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单选题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92028728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单选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原单选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原单选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原单选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原单选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单选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单选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马原单选题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受者和推动者是(C)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1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 A.冲突的普遍性原理 B.冲突的特殊性原理 2 C.冲突的同一性原理 D.冲突的斗争原理 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3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进展规律的反映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犯了(D) A.类似阅历论的错误 B.类似狡辩论的错误 4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在共产主义

2、社会,国家消亡。概括而言,消亡的是(C) A.国家的全部职能 B.国家的全部机构 5 C.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职能即政治国家 D.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6 B.对一事物存在和进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将会直接导致(A) A.劳动力的过剩 B.商品的过剩 7 C.资本的过剩 D.原材料的过剩 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表达为(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8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

3、着(A) 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人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 C.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 D.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价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D) 10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识别是(D) A.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4、11 C.暗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美国执行罗斯福的“新政”,干预经济生活、反危机是展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展的(B) 12 A.开头形成阶段 B.不稳定进展阶段 C.获得广泛而急速的进展阶段 D.消退阶段 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是:(D) A.唯物论 B.唯心论 13 C.二元论 D.不成知论 以下哪一原理可以解释“群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B)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抉择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4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进展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进展 研究简朴

5、商品经济的根本冲突的直接理论前提是考察(C)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B.概括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15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D.简朴劳动与繁杂劳动的对立统一 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部门之间的竞争手段是(B) A.提升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本金 B.举行资本转移,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 16 C.垄断市场,形成超额利润 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C) A.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17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正常具有“内在气力”的标志是(A) A.勇于自我批评 B.理论联系实际 18 C.求真

6、务实 D.紧密联系群众 资本主义社会中,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称为(C) A.垄断利润 B.超额利润 19 C.超额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B)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20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十足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2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

7、.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D) A.先进的机器设备 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23 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24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D)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25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任何概括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

8、 (D) A.相对主义观点 B.质疑主义观点 26 C.不成知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是它的(A) A.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B.价值的特殊性 27 C.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殊性 D.工资的特殊性 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28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A.个人对社会的付出和社会对个人的崇敬 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29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进展 D.个人主体性的巩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9、进。”这说明(C) 30 A.实践是熟悉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展 C.实践是熟悉进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举行的经济形式,它的根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31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32 分辩一种熟悉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B)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采纳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十足性 D.是不是能够得志人的需要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于使用价值是(D) A.构成资产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进展的物质条件 33 C.得志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

10、换价值的物质承受者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兴隆国家的资本主义进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 A.兴隆国家的资本主义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34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全体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区分事物进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C) A.事物进展变化是否急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35 C.事物进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进展是否显著 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C)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客观规律 B.过分强调事物的十足运动,否

11、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36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37 C.政治制度 D.阶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 38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分外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39 C.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以下各项属于古代简朴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认为

12、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认为数是万物的始基 40 C.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D.认为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A.浮夸真理的相对性,否专心理的十足性 B.浮夸真理的十足性,否专心理的相对性 41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专心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熟悉只有一个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B) A.空间性概念 B.历史性概念 42 C.物质性概念 D.时间性概念 43 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A.它实际掌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进展的水平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44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5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英雄史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