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92028738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春阅读练习题 盼春片面 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心情? 答:反复、拟人,渴望春天到临的急忙喜悦之情。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统领全文。 春草图片面 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答:这两个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的惊喜的感觉,使草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 答:透露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表现春草的心

2、爱。 5.春草图中,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 答: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 春花图片面 6.第四段中哪些句子是的想象? 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结合文章,说说“赶趟儿”的意思? 答:争先恐后的开花。 8.春花图按怎样的依次来描绘春花的?能表达这种写景依次的词语是哪些? 答:由上到下的空间依次。树上-花下-遍地。 9.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答: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飘动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0.对比“春草图”、“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 答: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相结合的手法。而“春花图”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联想手法,虚实结合。 11.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成以?为什么? 答:不成以,“叫”只写除了声音内,而“闹”字不但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一派喧嚣沸腾的景象。 12.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拟人,回环。形象得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13.选段结果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春风吹动下迎风摇摆的样子。 春风图片面 14.第一句话表达了春风什么特点? 答:和暖、轻柔、亲切。 15.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答:触觉-温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 春雨图片面 16.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是形容雨细的,形容雨细而闪烁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连绵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密的是像什么? 答:花针,细丝,牛毛。 17.“黄晕”是写色调的,它与前文哪两种色调相响应? 答:与青、绿两种色调相响应。 18.“稀稀稀稀”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个词? 答:一点点 1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依次描写景物的? 答:由近及远 20.“一下就和三两天”写春雨的_;“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春雨的_;“密密得斜织着”明写春雨而暗写_;“笼着一层薄烟”写春雨的_;“静默”两字用得最妙,是_手法,传达出春雨中_的气象。侧面写春雨的句子是:_。 答:多而绵长,细,春风,迷茫,拟人,宁静和平,树

5、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迎春图片面 21.文段开头为什么从“风筝”写起? 答:风筝是儿童的天使,是春天的信号,从“风筝”写起,自然引起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从而呈现一幅春到人欢的迎春图。 22.“也赶趟似的”和前文什么相照应? 答:和前文百花争艳相照应 末三句 23.结果三个选段分别赞颂春天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 答:新、美、力,排比、比喻、拟人。 24.后三段能否调换依次?为什么? 答:不能,这三句是按从娃娃到姑娘到青年的依次来写的,形象地点领略春天的 第 1 页 共 1 页 成长过程。 25.“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6、是什么? 答:春是一年的开头,理应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置好,也有梦想人们抓紧大好春光之意。 春阅读训练 (一)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静静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著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以下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

7、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其次段写春花的依次是从(上)到(下),写出了春花繁密繁茂,色调绚丽、香气浓郁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8、。 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著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理由,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置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

9、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置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置的。 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答:“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3、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答: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 。 答:拟人、比喻、排比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 。 答:红杏枝头春意闹。 6、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D )

10、 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 B、 C、 D、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欣喜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亮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响亮地响着。 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

11、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褒用)的用法。 2、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C ) A、比喻 拟人 排比 B、排比 拟人 引用 C、引用 比喻 拟人 D、引用 比较 拟人 3、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第一句从 (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和暖;其次句从 (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听)觉和 (视)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高兴和喜悦。 4、写景要抓住特征。抓住了春风 (温和)、(芳香)、(顺耳)等的特征来写。 第 2 页 共 2 页 例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抚摩”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四)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2、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答:“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入夜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陪衬出一片宁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上,石桥边,有撑起伞逐渐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人,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答:“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房屋,稀稀稀稀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13、,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宁可 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春阅读训练 2、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C )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一)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天上风筝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C、表现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爱好之情传达给读者。 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梦想。 3、以下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像牛毛(多或细) 像花针(闪亮) 像细丝 (绵长)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4、“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多) ,用“(看)”字领 春天像刚强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起,状写春雨的心爱。 1.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迷答:抒发了喜欢大自然,喜欢生活,对生活弥漫梦想,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蒙)的情状。 的思想感情。 6、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2.谈谈这一片面给你怎样的鼓舞和气力。 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心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