降谕,命在南山无极洞修建上院,取名“洞天寺”到了清末民国至伪满时期,又修建了中院,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建筑规模因三座院落都建在灵山坳中,故而取名“灵山寺” 【凉水井子的传闻】 传闻很远很远的以前,灵山本是退海之地,开山道人张 岐山和耿跃宗、韩泰两位道兄受慈航道祖(就是后来的观世音菩萨)之命在灵山的无极宫修炼传法时,为了解决山上饮水的需要,便想在山坳里打一口水井可是一连打了数口井,每口井底涌上来的水却都是不能吃的咸水就在三人面临窘境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日空中猛然传来天籁之声,五色祥云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飘然而至三人一看观世音菩萨惠临,便一齐俯身下拜观音左手持净瓶,右手拿柳枝在瓶中蘸点净水望空中一弹,只见一道清光从天而降,直入中院新打的苦水井中说也古怪,从那以后这口井的水质便起了 根本的变化,苦涩的井水马上变得奇怪甘甜清冽而且无论天雨天旱,井里的水位始终如一,从不下降也不溢出,不敢打出多少水,泉水始终源源不断。
以后当地的百姓一向感恩观世音菩萨的造福,所以就在凉水井子的周边修起了庙宇,虔诚供奉慈航菩萨,每日香烟不绝,以拜谢菩萨的滴水之恩来往的信士游人经过此井也都在井中舀一瓢清水解渴润肠所以当地的民间广泛流传:“任你千里风尘苦,一瓢甘泉润枯肠”的说法一向后来全体来过灵山寺的人,都确定要喝一口甘甜的井水以了却心愿 【灵山寺下院的传闻】 灵山寺下院原名涌泉寺,古时为一座小茅庵,庵中供着一尊女神像,当地人都称她为圣母山下的人家遇到大旱之年,就跪在庵前焚香向圣母求雨,随即天上就会降下甘露,百求百灵遇上洪涝也会向圣母求助,连忙也会水退石出,百求百灵圣母不单是保你风调雨顺,五谷丰产;谁的家里老人有病,只要儿女到庵内烧两柱香,虔诚祷告几遍,老人的病就会不治而愈而且据说求财求子无一不灵因而,山下的百姓每到一年三节都要来给圣母烧香上供,磕头礼拜向圣母祈福 相传在明朝末年,清兵入锦,清军统制曾彰阿一日在灵 山打猎时遇见了一个美貌女子,心中不觉顿生邪念,紧追不放,欲行不轨,女子情急之中急切躲进庵内当曾彰阿追进庵内对女子欲行非礼时,猛听得一声爆响,佛台上燃着的两支红烛腾地飞了起来,向两把刀子一样插进了曾彰阿的双眼。
这时,他手下的亲兵赶到,曾彰阿痛叫着命手下的兵士把小茅庵和女子放火烧掉,一时火光熊熊,烈焰冲天红光中,端坐在莲台上的圣母和女子猛然飞升不见,再回头看看恶贯满盈的曾彰阿,手抓着红烛早已气绝身亡当地的百姓都说:“这是圣母显灵了,恶人才遭到的报应 清乾隆三年,人们感恩圣母的大德善举,便在小茅庵的旧址上又重新修起了一座大庙,再塑圣母金身又因寺庙前的夫妻石下方经年喷涌清泉,人们为了表达涌泉相报的心情,便把新建的寺庙取名为【涌泉寺】以后,无论是旱涝灾年,战乱人祸,当地的百姓还是和往年一样向圣母的金身焚香祷告,祈福神灵保佑 到了清嘉庆九年,当时任上的锦州知府觉罗善连分外笃信佛教,闻听灵山脚下的涌泉寺里的圣母百求百应,特别感慨,便欣然挥笔题写了【灵山寺】三个大字从那以后,人们才把圣母庙改称为灵山寺了 【夫妻石的传闻】 相传在好多好多年以前,灵山脚下有一个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叫凉水井子 凉水井子地处群山之间,每到春夏,这里桃红柳绿,梨花似雪,塘碧水清,百鸟齐鸣虽然不似江南美景,却也山清水秀,阡陌纵横,俨然如世外桃园一般更特殊的是村东西两头各有一口水井,这两口水井虽然一般大小,水位一样上下,然而水质却迥然不同。
西头的水井里边盛的是清冽甘甜的泉水,古怪的是无论天雨天旱,井里的水位始终如一,供全村人饮用洗衣绰绰有余;而村东的水井里边涌出的却是苦涩的咸水,据说这口井通向大海,咸水不断,人们就管他叫“海眼”于是村里的人平日饮用、洗衣就用村西的甜水;村东咸水井里的水就用来熬硝晒盐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当然,人们还是对甜水井的泉水情有独钟,这也就是凉水井子村名的由来 这一带虽然不是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但是也算连年风调雨顺,几乎每年都是五谷丰产的好年头,村里的人们男耕女织倒也落得个富足温饱,安然自由 在凉水井子的村东头的草屋里住着一对长相秀美、新婚不久的小两口,男的叫虹哥,媳妇叫螺女小两口恩恩爱爱,与邻里相处的也特别和气,无论是谁的家里有了大事小情的他们都去帮衬和接济,因此也深得乡邻们的夸赞和爱戴 转瞬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转瞬间就要到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几天家家都在采鲜果,蒸糕饼,供三牲打定过节,村里村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