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列强领事裁判权及其废除

c**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3KB
约6页
文档ID:292012185
近代列强领事裁判权及其废除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近代列强领事裁判权及其废除 近代列强领事裁判权及其废除 刘建伦 一、领事裁判权的含义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便利其侵略,纷纷在中国攫取罪恶的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1]概括说来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以不采纳中国法律的审判,这个审判的权利交给这个外国人所属国家派来的外交官或领事这种制度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一种严重进犯1843年英国首先获得这一特权,以后西方列强纷纷仿效,致使中国的司法主权独立被完全破坏西方殖民者在领事裁判权的养护下,肆意欺压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饱受丧权辱国之苦领事裁判权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近代中国人民和有志之士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举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二、领事裁判权的产生 领事裁判权制度建立的最初起因是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侵略权益,养护其侨民在中国的非法利益,清政府官员对近代法权的无知和行政惰怠也是西方获得此权利的理由之一领事裁判权最早规定于中英《南京条约》之后的《江南善后章程》,并在之后的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作了更概括,更具有操作性和权威性的规定。

如:“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 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2]这些规定成为后来各国援引建立各自的领事裁判权制度的依据在当时,英国人认为中英两国人民生活习俗不同,英国侨民是外来居民,对中国生活方式不了解,因此很可能与当地中国人发生冲突为了便当英国人在中国生活,就用英国的法律来管束英国人,而中国司法机关不能对英国人实施审判由于清朝官员根本意识不到国家司法主权的不成动摇性和不成转让性,于是就轻易地同意了英方要求甚至有官员认为,抛弃了这些繁琐的民刑诉讼,也可以裁减工作负担,更可以此后停滞中外诉讼和争端就连当时通晓夷务的大臣耆英也认为,该条款有“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两无偏怙,亦两无窒碍”的好处由此可见中国官员对司法主权重要性及近代国家主权构成的全然无知 与领事裁判权相关的是租界会审公廨的建立为了解决发生在租界内的华洋诉讼,列强在上海等城市成立了会审公廨会审公廨是半殖民地性质的特殊的司法机关,由清政府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外观上是属于中国的司法机关,由于中国谳员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案件几乎由外国领事独断,所以这是领事裁判权的进一步扩张,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破坏。

三、领事裁判权废除的条件 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诸项对于废除领事裁判权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中国法制的逐步西化,与西方法制的差异缩小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务必变更中国传统的法制,才有可能在对外事务中获得主动那时候,华洋诉讼案件急剧增多,同时国内人民日益高涨的反清斗争也迫使清政府考虑对传统法制的变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当时若名法学家沈家本等人的倡导下,中国开头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和观念,古老的中国开头了司法制度近代化的艰苦历程一些先进的司法制度和观念开头引入中国例如,建立法院体制、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分开、创立检察机关、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的建立、司法独立、人权保障、公民陪审等等1906年,清政府派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法制,这对于中国近代法制创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后,中国法制近代化急速推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的领事裁判权开头受到冲击1926年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的收回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在1925年五卅运动的推动下,统治上海的孙传芳于1926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这在确定程度上使上海地区的领事裁判权得以片面废除。

当时,孙传芳在南京接见了“各国调查法权委员团”,他指出:“从前领事裁判权之产生,因中国司法制度与各国未能同一,现已逐步革新,关于民刑诉讼裁判事宜,早与欧美制度无何等差异,徳奥俄国已处于中国法权之下,取消领事裁判权之时机,业经成熟,梦想各国崇敬华会精神,维持中国法权独立撤销领事裁判权制度,以增进国际亲善与利益云云[3]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地看出,当年列强强行建立领事裁判权制度,其理由就是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法制不断与西方接轨,与西方法制的差异大大缩小,这也就成为孙传芳要求收 回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可见,近代领事裁判权的废除,在确定程度上有待于中国法制创办的近代化,只有逐步消释或缩小了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的差异,才具备废除领事裁判权的现实条件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挡斗争史是迫使列强放弃领事裁判权的重要理由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中国人民要求废除该制度的愿望随着其危害的加深而日益猛烈在历次反帝运动高潮中,中国人民都表达了要求司法自主的诉求无论是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还是国民大革命运动,人民群众大规模的斗争和示威运动都震慑着帝国主义者,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罪恶的统治策略。

3.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气力格局的变化,更加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废除领事裁判权最重要历史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后,列强中的德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分崩离析或发生重大社会变革,这三个国家的领事裁判权首先被废除,这就为取消其他国家领事裁判权供给了样板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巩固,因而有条件在巴黎和会上对列强说“不”其次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就为彻底废除领事裁判权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4.近代政治家、法学家和爱国外交官的不懈努力推动了领事裁判权的废除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历届政府的当权者都对此予以高度的关注英国殖民侵略者在1843年获得领事裁判权是那样的轻而易举,而清政府官员在当时考量这一重要的国家主权时也是那样的随心所欲和漫不经心,殊不知司法主权一旦流失,要恢复和收回却要体验漫长而 艰苦的过程从19世纪末开头,有志之士开头致力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斗争清末法学家沈家本长期致力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创办,并对废除领事裁判权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近代地质学家和外交家丁文江在1926年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废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孙传芳在近代史上属于反动军阀,但是,他在1926年主持收回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一事,那么明显属于维护国家司法主权的正义行为,理应得到断定1943年1月,在蒋介石的坚决要求下,英美被迫同意废除领事裁判权,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举行了积极的努力并亲自签约因此,重要人物的努力,大大加速了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进程 四、领事裁判权的废除 列强在中国放弃领事裁判权是一个缓慢而痛楚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俄、奥先后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193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废除全体外国的领事裁判权,但是在列强的抗拒下新约迟迟不能签订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役做出了巨大付出,中国战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1943年1月,中国政府同英美签订协定,废除了此两国在中的领事裁判权,以后几年,其他国家的类似权力亦被废除由于中国的弱国地位并没有根本变更,领事裁判权的恶劣影响照旧存在,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领事裁判权的剩余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才被彻底除掉 五、领事裁判权的影响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