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研究 陈万清 甘其利 孙俊霞Summary: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对于很多专业性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促进了我国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作为直接面对社会需求而进行人才培养的专业型院校, 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也肩负起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而我们的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 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具有重要作用Key: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1. 教育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 在具备该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组织课程教学活动, 系统地讲授两门以上专业理论课, 并且熟练地承担起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这就涉及到“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技能 (从事本专业技术的常规技能, 如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知识宣讲、情景表演和示范能力) 、专业技能 (本专业较高层次的技术, 尤其是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和师范技能 (具体包括指导、讲解、演示、实操示范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晓教学方法论) 换言之, 他们的教学专业能力更多的表现为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利用、有效教学、教学评价和技术的操作等。
2. 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趋势和工作过程, 这无疑需要他们定期到生产一线参观, 及时地了解专业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知识与技术,分析职业领域的职业行为, 学习和掌握更新的知识与技术,从而把新技术不断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与职业院校的现实要求相适应换言之,“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与经济社会、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促使自身实践技能多样化, 尤其加强教学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 是“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有力保障3. 专业技术能力成熟的教师专业技能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养与专业训练, 是一渐进的养成过程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备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或实际工作能力因此,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技术理论知识, 而且要向学生传授实际的工作经验此时, “双师型”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品, 而是实际经验和理论思考相结合的结果为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他们必须通过持续的培训, 积累一定的从业经验后才能获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证书”所以, “双师型”教师只有在具备本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的工作阅历或职业经历之后, 才会慢慢积累比较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 为其有效地指导学生提供参考。
4. 组织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校组织管理能力, 负有管理和监控学生学习的责任, 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职业教育的各项文件和实际工作, 承担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文明作业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具有对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 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机会5. 社会协作能力“双师型”教师有能力与职业活动所涉及到的社会成员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交往能力和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 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乃至实现整个学习过程中合作职业教育的发展, 需要“双师型”教师与当地的工作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教师能够经过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来使职业教育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提供机会, 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力合作6. 情境创造能力“双师型”教师有义务负责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创设教学环境和学习机会, 以有利于学生熟练使用技术和交流学习他们要为学生个体和集体创造和建设安全的、可支持性的、变化的和创新的学习环境, 方便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 学生可以从教师这里寻求到资源和交流的途径, 通过此方式可以便利地学习, 实现学习经验和实践工作的有机联系, 从而帮助自身达成预期的目标。
对于拥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创设特别的学习环境, 是“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他们必须察觉学生的特殊需要, 与学校的管理层保持一定联系7. 项目课程开发能力在日益复杂、信息爆炸的知识型社会中生存、学习和有效的工作, “双师型”教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课程开发能力, 对课程项目进行选择和实施, 通过有效地使用技术和职业资源来开发课程, 为学生有机会获取重要的技术、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么, 职业院校注重“双师型”教师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他们从更为丰富的资源中寻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锻炼的课程内容, 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工厂实训经历为学生积累经验;紧密结合自身从业经验、知识水平, 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联系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 开发、编制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需要的项目课程资源, 从而丰富整个课堂教学情境8. 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研究, 发挥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作用, 这被实践证明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条基本途径在产学研过程中, “双师型”教师作为积极参与者, 通过项目开发设计工作, 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合作, 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当前, 职业院校通过参与企业技术革新、项目开发活动, 使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及时更新和整合知识结构, 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强化自身素质, 提升教学素质鼓励“双师型”教师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承担科研项目, 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特别是开发与企业结合的横向技術应用项目这样, 他们就能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接触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管理实际;通过项目开发平台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 有力地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9. 自我发展能力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贴近社会, 贴近岗位, 贴近社会需求的教育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教育专业能力、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具备发展的眼光, 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不断深入社会了解职业动态和社会需求, 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 成为创新专业、重组课程、开发教材的第一发言人当前, 职业院校应该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总的来说, “双师型”教师为了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具备自我发展、反思的能力与动机。
他们需要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随时监控自己学习的目标进度, 改进个人发展的需求目标通过终身学习的环境创设, 表现为阅读有关专业书籍, 交流个人经验等做法来持续改善教师个人的表现, 提供相关的资源条件, 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Reference:[1]朱清.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2]唐卫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11).[3]秦凯.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6 (6) :65.[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能力结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1) :213. -全文完-。